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我们巴尔干半岛的行程,从塞尔维亚的首都,贝尔格莱德开始,也将在这里结束。</p><p class="ql-block">再次来到贝尔格莱德,首先要参观的就是全世界最大的东正教教堂:圣萨瓦教堂。</p><p class="ql-block">其庞大的规模和不凡的地位使其被称为“东欧的圣家堂”。</p> <p class="ql-block">这座教堂的修建史,便是塞尔维亚的现代史。</p><p class="ql-block">1595年,奥斯曼的统治者为了驯服塞尔维亚人的灵魂,将他们的圣徒、国家精神的奠基者,圣萨瓦的遗骨,在贝尔格莱德的山岗上付之一炬。</p><p class="ql-block">那场燃烧了数日的大火,没有烧毁信仰,反而将圣萨瓦的符号,烙进了民族的骨血里。</p><p class="ql-block">于是,白色的大理石墙体,便不只是石头,那是凝固的雪,覆盖在历史的灼伤之上,带着一种冷静的悲怆。</p><p class="ql-block">教堂的庞大规模,是一种沉默的宣言,它向所有征服者与毁坏者宣告:你们可以焚毁我们的圣骸,却无法焚毁我们心中的圣殿。</p><p class="ql-block">当夕阳为它巨大的轮廓镀上金边,礼拜的钟声响起,恰逢一群鸽子从教堂的穹顶飞过,发出悦耳的鸽哨。</p><p class="ql-block">这时候,你会明白,有些民族,他们的圣地不是被赐予的,而是用苦难与坚韧,一寸寸从历史的废墟中夺回来的。</p> <p class="ql-block">进入教堂内部,仿佛一脚踏入了另一个时空。</p><p class="ql-block">站在教堂中央,仰望40米高的穹顶。巨大的基督普世主目光沉静,俯瞰着,似乎在告诉你:如何在尘世与记忆的重负下,获得内心的安宁。</p><p class="ql-block">这里没有寻常教堂的轻逸与飞升之感,取而代之的是一种磐石般的,接纳一切的厚重。</p><p class="ql-block">它像是一座会呼吸的、活着的纪念碑,是一个民族将火种埋入大理石,而后点亮的不灭生火。</p> <p class="ql-block">贝尔格莱德要塞,像一位卸下盔甲依然挺直脊梁的老兵,它的石墙在阳光下泛着温润的光泽,映射出层层叠叠的时代。</p><p class="ql-block">罗马人最早垒起的方整的石块,他们的军团大道深埋在泥土之下;</p><p class="ql-block">奥斯曼帝国留下了胜利门和低矮的防御工事,拱门上尚存新月刻痕的印记;</p><p class="ql-block">奥匈帝国添上了巴洛克式的时钟塔,表盘上的罗马数字度量过那些围城的日日夜夜。</p><p class="ql-block">这不是一座城堡,而是一本用石头装订的史书,每一页都浸透着不同王朝的印记。</p> <p class="ql-block">要塞最高处的胜利者纪念碑——一个青铜铸就的男子,左手托鹰,右手持剑,面向萨瓦河与多瑙河两条大河交汇处。</p><p class="ql-block">他已在此伫立近百年,目睹城市在废墟中一次次重生;多瑙河的航运取代了战船;目睹新贝尔格莱德从沼泽演变成钢筋混凝土的森林。</p><p class="ql-block">他是历史的见证者,见证了真正的胜利不是征服,而是守护。</p> <p class="ql-block">站在要塞高处,俯瞰萨瓦河与多瑙河交汇的壮丽景色。</p> <p class="ql-block">中国驻前南斯拉夫大使馆遗址,对于中国人来说,这是贝尔格莱德具有特殊历史意义的场所,它见证了一段不容忘却的历史。</p><p class="ql-block">所有到此的中国游客,都会买一束鲜花,祭奠英烈。</p><p class="ql-block">纪念碑正面刻着“缅怀烈士、珍爱和平”八个字,以及三位烈士的名字。</p> <p class="ql-block">背面分别用塞尔维亚语和中文刻着“谨此感谢中华人民共和国在塞尔维亚人民最困难的时候,给予的支持和友谊,并谨此缅怀罹难烈士”。</p><p class="ql-block">昭示这段历史铸就的中塞两国人民特殊的友好感情。</p> <p class="ql-block">如今,遗址上已矗立起一座新的建筑:贝尔格莱德中国文化中心大厦。</p><p class="ql-block">纪念碑就静卧在大厦旁,见证两国人民的友谊源远流长。</p> <p class="ql-block">大厦门口伫立着孔老夫子的雕塑,意味着这栋建筑承载着文化交流与传承的功能。</p> <p class="ql-block">共和国广场,是贝尔格莱德的城市中心。</p><p class="ql-block">广场中央矗立着米哈伊洛.奥布雷诺维奇三世的骑马雕像,正是他领导塞尔维亚人从奥斯曼帝国的统治下,获得了解放。</p><p class="ql-block">广场周围环绕着国家博物馆和国家歌剧院等重要文化机构。</p> <p class="ql-block">城市中心的花园</p> <p class="ql-block">在贝尔格莱德,雕塑不是安放在城市的装饰,而是从城市肌体中生长出来的历史记忆。</p><p class="ql-block">它们静静地伫立在广场、街角,以青铜和大理石构筑了一座露天的记忆博物馆。</p><p class="ql-block">它们或许是某条长椅上的铜像,定格都市生活的瞬间;或许是广场上站立的作家雕像,它们不为历史做宏大注解,只为城市的日常增添些许色彩和温度。</p> <p class="ql-block">贝尔格莱德的教堂,就像是一座座的精神堡垒。</p><p class="ql-block">它们以穹顶、十字架和壁画,诉说着信仰如何在这片屡经战火与政权更迭的土地上,成为民族灵魂最坚韧的锚点。</p> <p class="ql-block">这些石砌的圣所,以永恒的沉默告诉我们这些到访者:这座城市真正的力量,不在于它曾被摧毁过多少次,而在于它每一次都能从信仰与记忆的深处,重新建造自己。</p> <p class="ql-block">行走在贝尔格莱德的街巷,像是在新旧交替的缝隙里穿行。</p><p class="ql-block">脚下的路面时而是光洁的沥青,时而是凹凸不平的石子路。</p> <p class="ql-block">路两旁的建筑,像是一幅拼贴画:一栋是奥斯曼时期的矮楼,紧挨着的又是一栋棱角分明、覆盖着玻璃幕墙的现代建筑……</p><p class="ql-block">时空在这里被压缩、折叠,同时呈现在你眼前。</p> <p class="ql-block">夜幕降临,顺着人流漫步在市中心广场。</p><p class="ql-block">空气中弥漫着咖啡的香气,灯火在城市里浦沿开来。</p> <p class="ql-block">行走在这静谧又繁华的街巷,不由得扪心自问。</p><p class="ql-block">当见识了生活的全部真相后,是否还能像街角的花,街头的艺人,每一个清晨走向咖啡馆的人们一样,依然选择热爱它?</p><p class="ql-block">答案是肯定的。</p> <p class="ql-block">离开巴尔干半岛之前,来到贝尔格莱德这一段的多瑙河。</p><p class="ql-block">它没有维也纳的华尔兹情调,没有布达佩斯的帝国余晖。</p><p class="ql-block">它的水是沉静的,带着中欧平原的泥土与历史洗刷后的浑浊,正是这略显沉重的底色,将天鹅的洁白衬托得近乎一种神迹。</p> <p class="ql-block">它们长长的脖颈划破水面的平静,游人在岸边驻足,把面包屑撒在水面。</p><p class="ql-block">天鹅们雍容地靠拢,啄食的姿态带着一种天然的贵气。</p><p class="ql-block">它们已经习惯了和人类共享这片水域,共享无需言明的和平契约。</p><p class="ql-block">即将离开这片土地,我想我带走的,不仅是一幅幅明信片般的美丽景象,而是一种关于生命的启示!</p><p class="ql-block">下一站,匈牙利🇭🇺</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