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行天下,薪火相传——一场跨越山海的文化坚守

中军创法治报道

<p class="ql-block">作者:中军创法治报道 郭建业作者:中军创法治报道 郭建业</p> <p class="ql-block">“夫孝,德之本也,教之所由生也。”孔夫子的千年箴言,穿越岁月风尘,在新时代的晨光中依然熠熠生辉。</p> <p class="ql-block">习近平总书记深情指出:“在家尽孝、为国尽忠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这一嘱托如灯塔照亮前路,也为中华孝德文化的传承注入了时代力量。</p> <p class="ql-block">2025年11月5日至8日,世界孝德文化协会(美国)会长、中华孝德文化联谊会(香港)会长徐景荣,偕夫人及秘书专程赴京,敬献“永远缅怀联合国和平大使懷濤先生”牌匾。</p> <p class="ql-block">庄重仪式中,他娓娓道来一段跨越山海、绵延二十余载的孝德传承之路。此行,徐景荣一行还与国际和平大使、环保大使,著名港籍美籍华人罗怀涛团队代表许佩玲女士,以及中军创法治报道编辑主任郭建业深入交流,共谋共识,誓将罗怀涛先生未竟之志延续光大,让孝德之光照亮更多人心。</p> <p class="ql-block">那幅“传承孝德文化 共创世界和谐”的墨迹,如春风拂过心田。罗怀涛先生写下这十个字时,笔锋流转间不只是书法的气韵,更像是一种无声的托付。甲午夏,阳光正浓,他将“孝德”与“和谐”并置,仿佛早已预见,这份源自家庭伦理的文化火种,终将蔓延至更广阔的人间。我每每凝视这幅字,总觉得它不只是挂在墙上的艺术品,而是一封写给未来的信——信里写着对亲情的守护,也写着对世界的期许。</p> <p class="ql-block">另一幅字写着“发扬传统美德中华”,巴忠俊先生落笔如松,力透纸背。那“中华”二字尤其厚重,像是把五千年的血脉都压进了墨痕里。传统美德何其多,他独挑“孝”字为核心,或许正因为,孝是所有人最初学会的情感,是家风的起点,也是民族精神的底色。这样的字挂在厅堂,不只是装饰,更像一种提醒:无论走得多远,都别忘了回头看看来时的路。</p> <p class="ql-block">“人伦之光”四字苍劲挺拔,王强先生的笔法如刀刻石,一笔一画皆有分量。人伦之中,孝为先。这光,不是照在庙堂之高,而是亮在寻常人家的饭桌前、病床边、电话那头的一句“爸妈,我很好”。它不耀眼,却恒久,像一盏夜灯,温暖而坚定。</p> <p class="ql-block">“孝行天下 德耀中华”八字端正庄重,王安林先生以楷书立骨,如君子立世,不偏不倚。这不仅是书法,更像一句誓言。孝不止于家,还能行于天下;德不囿于己,亦可耀于家国。当一个人把对父母的爱,延展为对社会的担当,那便是孝的升华。</p> <p class="ql-block">文化的根脉,唯有深植故土,方能枝繁叶茂。</p> <p class="ql-block">2012年10月,徐景荣于香港注册成立中华孝德文化联谊会;</p> <p class="ql-block">同年12月15日,该会在北京大学正式启航,汇聚学界智慧与社会力量;</p> <p class="ql-block">协会总部设于相关单位会议中心,自此确立“以北京为中枢,辐射全国”的文化传播格局。</p> <p class="ql-block">2015年10月15日,由徐景荣发起的首届海峡两岸孝德文化交流会在浙江上虞隆重举行。</p> <p class="ql-block">依托“中国孝德文化之乡”的深厚底蕴,以孝为桥,促进两岸心灵契合,如同柘台中华传统文化交流会一般,用共同的文化基因凝聚血脉亲情。</p> <p class="ql-block">十余年来,徐景荣与团队步履不停,足迹遍及神州大地:</p> <p class="ql-block">在山东济宁设立中华孝德文化传承基地,承续儒家发源地的伦理薪火,赓续“孝为德本”的精神命脉;</p> <p class="ql-block">在江苏连云港,获市人大主任亲自主持授牌,彰显地方支持;</p> <p class="ql-block">2013年于台北建立孝文化基地,架起两岸情感桥梁;</p> <p class="ql-block">在福建龙岩、江苏徐州、浙江上虞、青田等地相继落成传承基地,并推动成立全国首个省级孝德文化促进会——浙江省孝德文化促进会,织就一张覆盖全国的文化传播网络。</p> <p class="ql-block">2015年,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江苏徐州,对当地孝文化建设给予高度肯定,更坚定了徐景荣“孝行天下”的信念,使这份文化坚守在时代洪流中愈发厚重而坚定。</p> <p class="ql-block">这份执着,终获国家与社会的广泛回响。</p> <p class="ql-block">2019年,中央电视台联合有关部门在中南海举办孝文化表彰大会,徐景荣响应习总书记在春节团拜会上“在家尽孝,为国尽忠”的号召,撰文《大力弘扬忠孝美德,努力践行使命担当》,经新华社内部刊发并传播海外,引发热烈反响。</p> <p class="ql-block">如今,孝文化已走进军营、校园与社区,润物无声。</p> <p class="ql-block">徐景荣新编《新时代〈孝经〉十八章》,沿袭传统体例,注入时代精神,与专著《论孝》并肩成为当代人理解孝道的重要读本,使“立身行道,扬名于后世”的古老追求,在新时代焕发出崭新光芒。</p> <p class="ql-block">红绸高悬,窗花映彩,屋角葫芦轻摇,仿佛也在低语欢欣。</p> <p class="ql-block">墙上挂着一位长者的画像,目光温厚而坚定,静静注视着这场跨越岁月的重逢。</p> <p class="ql-block">几位同仁并肩而立,中央一人双手捧证书,神情庄重,眼底却泛着温情的微光。</p> <p class="ql-block">那一刻,言语寥寥,空气中却流淌着深沉的敬意与传承的重量。</p> <p class="ql-block">这不仅是一张合影,更像一场无声的誓约——关于信念的延续,关于文化的守望。</p> <p class="ql-block">当孝道不再只是典籍中的文字,而是化作一次次躬身实践、一场场跨越山海的奔赴,它便真正活在了人间烟火之中。</p> <p class="ql-block">正如徐景荣常言:“孝不是一时感动,而是一生的行动。”</p> <p class="ql-block">此刻,行动已凝成记忆,记忆正点燃更多人心中的火种。</p> <p class="ql-block">这场文化坚守,始于一份志同道合的约定。</p> <p class="ql-block">作为中华孝德文化传承的发起者,徐景荣与爱国侨领、联合国和平大使罗怀涛先生结缘二十余载。</p> <p class="ql-block">两位长者因共同的文化初心携手并肩,谱写了一曲跨越国界的文化长歌。</p> <p class="ql-block">《孝经》有言:“夫孝,天之经也,地之义也,人之行也。”</p> <p class="ql-block">这份深植民族血脉的伦理准则,成为他们并肩前行的精神密码。</p> <p class="ql-block">2011年4月,应时任世界汉文化联合会主任罗怀涛之邀,徐景荣远赴美国奥克兰,共同发起成立世界和谐网络大学与世界孝德文化协会,</p> <p class="ql-block">将孝德之光播撒至亚、欧、美、非四大洲,成为中美文化交流的重要枢纽,</p> <p class="ql-block">践行“家国同构”“求忠臣于孝子之门”的古训,让“善事父母为孝”的朴素理念,跨越语言与地域的藩篱,走向世界。</p> <p class="ql-block">罗怀涛先生虽已远行,但其心血永志不忘。</p> <p class="ql-block">年近八旬的徐景荣,心中最大愿望,是让文化薪火代代相传。</p> <p class="ql-block">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把弘扬孝亲敬老纳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教育,建设具有民族特色、时代特征的孝亲敬老文化。”</p> <p class="ql-block">这正是他们毕生追求的方向。</p> <p class="ql-block">孝文化“在家尽孝、为国尽忠、天下为公”三个层次,既承继《孝经》“孝悌之至,通于神明”的精髓,又与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遥相呼应,</p> <p class="ql-block">成为个人修身、国家发展、世界和谐的重要基石。</p> <p class="ql-block">徐景荣诚挚呼吁:愿更多青年接过传承的接力棒,各地可借鉴河北安平孝德文化展演、陕西洛南“孝德故事进百村”的生动实践,</p> <p class="ql-block">广泛开展孝德文化节、孝心宴等群众喜闻乐见的活动,让孝德故事口口相传。</p> <p class="ql-block">他愿倾尽余热,开设系列讲座,携手志士仁人,将孝文化融入影视创作、校园教育与家庭教育,</p> <p class="ql-block">让“老吾老以及人之老”的美德如春风化雨,润泽千家万户,成为滋养家庭和睦、社会和谐、民族复兴的不竭源泉。</p> <p class="ql-block">孝行天下,薪火相传。</p> <p class="ql-block">这是对罗怀涛先生最深情的告慰,是对中华五千年文明最庄重的承诺,更是对新时代“在家尽孝、</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