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五届上海双年展:花儿听到蜜蜂了吗?

陆闯

<p class="ql-block">拍摄时间:2025年11月8日</p><p class="ql-block">拍摄地点: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p><p class="ql-block">拍摄器材:HONOR ANN-AN00</p><p class="ql-block">摄影/制作:陆闯 19856966</p> <p class="ql-block">  亚洲最有影响力的当代艺术盛事之第十五届上海双年展于11月8日在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拉开帷幕,主题为“花儿听到蜜蜂了吗?”。本届上海双年展一共呈现67位/组来自全球艺术家的逾250件作品,其中中国艺术家16位/组。在偏重学术和艺术实验之外,今年的上海双年展以富有诗意的主题,让当代艺术更有亲和力。 除了视觉体验,展览还通过声音、材质和空间布局,营造出一个可漫游、可倾听的生态景观。</p> <p class="ql-block">艺术家合影。</p> <p class="ql-block">  走近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PSA 的大厅,黄色的花朵散布一地,这是由17万朵人造花卉构成的艺术项目《森之幻影》。这些花卉没有树枝和树干,象征了某种缺失,是一件令人伤感的作品。艺术家因一次特大风暴吹散了小岛上的所有花卉而获得灵感。“我们要把展馆变成花园。”</p> <p class="ql-block">  我们所处的时代充满巨大的不确定性与全球性危机,这种情形催生了普遍的怅然若失。世界正以超越我们认知能力的速度剧变,因而我们茫然无措。既然无法重返过去,艺术便为我们提供了摆脱绝望与倦怠的可能路径,帮助我们在这动荡不安的时代中,探索新的生命形式及感官交流模式。 于是,经过与艺术家、策展人、知识分子、音乐家、诗人、科学家及作家的思想碰撞,“花儿听到蜜蜂了吗?”这一策展主题应运而生。</p> <p class="ql-block">雕塑《容器》:作者安永正臣,日本。</p> <p class="ql-block">装置《防风林》,作者林岚,中国福建。</p> <p class="ql-block">摄影:大坪光泉(日本)摄影档案精选,克里斯琴·光云·厄尔布尔士·奥尔德姆(生于美国)敬献。</p> <p class="ql-block">装置《我在市场》,作者卡门-阿戈特,生于墨西哥。</p> <p class="ql-block">影像《被禁止的音乐》:作者程新皓,中国云南昆明。</p> <p class="ql-block">装置、印刷、影像等:作者莎垃-茨维纳尔,生于加拿大。</p> <p class="ql-block">《时计》:43个不同尺寸的平板显示器,运行应用程序和播放影像时长不等。作者何子彦,新加坡人。</p> <p class="ql-block">《金达莱Ⅱ》,作者罗瑞-康,生于加拿大。</p> <p class="ql-block">绘画《太阳》、《影之像》,影像装置《十万个太阳》,作者罗希尼-德瓦谢,印度。</p> <p class="ql-block">装置《接纳史诗的离散——论非宣泄性离散体积》,作者梁慧圭,生于韩国首尔。</p> <p class="ql-block">数字打印《繁殖的多视角视界》等,作者梁慧圭,生于韩国首尔。</p> <p class="ql-block">文本写作《桃花源记》,作者黄永砅,生于中国厦门。</p> <p class="ql-block">组画《莫测之波》等,作者格兹德-米米科-图尔坎,土耳其人。</p> <p class="ql-block">装置《下拉刷新》,作者布里安-容根,加拿大。</p> <p class="ql-block">《二重唱》表演装置,由两位陌生人(游客)参与,作者阿里-本雅明-迈耶斯,出生于美国长岛。</p> <p class="ql-block">绢本重彩《黄水仙》等,作者郝量,出生于中国成都。</p> <p class="ql-block">《第2条》,用新西兰羊毛毯、绣花丝线、丝带制成的毛利绳球是一种传统打击乐器。作者纳希纳-霍哈亚,新西兰。</p> <p class="ql-block">《伍利红》,羊毛毡毯构成装置作品,作者哈丁,出生于澳大利亚。</p> <p class="ql-block">影像组合《儿童游戏》等,作者弗朗西斯-埃利斯,出生于比利时。</p> <p class="ql-block">装置《上海林伽》,作者大坪光泉,日本。</p> <p class="ql-block">墙绘《高沼地之肺》等,作者卡罗莱娜-卡伊塞多,出生于英国伦敦。</p> <p class="ql-block">装置《抵达》(原名《猪山》),作者金-亚当斯,加拿大。</p> <p class="ql-block">绘画《阿凡达》、《无题》等,作者舒威奈-阿舒纳,加拿大。</p> <p class="ql-block">布面油画《今夜》,作者今井丽,日本。</p> <p class="ql-block">装置《馥影》,作者谭婧,出生于中国深圳。</p> <p class="ql-block">装置《序章Ⅱ,绽音和鸣》,作者塔尼亚-坎迪亚尼,墨西哥。</p> <p class="ql-block">装置《娈》,作者邵纯,中国杭州。</p> <p class="ql-block">灯光装置,植南门市部创作。</p> <p class="ql-block">《成为树状仙人掌》,纸上水彩、铅笔与丝网印刷,250张,作者米格尔-费尔南德斯-德卡斯特罗,墨西哥。</p> <p class="ql-block">装置《拥抱太阳》,作者克里斯蒂娜-弗洛雷斯-佩科兰,出生于秘鲁利马。</p> <p class="ql-block">装置《如何雕刻雕塑》,作者API INOMATA,日本。</p> <p class="ql-block">  好朋友宋克新先生赋诗鼓励:@陆闯:[强][强][强]</p><p class="ql-block"> 【艺术景观】</p><p class="ql-block"> 今早,得阅陆闯同学参观以“花儿听到蜜蜂了吗?”为主题的“第十五届上海双年展”后的美篇佳作,感而赋诗如下:</p><p class="ql-block"> 花样艺术赏惊艳,</p><p class="ql-block"> 美妙体验醉感官,</p><p class="ql-block"> 蜂蝶随香游梦境,</p><p class="ql-block"> 叹有展馆胜花园!</p> 谢谢您的光临和鼓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