【童年鸟趣】童年趣事——捉麻雀

发亮先生

<p class="ql-block">昵称:发亮先生</p><p class="ql-block">美篇号:6838529</p><p class="ql-block">图片:自拍</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童年趣事</p><p class="ql-block"> —— 捉麻雀</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麻雀,这种无处不在的小鸟,是我们生活中极为常见的。它们活跃于城市、乡村、田野,在人类的生活空间中自由飞翔...。</p><p class="ql-block"> ...题记</p> <p class="ql-block">  小区里,有好心人,经常在院子里撒些食物,喂麻雀。</p><p class="ql-block"> 查资料知道,喜凤是麻雀的别称,山西方言的称谓,学名麻雀。现在麻雀,被列入《国家保护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名录》,并属江苏省省级保护动物。历史上曾因除四害运动遭大规模捕杀。</p><p class="ql-block"> 每天早起,有锻炼的习惯。在后院的空地上活动时,都能看到好多麻雀和斑鸠,还有叫不上名的鸟,在椿树下觅食。 </p><p class="ql-block"> 秋深了,天冷了,麻雀在这里觅食,都成了自然。看着蹦蹦跳跳的麻雀觅食的情景,很是舒心。撒在地上的食物,小米、玉米和馍馍屑,一会儿功夫,都让鸟吃光了。吃饱了的麻雀、斑鸠鸟飞到树上或墙头上,三三两两落在一起,有的曲脖整理羽毛,有的东瞅瞅,西望望,感到十分的满足;不知名的鸟落在椿树树枝上,丢盹打瞌睡。</p><p class="ql-block"> 现在的人们生活好了,富足了,爱心良善,是鸟类生存有了好的环境和安全,经常的喂食与人在一起也不怕了,并有了依懒。</p> <p class="ql-block">觅食的麻雀</p> <p class="ql-block">  在地上觅食的麻雀,悠闲地度跳与人共舞!锻炼的人们弄的动静大了,受到惊吓的鸟儿,扑棱棱飞到树上或墙头上,东看西看,看到没有危险,就又飞下来继续吃食。看着和谐安详的画面,让我想起了童年的趣事,捉麻雀。</p> <p class="ql-block">孤单</p> <p class="ql-block">  六七十年代,幼年时,在农村老家的院子里,经常有一群一群的麻雀光顾,和家里的鸡争食。那个时候,对爱护动物没有概念,粮食少,为了保护粮食,国家把麻雀列为四害之一。家里吃饭基本都是锅净碗净。有时候,剩点饭、剩点菜拌些饲料喂猪喂鸡。这样,每天喂鸡的时候,都会发生麻雀与鸡争食的情景。麻雀飞来了,就把它轰走,待人走了,麻雀就又飞了回来继续争食。</p><p class="ql-block"> 有一年夏天的一天,我给鸡喂食,看到周围的树上、房上,积聚了好多麻雀,等着喂食。我给鸡喂完食走开了,就看见呼啦啦从树上,房上飞过来好多麻雀和鸡抢食。我看着院子里的麻雀,忽然,就有想逮只麻雀玩的思绪,如何能逮只麻雀玩呢?心想,用弹弓射,不行,打不中就飞了;打中了,就打死了。想不出办法,就回屋里问我爹,让我爹帮忙。</p><p class="ql-block"> 在我的印象里,我最崇拜的人,就是我爹。我爹是村里的能人,什么都会,没有什么事能难住他,并且对我很宠。小的时候,我玩的玩具都是我爹亲手做的,木长枪、手枪、木刀剑等,很是富有。我给我爹说,我想逮只麻雀耍,你帮我逮吧!我爹说行,回头对我说,你去把筛子拿过来,我到屋里把筛粮食的铁丝筛子拿了过来,我爹到院子里捡了一根树枝,用刀裁到十公分长短,又从抽屉里找了几根农村纳鞋时用的麻绳,把麻绳一头绑在树枝的中间,几根麻绳又连结在一起,结成一根长长的绳子,拽着跨过门槛,一直拉到屋里。用绑着绳子的树枝,把筛子的一边支起来,又把小米撒在筛子下面,这样,就做了一个逮麻雀的陷井。我爹说:捉麻雀的陷井设计好了,你躲到屋里看着,看到麻雀走进筛子里吃食时,就拉绳子,麻雀就扣住了。你抓着绳子等着吧!他说完,就忙别的事情去了。</p><p class="ql-block"> 开始的时候,我静坐在门槛上,手里握着绳子,目不转晴地等着麻雀入筛。麻雀很聪明,因吃食经常被驱赶,变的警觉性很高。看到我坐在哪里,在地上走来跳去,就是不过去吃食。我爹看到说,你得藏起来,不能让麻雀看见。于是,我藏到屋门后边,躲在门后又看不到外面的麻雀,歪着头瞅着,紧张的脖子又不舒服。索性,我就爬在了门槛里边的地上,通过门槛的档板,眯缝着眼透过缝隙,屏主呼吸,静静观察麻雀的动静。真是这样,麻雀看不到人了,蹦跳着就去吃食了;吃食时还十分警觉,警惕的小脑袋在地上,嘭嘭嘭,啄上三二口,抬头看看,嘭嘭,在啄在看,当感到安全时,有三只麻雀吃着食走进了筛子。我即激动又紧张,猛地一拉绳子,啪的一声,筛子落下,有两只麻雀,就扣在了筛子下面,机灵的另一只在筛子落下的瞬间,飞走了!我兴奋的从地上爬起来,顾不上拍掉身上的土,冲到筛子前大喊大叫。抓到雀了!抓到雀了!</p><p class="ql-block"> 抓到麻雀,高兴地找了一个纸盒子,把麻雀放了进去,又往盒子里洒了点小米。心痒的、不时的、想看一看,摸一摸;有了麻雀的开心,晚上睡觉做梦都还兴奋。</p><p class="ql-block"> 麻雀性子急,气性大。第二天早上,从床上爬起来,什么都不做,赶紧去看麻雀;两只麻雀都躺在盒子里,一动不动,用手捅捅,还是不动;我以为都死了!委屈的、情急的、端着盒子走到院里,急切地打开盒子看看;盒子全部打开了,朴棱棱两只麻雀全飞走了!原来麻雀也会装死。</p> <p class="ql-block">丢盹打瞌睡</p> <p class="ql-block">  还有一次,七十年代初,解放军部队拉练,到了我们村。村里安排,有两个军官住到了我们家的北房。晚上,警卫员约我和另外一个小朋友去抓麻雀。</p><p class="ql-block"> 也是入冬的时候,天冷了!麻雀白天觅食,晚上都钻到草垛,或农家门洞的椽子底下取暖。六、七点钟天就黑了,警卫员拿上面袋、手电筒,我们就出发了。</p><p class="ql-block"> 当时,手电筒农村还很少见,走夜路都是用马灯。这新鲜的东西对我们很有吸引力,因此,我们俩都想拿手电筒照路。我们俩带着警卫员去有门洞的农家。那时农村,每家每户基本上都是晚上睡觉时才插门。这个时间段,都没有关门,关着门的也不上插。我们就挨家挨户的去串。到了一家门洞,用手电筒冲着椽子照上去,就看见麻雀卷缩在那里,有得一只在一个缝里,有得两只在一个缝里;麻雀看到光,呆楞着一下就不动了。警卫员个子很大,他就蹲下去,让我站在他的肩上,沿着墙根慢慢站起来,正好能够到房梁顶。农村的孩子都比较皮实,爬树,爬墙头,爬山,是经常的事,没有危险之说。</p><p class="ql-block"> 我记得,有一年夏天的中午,我和邻居的几小伙伴,一起到村南高外的树上去抓知了;一排排的杨柳树,细溜溜的很高,树的下段中段没有枝芽,只有高处才有细细的树杈。知了都爬在最高处,知了知了地叫个不停!小伙伴是爬树高手,来到树下,蹭蹭蹭几下就爬上去了,一会儿功夫,就爬到了有知了的、最高的树枝上;我们在地下仰着头看着,见他稳住心神,全神贯注地、轻手、轻脚,小心翼翼用手扣向知了,知了知的一声飞走了!他一个身心不稳,失去平衡,不小心脚下的树枝踩断了;他从高高的树上摔了下来,一下就晕死过去了。这一下,我们几个可吓坏了,过去使劲摇他,喊他的名字,就是叫不应。懵的我们都傻了,不知道该怎么办。这个时候已下午,社员集体到地里上工干活,小伙伴的爷爷拿着鞭子走在人群中。我们看见他爷爷赶紧跑过去,叽叽喳喳,把小伙伴从树上摔下来的情况,说了一遍;也不知道爷爷听明白了没有,小伙伴的爷爷不急不慢地走过去,也不喊,也不叫,甩开鞭子冲着倒在地上的小伙伴身上,啪啪就是两鞭,小伙伴一下就醒了;轱辘从地上爬了起,一看是他爷爷,起来就跑了!他最怕的人就是他爷爷。</p><p class="ql-block"> 那个时代的农村,小孩子都是爬树高手,没有不会爬树的;在家里孩子多,没有象现在对孩子的腻爱,磕一下,碰一下,摔一下,都很自然正常。现在想想,也很怕,若不是柔软的土地...</p><p class="ql-block"> 我扶着房梁,指挥警卫员慢慢的移动到麻雀的落脚点,两手从房梁两头堵住椽子口,一下就把麻雀抓住了!抓的麻雀放进面袋子里。就这样,逮一只往面袋里装一只,这个门洞抓完了,就到下一家;一个多小时,不知道走了多少家门洞,抓了好多麻雀,麻雀在袋子里朴楞朴楞,撑的面袋里鼓鼓的。</p><p class="ql-block"> 我问警卫员,抓这么多麻雀干什么?警卫员也不说。作为小孩,他不说我们也就不问了。当时,就觉的好玩,知道不知道抓那么多麻雀干什么,也就无所谓了。现在想想...</p> <p class="ql-block">  童年的回忆是美好的,童年的乐趣都是随心的,想想过去我们的童年,泥塘摸鱼,爬树抓知了,地里打猪草,抓蝈蝈,等等玩的不亦乐呼,与现在的孩子比,真是幸福多去了!</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