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李叔同(1880年10月23日—1942年10月13日),堪称旷世奇才!前半生创多项奇迹。</p><p class="ql-block"> 弘一法师临终前写下一首诗偈,浓缩一生所悟,道尽人生至高境界</p><p class="ql-block">是中国著名音乐家、美术教育家、书法家,戏剧活动家,是中国话剧的开拓者之一。</p><p class="ql-block"> 李叔同又名李息霜、李岸、李良,谱名文涛,幼名成蹊,学名广侯,字息霜,别号漱筒。一生用了两百多个名号,常因地因时因势而变。</p><p class="ql-block"> 1880年生于天津一个经营盐业与银钱业的家庭。少时即擅长吟诗作画,写字刻印,多才多艺。1905年至1911年间,于日本东京美术学校学习西洋画,兼习音乐。1906年在日本独立编印出版了中国最早的音乐刊物《音乐小杂志》。同年又与同学曾孝谷在东京发起了中国最早的话剧团体“春柳社”,并先后在该社公演的话剧《茶花女》、《黑奴吁天录》等中扮演女主角。1911年归国后曾任《太平洋报》文艺编辑。1913年受聘为浙江两级师范学校(后改为浙江省立第一师范学校)音乐、图画教师,曾讲学于春晖中学。1915年起又兼任南京高等师范学校音乐、图画教师。1918年8月在杭州虎跑定慧寺披剃出家,法名演音,号弘一。1942年10月13日圆寂于泉州。</p><p class="ql-block"> 2023年5月5日,国家主席文物局公布了1911年后已故书画类作品限制出境名家名单,根据名单,李叔同作品一律不准出境。</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纪念弘一法师(李叔同)的历史意义</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主要体现在其艺术成就、佛学贡献及人格精神对后世的深远影响。以下是具体分析:</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55, 138, 0);">艺术领域的开创性贡献</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弘一法师是中国近现代艺术史上的重要人物,其艺术成就涵盖书法、绘画、音乐、戏剧等多个领域。他早年留学日本,是中国最早引入西方艺术教育的先驱之一,曾创办中国最早的音乐刊物《音乐小杂志》,并参与中国话剧团体“春柳社”的创立,推动了中国现代艺术的发展。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55, 138, 0);">佛学思想的传播与实践</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弘一法师出家后潜心研究佛教律宗,完成了《四分律比丘戒相表记》等重要著作,系统整理了佛教戒律理论,对中国佛教现代化具有里程碑意义。他通过书法、讲经等方式弘扬佛法,将传统文化与佛教思想相结合,形成了独特的“佛化艺术”风格。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55, 138, 0);">人格精神的典范作用</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弘一法师从世俗文人到高僧的转变,体现了“悲智双修”的人格境界。他与夏丏尊、丰子恺等人的友谊被视为“君子之交”的典范,其淡泊名利、严守戒律的品格对后世知识分子产生了深刻影响。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55, 138, 0);">文化传承的纽带</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弘一法师在温州等地的修行经历(1921-1932年)使其成为连接传统与现代文化的重要桥梁。他通过艺术创作与佛学弘法,推动了传统文化在现代社会的延续与创新。 </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耄耋之年老艺术家洪志标教授简介</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洪志标,男,汉族。1939年出生,祖籍福建南安。他是家族剪纸第三代传承人。师承母亲陈好和大学谢投八诸敎授、泉州刻纸大师李尧宝。1961年毕业于福建师范大学艺术系,他在安溪和厦门从事艺术教育60余年,为中学高级教师;他被厦门兴才学院聘为专家成员,美术教授。他率师生参加全国大学生书画大赛,荣获“团体金奖”“艺术教育先进集体奖”“素质教育十大名校称号”等荣誉,教育教学成果辉煌。</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他的剪纸具有闽南艺术风格,擅长肖像速写和剪纸艺术。他现在是厦门市第6批市级剪纸项目非遗传承人。他的作品被厦门市博物馆、厦门大学鲁迅纪念馆、陈嘉庚纪念馆、上海世界非遗文化城中国剪纸博物馆、国宝档案,加拿大妈祖(天妃)基金会、印尼华人客家博物馆、万隆亚非会议纪念馆等和海内外许多名人收藏。还被选制中国和世界邮票发行。</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他和廖秀丽伉俪还应邀到北京参加由联合国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基金会等举办的《絲韵丹青,六艺墨香》洪志标等人6位名家联展,其作品被选制《魅力中国 闪耀世界 洪志标纪念邮折》发行。</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现为中国老教授协会、中国美术家协会福建分会、中华文促会剪纸专业委员会等会员。中国书画摄影家协会副主席、中国当代艺术家协会名誉主席、中国新闻杂志社《时代•中国之声》期刊艺术顾问、《中国当代美术杂志社》专家成员艺术顾问、《环球华商报》永远荣誉社长。辽宁省剪纸学会、厦门市思明区文艺家协会、聚贤书画院、鸿鹭书画院、盈翠书画院、厦门六桂堂文史研究会书画院等顾问。他还荣获“世界美术大奖”“当代艺术教育十大名师”“英国皇家勋章”“世界艺术大师勋章”和“德艺双馨人民艺术家”等诸多荣誉,其成就入编《安溪县志》《鹭城金光一一美丽福建看厦门》、《思明非遗》《中国当代名人录》《世界名人录》和《世界艺术大师作品集》等几十部辞书和作品集 。他还作为重要嘉宾出席2023世界非遗传承人大会,其成就还散见《人民日报》《美术报》美国《华人》和《伊利华报》等多家媒体 中央教育台和厦门卫视对其成就还作多次作采访报道。</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他把绘画和剪纸技艺传承给儿孙、中小学幼儿园和大学校园……,目前虽已耄耋之年,仍以饱满精神积极参加社会活动、创作剪纸作品参展並在厦门市思明区老年大学带徒传承剪纸技艺,桃李滿園。</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中央电视台著名书画评论家史峰教授曾评赞:洪志标教授的作品大气磅礴,匠心独具。以精湛的肖像速写技艺和独特的剪纸艺术风格,赢得了国内外艺术界的高度赞誉。他用艺术诠释了生活的美好,展现了中华文化的魅力,成为一位杰出德艺双馨的“人民艺术家”。</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文/梅娟 昌发执笔•洪志标剪纸艺术馆 供稿)</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