逛京城/魏建军

魏建军

<h3> 逛京城<br> 魏建军<br><br>  2025年7月24日,我们从河北省石家庄市乘坐高铁,前往首都北京游览观光。<br>  到了北京,我们住在东城区建国门附近的赵家楼饭店。这个“赵家楼”原为明朝礼部尚书兼文渊阁大学士赵文肃的宅邸,后来成为民国时期北洋政府外交总长、交通总长曹汝霖的宅邸。因曹汝霖亲日卖国,参与了“二十一条”卖国条约的谈判,爆发了1919年5月4日游行学生“火烧赵家楼”事件。北京的这场以青年学生为主,广大群众参与的示威游行、请愿、罢工、暴力对抗政府等多种形式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的爱国运动,称为“五四运动”。“五四运动”以后,1921年中国共产党诞生,经过28年艰苦卓绝的奋斗,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了。建国后,国家将“五四运动”之日定为“五四青年节”,而被火烧的曹家旧宅全部拆除,在原址建起了新楼房,为某单位招待所,现改为“赵家楼饭店”。饭店门口墙上镶嵌着一块“五四运动火烧赵家楼旧址”铭牌,成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h3> <h3> 从7月24日下午至29日,我们游览了北京天安门广场,参观了毛主席纪念堂、人民大会堂、中山公园、劳动人民文化宫、景山公园、北海公园、颐和园、圆明园、卢沟桥抗日战争展览馆及香山革命纪念馆等景区。<br>  天安门广场位于北京市中心南北中轴线上,占地约44万平方米,是世界上最大的城市广场,是我国首都神圣的象征,也是亿万人民向往的地方。<br>  我们走进天安门广场,望着雄伟庄严的天安门城楼和城楼正中悬挂的国徽和毛主席巨幅画像,自豪感、神圣感油然而生。从小,我们就唱着“我爱北京天安门”这首歌,对天安门无比的亲切和向往。如今,我不止一次到天安门广场,但每一次站在这里凝望天安门城楼和毛主席画像,仰望高高飘扬的五星红旗、人民英雄纪念碑、毛主席纪念堂以及广场两侧的国家博物馆、人民大会堂,都让人心潮澎湃,无比兴奋。我们选取不同的角度,拍照留念,把自己定格在这神圣的画面中。<br>  天安门及紫禁城(故宫)始建于明永乐十五年(公元1417年),称“承天门”,清顺治八年(公元1651年)改建后称“天安门”。明清两朝,天安门南面的宫廷广场是皇帝举办重大庆典和向全国发布政令的重要场所。新中国成立时,在天安门广场举行了盛大开国典礼,以后国家举行的重大庆典、盛大集会和外事迎宾活动,都在天安门广场举办,这里成了国家的神圣重地。</h3> <h3>  按照预约,7月25日我们参观了毛主席纪念堂,瞻仰了毛主席遗容;走进了人民大会堂,见识了这座神圣会堂的内部真容。<br>  遗憾的是,由于我们预约7月29日去故宫的时间,天气预报有特大暴雨,北京市政府通知关闭了所有景区,故宫、军事博物馆及香山公园、玉渊潭公园就未能参观游览。不过,这些地方我在二三十年前就曾去过,以后也有机会再去。</h3> <h3>  幸好,天安门旁边的中山公园、劳动人民文化宫及景山公园、北海公园没有关闭,我们就游览了这些景点。<br>  劳动人民文化宫和中山公园,位于紫禁城(故宫)南面,天安门城楼东西两侧,与故宫一墙之隔。明永乐十九年(公元1421年)朱棣兴建北京宫殿时,按照“左祖右社”的制度,在天安门东侧建太庙,是明清两代封建皇帝祭祖的地方。1924年满清皇帝溥仪被赶走后,太庙开辟为“和平公园”,新中国成立后,周恩来总理亲自批准,把太庙改为劳动人民文化宫。在天安门西侧建社稷坛,此地原为辽、金时的兴国寺,元代称万寿兴国寺,明清为皇帝祭祀土地神和五谷神的地方。1914年辟为中央公园,1925年孙中山先生在北京去世后曾在此停放遗体,为纪念孙中山先生,1928年由冯玉祥部下时任北平特别市长何其巩等爱国人士改名中山公园。<br>  游览完劳动人民文化宫和中山公园,我们沿着故宫围墙及护城河,来到故宫北面的神武门,再到旁边的景山公园游览。</h3> <h3> 景山公园是元、明、清三代的皇宫后苑,曾是北京城中心的最高点。<br>  景山又称煤山、镇山、万岁山,它是将修建皇宫时挖出的护城河泥土和拆除的旧城垣渣土充分利用,堆砌成的一座人工山丘,并营造成一座优美别致的皇家花园。景山的山脊上有五座峰,每座峰上各有一座小亭,分别是周赏亭、观妙亭、万春亭、辑芳亭、富揽亭。公园内古树参天,山峰独秀,殿宇巍峨。明崇祯十七年(公元1644年)旧历三月十九日,崇祯皇帝(朱由检)在李自成的农民起义军攻进北京时,仓皇从故宫神武门逃出,在景山东坡的一棵歪脖老槐树下自尽身亡,时年33岁。我们走过崇祯殉国处,登上最高的万春亭,向南俯瞰故宫金碧辉煌的宫殿全景,向北远望中轴线上的钟鼓楼,向西观赏北海的白塔,领略了京城整齐对称的布局神韵和气势恢宏的宫廷建筑。<br>  游览完景山公园,我们从西门出,来到相邻的北海公园游览。<br>  北海公园南濒中南海,北连什刹海,辽、金、元在此建离宫,明、清辟为帝王御苑,属于中国古代皇家园林。主要由琼华岛、东岸和北岸景区组成。琼华岛上树木苍郁,亭台楼阁幽静,白塔耸立山巅,成为公园的标志。1925年开放为公园,1961年被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55年拍摄的少儿电影《祖国的花朵》主题歌曲《让我们荡起双桨》,就是在北海公园拍摄的,这首歌至今仍是儿歌经典,是几代人的儿时记忆。</h3> <h3>明朝崇祯皇帝景山(煤山)殉国处</h3> <h3> 7月27日,我们前往位于北京西北海淀区的颐和园、圆明园游览古代的皇家园林。<br> 颐和园初建于金代贞元元年(公元1153年),金主完颜亮在这里的瓮山设置金山行宫。元代,水利学家郭守敬引上游水注入瓮山下湖中,建成保障宫廷用水和接济漕运的蓄水库。明弘治七年(公元1494年),明孝宗乳母在瓮山前建圆静寺,此后瓮山周围的园林逐渐增多。明武宗在湖滨修建行宫,称“好山园”,为皇室园林。明熹宗时,魏忠贤曾将“好山园”据为己有。清乾隆十五年(公元1750年),乾隆皇帝为孝敬其母孝圣皇后动用448万两百银,历时14年将这里改建为清漪园。<br> 工程由意大利传教士、宫廷画师、建筑设计师郎世宁参与设计,总体规划以杭州西湖为蓝本,以汉武帝挖昆明池操练水军的典故将西湖更名为昆明湖,将挖湖土方堆筑于湖边的瓮山,改名为万寿山;以中国古代神话中“海上三仙山”的构思,在昆明湖及西侧的两湖内建造三个小岛,以比喻海上三山:蓬莱、方丈、瀛洲;以江南园林及山水名胜为参照,仿太湖建凤凰墩、仿岳阳楼建景明楼、仿黄鹤楼建望蟾阁、仿杭州西湖苏堤建昆明湖西堤,等等。<br> 清漪园鼎盛时期,规模宏大,占地面积2.97平方公里,主要由万寿山和昆明湖两部分组成。园内以万寿山佛香阁为中心,亭、台、楼、阁、廊、榭等不同形式的建筑3000多间,其中佛香阁、长廊、石舫、苏州街、十七孔桥、谐趣园、大戏台等都已成为家喻户晓的代表性建筑,其建筑与装饰绘画都相当精彩,具有相当高的艺术价值。<br> 清道光年以后,由于国力衰弱,清漪园逐渐荒废。咸丰十年(公元1860年),清漪园被英法联军焚毁。1884年至1895年,慈禧太后在此居住休养,并以光绪帝名义下令,挪用海军经费500多万两白银(成为中日甲午战争失败的因素之一),重建清漪园,改名“颐和园”。<br>  颐和园的仁寿殿,是当年慈禧太后和光绪皇帝坐朝听政、会见外宾的地方。仁寿殿后面的乐寿堂、玉澜堂和宜芸馆,分别为慈禧、光绪和后妃们居住的地方。宜芸馆东侧的德和园大戏楼是清代三大戏楼之一。光绪二十四年四月二十八日(公元1898年6月16日),光绪帝在仁寿殿召见康有为及维新派人士,筹划变法事宜。八月初四日(9月19 日),慈禧太后自颐和园回宫。两天后,她发动政变,囚禁光绪帝,逮捕杀害维新派人士,戊戌变法失败。光绪帝被慈禧长期幽禁在颐和园中的玉澜堂和中南海的瀛台。<br>  光绪二十六年七月二十一日(公元1900年8月15日),八国联军侵占北京,慈禧太后和光绪帝经颐和园出逃西安。七月二十五日(8月19日),俄国军队首先侵占颐和园,以后日、英、意等军队又相继占据,园内所存珍宝被侵略者抢掠一空,重建不久的颐和园再遭列强蹂躏。<br>  颐和园是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列入《世界遗产名录》,也是国家5A级旅游景区,被誉为“皇家园林博物馆”。</h3> <h3> 游览完颐和园,我们来到邻近的圆明园游览。<br> 圆明园由圆明园、长春园和绮春园组成,也叫圆明三园。其前身是辽代的玉泉山行宫,明代万历年间,在这里建造了规模宏伟的“京国第一名园”清华园(故址在北京大学西墙外)。嗣后又在清华园东墙外导引湖水,开辟了幽雅秀丽的“勺园”,取“海淀一勺”的意思。到了清代,又在此地大规模兴建园林。<br> 圆明园始建于清康熙四十六年(公元1707年),是康熙帝赐给尚未即位的雍正的园林。康熙时代的圆明园,里面有前湖、后湖,有“牡丹台”、“天然图画”等园景。雍正皇帝即位后,在园内增建了“正大光明殿”和“勤政殿”以及内阁、六部、军机处储值房,御以“避喧听政”。乾隆年间,圆明园又有增建、改建,新建了长春园,并入了万春园,圆明三园的格局基本形成。嘉庆、道光二皇帝期间也有增建维修。清王朝在其康乾盛世年间,陆续扩建圆明园,终于使其成为中国有史以来最宏伟的皇家园林,其面积5200余亩,150余景,建筑面积达16万平方米。园内有大量中国古典园林建筑,包括“九州清晏”(电视剧《甄嬛传》中皇帝和妃嫔居住的地方),寓意九州大地太平安稳。还有规模宏大的西洋建筑,包括谐奇趣、黄花阵、养雀笼、五竹亭、方外观、海晏堂、蓄水楼、远瀛观、大水法、观水法、线法山、方河、线法画等建筑,由意大利传教士郎世宁设计。据遗址导游牌介绍,方外观是一座为新疆进宫来的容妃建造的清真寺,是已知唯一建在宫廷的清真寺;大水法是西洋楼最大的喷泉,为巨型石龛式建筑,从狮子头喷出水形成瀑布,下方为椭圆形菊花式喷水池,池中有梅花鹿及猎狗等铜像,左右前方各有一座大型西式喷水塔,喷水时蔚为壮观。圆明园融中国古典园林和欧洲西式建筑,有“万园之园”的美称,也是清朝皇帝盛夏时节来这里避暑理政的“夏宫”。<br> 1856年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后,清政府不但没有进行有效的抗击,反而企图以谈判求和,结果在咸丰十年(公元1860年9月21日),英法侵略者长驱直入,兵临北京城下。9月22日凌晨,咸丰皇帝携带慈安、慈禧皇后贵妃及皇子、大臣随从,以“北狩”之名,从圆明园仓皇出逃至热河承德避暑山庄,造成京城无主,百官皆散,军卒志懈,民心大恐的危机局面。10月6日,英法联军闯入圆明园,大肆劫掠文物珍宝12天,数量粗略统计约有150万件,上至先秦时代的青铜礼器,下至唐、宋、元、明、清历代的名人书画和各种奇珍异宝。10月18日起,英法侵略者放火焚烧园内建筑,大火燃烧了三天三夜,包括圆明园在内的畅春园、万寿山清漪园(颐和园)、玉泉山静明园、香山静宜园“三山五园”皆被侵略者蹂躏为废墟。当时,圆明园安佑宫(皇家祖庙)有300多名太监、宫女和工匠未能及时逃离,葬身火海。<br> 圆明园的大火未熄,英法联军便逼迫清政府和谈代表、恭亲王奕与英法俄签订《北京条约》,承认《天津条约》有效,赔偿英法巨额白银,割让九龙半岛给英国。承认中俄《瑷珲条约》有效,并将乌苏里江以东包括库页岛40万平方公里领土割让给俄国,同时,将外西北地区自沙宾达巴哈经桑斋湖、伊塞克湖至浩罕边界归俄国,为沙俄后来进一步割占中国西部领土制造了条约依据。<br> 法国作家雨果曾给朋友写信道:“在地球上某个地方,曾经有一个世界奇迹,它的名字叫圆明园,它汇集了一个民族几乎是超人类的想象力所创作的全部成果,这是一个震撼人心的,尚不为人熟知的杰作,就像在黄昏中从欧洲文明的地平线上看到的亚洲文明的倩影。你可以去想像一个你无法用语言描绘的仙境般的建筑,那就是圆明园,那里不仅有艺术珍品,而且还有数不胜数的金银财宝,这个奇迹现已不复存在。一天,两个强盗走进了圆明园,两个胜利者一起彻底毁灭了圆明园,我们所有教堂的所有珍品加起来也抵不上这座神奇无比,光彩夺目的东方博物馆,多么伟大的功绩,多么丰硕的意外横财!在历史面前,这两个强盗分别叫做法兰西和英格兰”。<br> 1900年,八国联军又打进北京城,慈禧带着光绪皇帝自颐和园逃到西安,紫禁城首次被外国军队占领,史称“庚子事变”。圆明园再一次遭受洗劫,那些在1860年英法联军没有彻底焚烧完的建筑,以及后来同治皇帝为慈禧太后过40岁大寿在圆明园修建的建筑,再次被八国联军劫掠。<br>  此后,变为废墟的圆明园成为一些人“淘宝”的地方,一些溃散的八旗兵丁、土匪地痞及部分周边居民,甚至还有留守的太监,他们拆卸园内残存建筑木料,砍伐树木,将大木料在附近市场出售,小树木在园内就地烧成木炭。北洋政府时期,圆明园更是无人管理,一些官僚、军阀、奸商对残存的石料、碑刻、太湖石等进行搜刮,用来建造自己的私人住宅或者变卖。军阀王怀庆拆走舍卫城、安佑宫大墙及西洋楼石料去建自己的达园别墅;军阀张作霖则拉走园内的汉白玉石料修建自己在辽宁的墓地。最后实在没有东西可捞了,一些无以谋生的贫民、旗人士兵和太监就在园内利用原来的地基,就地取材建房居住,甚至还有人在此“开荒造田”。<br>  新中国成立后,对圆明园遗址进行保护,1956年北京市园林局开始采取植树保护措施,1976年圆明园遗址成立专营机构,1988年圆明园遗址向社会开放。<br>  我们怀着沉重的心情游览了圆明园,特别是看到西洋楼遗址那些被毁坏的雕刻精美的建筑石料,感到心痛。腐败的清王朝,只知道到处修建皇家御园,贪图享受,却在大敌当前时,皇帝、太后不顾江山社稷、国家安危,奋起抗争,打击侵略者,而自己却率先逃跑,这样的朝代焉能不败!唉,千言万语,无话可说!</h3> <h3>曾经的大水发</h3> <h3>毀坏后的大水发</h3> <h3> 7月26日,我们前往位于北京西南丰台区的宛平城和卢沟桥参观游览。<br> 2025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纪念日。卢沟桥是“七七事变”的发生地,也是中国人民全面抗日战争的爆发地。<br> 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日本帝国主义侵占了我国东北三省,接着又蚕食华北,妄图把侵略的魔爪伸向全中国。1937年7月7日夜,日军一部在北平卢沟桥附近举行军事演习,以有士兵失踪为借口,要求进入宛平县城“搜查”,遭到中方拒绝后,日军炮轰宛平县城,并向卢沟桥畔的中国驻军发起进攻。中国驻军第二十九军吉星文率部奋起抗战。<br> “卢沟桥事变”的第二天,中国共产党就通电全国,大声疾呼:“平津危急!华北危急!中华民族危急!”号召全国军民团结一致,把日本侵略者赶出中国。<br> “卢沟桥事变”拉开了中国人民全面抗战的序幕,也是东方及太平洋地区反法西斯战斗的起点。从此,一场伟大的抗日战争如火如荼地展开了。<br> 我们来到宛平城,首先参观了“抗战雕塑园”。园内有前国家主席江泽民亲笔题写碑名的“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碑”;有以《国歌》为主题反映中国人民八年浴血抗战历史的雕塑群。雕塑群由“日寇侵凌”、“奋起救亡”、“抗日烽火”和“正义必胜”四个部分共计三十八尊铜铸雕塑。置身于雕塑园中,举目眺望,纪念碑巍然高耸,雕塑群凝重悲壮,宛平城墙岁月沧桑,不禁令人浮想联翩,万千感慨油然而生。<br> 走出“抗战雕塑园”,来到卢沟桥畔的宛平古城。这是一座建于明崇祯十年(公元1637年)屯兵的拱极城,民国时为县城,城墙上留有日本侵略者发动“七七事变”的累累弹痕。古城内有邓小平题写馆名的“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纪念馆偌大的广场中央,矗立着象征中华民族觉醒的“卢沟醒狮”,高达14米的国旗杆上五星红旗高高飘扬,广场中轴线两侧各分布着7块草坪,寓意“七七事变”爆发地和中华民族的十四年抗日战争。纪念馆乳白色的外墙与镶嵌着独立自由勋章图案的锻铜大门,显得肃穆、庄严。<br> 我们走进纪念馆参观,详细观看了历史图片和实物、油画、雕塑、影视片以及文字介绍,对自1931年9月至1945年8月中国人民抗日斗争的历史有了进一步的了解。<br> 参观完“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我们走出宛平城,来到城外的卢沟桥参观。<br> 卢沟桥是北京现存最古老的石造联拱桥,始建于金大定二十九年(公元1189年),建成于金章宗明昌三年(公元1192年)。桥长266.5米,宽7.3米,有桥拱11个,桥墩10个,整个桥身都是石体结构,关键部位均有银锭铁榫连接,为华北最长的古代石桥。桥上有281根汉白玉栏杆,栏杆上共有大小石狮子501个,分别雕于金、元、明、清四个朝代。这些石狮子大的有几十厘米高,小的只有几厘米。著名建筑学家罗哲文先生《名闻中外的卢沟桥》一文曾对这些雕刻精美、神态活现的石狮子有过极为生动的描绘:有的昂首挺胸,仰望云天;有的双目凝神,注视桥面;有的侧身转首,两两相对,好像在交谈;有的在抚育狮儿,好像在轻轻呼唤;还有一只石狮,高竖起一只耳朵,好似在倾听着桥下潺潺的流水和过往行人的说话,真是千姿百态,神情活现。<br> 卢沟桥是继河北“赵州桥”之后,我国古代又一座雄伟壮观的石拱桥。而卢沟桥却以高超的建桥技术和精美的石狮雕刻独标风韵,誉满中外,实属古今世界上一大奇观。<br>  早在13世纪的元代,有位意大利旅行家马可·波罗来中国旅行,他就是经这座桥进入北京城(元大都)的。他十分推崇这座桥,在游记里说它“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并且特别欣赏桥栏杆上的石狮子,说它们“共同构成美丽的奇观!”<br>  “卢沟晓月”从金章宗年间就被列为“燕京八景”之一。桥头上有石碑两座,一座记载着清康熙三十七年(公元1698年)重修卢沟桥的经过,另一座上是清乾隆皇帝亲题的“卢沟晓月”四字。<br>  1961年,卢沟桥和附近的宛平县城被公布为第一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h3> <h3> 7月28日,游览香山,参观“香山革命纪念馆”。<br> 我们到达位于北京西郊海淀区的香山,由于香山公园接到上级通知,因天气预报有特大暴雨降临,公园关闭。我们不能进公园游览香山,也不能参观公园内毛主席居住过的香山“双清别墅”,于是就来到香山脚下的“香山革命纪念馆”参观。<br> 1949年3月5日至13日,中国共产党在西柏坡召开七届二中全会,作出了党的工作重心从农村转入城市的重大决策。中共中央为了适应工作重心的转移,决定在适当的时候将中央领导机关由西柏坡迁往北平。北京西郊的香山便成为中共中央、毛主席进入北平落脚的首选驻地。<br> 1949年3月23日上午,毛泽东率领中共中央机关从西柏坡出发,乘车前往北平香山。临行前毛泽东对周恩来说,今天是进京的日子,进京赶考去。周恩来笑着答道,我们应当都能考试及格,不要退回来。毛泽东信心满满地说,退回来就失败了,我们决不当李自成,我们应当都能考个好成绩!<br> 毛泽东到达香山后,居住的双清别墅,曾经是北洋政府国务总理熊希龄的私宅,因有两股清泉从山石间潺潺流下而得名,坐北朝南、屋舍宽敞、银杏参天、竹林掩映,环境十分幽静。刘少奇、朱德、周恩来、任弼时住在北面的来清轩,这里曾是清康熙年间的静宜园,北洋政府改建为“慈幼院”男生宿舍,与双清别墅有一条百米石板小路相连。为保密起见,中共中央香山驻地对外宣称“劳动大学”。<br> 中共中央和毛泽东入驻香山后,1949年4月21日,毛泽东主席、朱德总司令发布《向全国进军的命令》,指挥解放军“打过长江去,解放全中国”。4月23日,南京解放,统治中国22年的南京国民党政府覆灭。在香山得知喜讯的毛泽东诗兴大发,挥毫写就《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要求广大指战员“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各路解放军严格执行中央军委和毛泽东在香山做出的战略部署,至当年底,歼灭了中国大陆上的所有国民党军队,解放了除西藏以外的全部中国大陆。<br> 中共中央在香山的另一件重要工作,就是筹备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筹建联合政府。<br> 9月下旬毛主席由香山双清别墅正式移居中南海菊香书屋,随后中共中央机关也陆续迁入中南海。中南海是中海和南海的合称,位于故宫西侧,原是明清时期的皇家园林,北洋政府曾长期将其作为中央行政办公场所。北平解放前,这里是傅作义的华北“剿总”所在地。<br>  1949年9月21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在北平开幕。会议通过了具有新中国临时宪法性质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确定了国家的首都、国歌、国旗、纪年,选举了中央人民政府主席、副主席、委员。10月1日,毛泽东在天安门城楼上庄严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中国的历史,从此开辟了一个新的时代。<br>  中共中央在北京香山虽然只有半年时间,但这里是党领导解放战争走向全国胜利、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伟大胜利的总指挥部,是中国革命重心从农村转向城市的重要标志,在中国共产党历史、中华人民共和国历史上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br>  香山革命纪念馆,以“进京赶考””、“进驻香山”、“继续指挥解放全中国”、“新中国筹建”和“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永远奋斗”五个部分,陈列着约800张图片、报照、地图、表格和1200多件实物、文献和档案,包括“进京赶考”时毛主席乘坐的同款吉普车、开国大典时使用过的礼炮、大红灯笼和《开国大典》、《西苑机场阅兵》等珍贵影像资料,生动呈现了北平和平解放,中共中央领导渡江战役、筹备新政协、建立中央人民政府、开启中国历史发展新纪元的光辉历史。</h3> <h3>暴雨即将降临的香山,大雾弥漫山间</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