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望南迦巴瓦

邓珠卓玛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南迦巴瓦,又名木卓巴尔山,位于西藏林芝市,海拔7782米,高度排在世界最高峰行列的第15位,但它前面的14座高山全是海拔8000米以上山峰,因此南迦巴瓦是7000米级山峰中的最高峰,曾被《中国国家地理》评为“中国最美十大山峰”之一。藏语中南迦巴瓦有“雷如火燃烧”“直刺天空的长矛”“天山掉下来的石头”等多种解释,其中“直刺天空的长矛”来源于《格萨尔王传》中的“门岭一战”,将南迦巴瓦峰描绘成状若“长矛直刺苍穹”。当地相传天上的众神时常降临其上聚会和煨桑,那高空风造成的旗云就是神们燃起的桑烟,因此居住在峡谷地区的人们对这座山峰都有着无比的推崇和敬畏。其巨大的三角形峰体终年积雪,云雾缭绕,以“难见真容”著称,所以它也被称为“羞女峰”。雪域高原上的每一座雪山,几乎都会让人一见倾心。这不仅因为它们远离尘嚣而显其清纯高洁,更因为绝大多数时间这些大山都在云冠霞帔中深居简出。一睹南迦巴瓦峰风采,亦成为国道318线上的网红打卡地,朝圣者、旅游者,摄影者络绎不绝。</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南迦巴瓦峰,常年云遮雾绕,仅在秋冬旱季因高空气流稳定,含水汽较少,空气澄净,一睹南迦巴瓦峰峥嵘的机会较多。听说在墨脱能远眺南迦巴瓦峰的南坡。南迦巴瓦的南坡迎着印度洋上来的暖湿气流,这一面的雪线更低,积雪更厚,山脊线也更加优雅、壮丽。 </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到墨脱县城后沿着还未贯通的新219公路,往背崩山区方向,在背崩乡格林村,修建有观赏南迦巴瓦的观景台,天气晴朗时刻远眺雄伟壮丽的雪山。我们到达墨脱当天下着小雨,因而放弃了前往格林村。 </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如果想要近距离欣赏南迦巴瓦,还可以翻过色季拉山口,沿着即将汇入雅鲁藏布江的尼洋河行驶约80公里左右,就能够到达南迦巴瓦最完美的观景平台索松村,南迦巴瓦的旁边正是世界第一深的雅鲁藏布大峡谷,使这里成为世界罕见的岭谷高差悬殊的高山峡谷地貌,在雅鲁藏布大峡谷内是观赏这座雪山的绝佳地点,在这里阳光洒在雪峰上,金色的光芒逐渐覆盖峰体,宛如燃烧的火焰,是无数旅行者梦寐以求的奇景。南迦巴瓦峰传统观赏点还有派乡,从林芝市八一镇过冈嘎雅鲁藏布江大桥到派乡,然后顺江下行,峡谷台地上的几个村庄大渡卡、直白、格嘎等都是观赏南迦巴瓦雄姿的理想之地。只是因为近日天气都不太给力,我们就没贸然前往。</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国道318线上的色季拉山垭口(4728米)又是一个远眺观景点,当我们到达垭口时,等候的车辆已经从停车场延伸到公路上,垭口风很大,天有点阴,旅人们打完卡,很不甘心地踏上行程,各自心中遐想着日照南迦巴瓦的壮丽。</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经朋友推荐,离318线不远的拜峰亭也是较为理想的观赏点,我们决定一探究竟。一大早从鲁朗小镇出发到东巴才村,在村委会进行进山登记报备后,由村里指派一名向导带我们前往拜峰亭。路途不算遥远,但路况很差,应该是很久以前的林区路或防火通道,40多分钟后,我们与茫茫云海撞了个满怀。</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南迦巴瓦山形陡峭,主峰犹如一个矛尖凸起于群之上,和你近得似乎可以触手可及,偶尔在云雾缠身中露出一角,几分钟后就倏忽没了身影。云雾中的“至尊神山”那种让人产生极度震撼的美丽和无声而又磅礴大气的威严,让我们有了窒息的感觉。激动的我们忘记了高反和天气的寒冷,展开胸怀拥抱雪山,静看风起云涌变幻万千,时间仿佛也在此刻停滞。</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山在远方,我走去看那山河,我想山中的传说,山不见我,我自去看山,心中风景永远不会荒。 </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因为,山就在那里。</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