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台山游访记(1)——国清寺

一方

<p class="ql-block">  时近重阳,10月27日一早,我和夫人怀着对智者大师的景仰,随心所愿,从芜湖乘高铁来到浙江天台山,首站便是国清寺。</p><p class="ql-block"> 一下高铁,在路牌的指引下,来到客服中心,这里有免费的公交车直接把我们送到了国清寺景区,此时已是中午。</p><p class="ql-block"> 我们顺着通往寺院的道路前行,路边古木参天,绿树成荫,溪涧绕流。不远处,入寺的丰干桥便出现在眼前。桥始建于宋朝(1006年),桥体单孔,为卵石、石块和大砾石砌成,桥长14米,跨径11米,宽3.4米,两侧设矮石栏荷花柱,桥头有石狮护卫。踏上鹅卵石铺成的桥面,一种历史的沧桑感油然而生,这历经千年的古桥,该有多少代人走过啊,它无声无息,服务于南来北往的香客和游人。真是可感可叹。</p><p class="ql-block"> 桥的对面就是一方黄底黑字浓浓古色的照壁,上面写着“陏代古刹”四个大字。我想,该是国清寺到了。</p><p class="ql-block"> 国清寺是中国佛教八大宗派之一天台宗的祖庭,始建于隋朝(598年),其创建者为智顗大师。智顗俗姓陈,7岁时曾去寺院,僧人口授普门品,2千几百字,他一遍成诵。18岁出家,于佛经日夜自励精进,照了法华(经),当於说法讲经人中最为第一,由晋王赐号智者大师,终成天台宗始祖。此宗以法华经为本经,宣讲一心三观之妙理,广传众生,法灯绵延,在唐贞元年间,日本高僧曾入此寺学习,将天台宗传入日本韩国,至此,国清寺也成为日本韩国天台宗的祖庭,成了三国间佛教文化交流学习的中心。</p><p class="ql-block"> 寺院是当年智者大师亲手规划,后由隋炀帝杨广依照他的遗愿和蓝图建造而成。寺院依山麓层层递进,约有600多间屋舍。另外还有不少田地。主要建筑有弥勒殿、钟鼓楼、雨花殿、大雄宝殿、罗汉堂、伽蓝殿、碑亭、梅亭等。历经隋唐宋元明清,至今已有1400余年,虽多次被毁和重修,然天台宗的根脉未断。</p><p class="ql-block"> 我们驻足照壁前,经过一番思量,决定缴费入住国清寺,了解一下寺院生活,并亲身体验一下明日凌晨的祈福早课。住进庙堂右侧的客房后,我们放下行李,开始游览庙堂时已是下午时近2点。</p><p class="ql-block"> 国清寺的大门位于照壁后,并非直通,而是门朝东,是极为普通的两扇红门,平易古朴,毫无炫耀张扬之处。门楣上一块红匾,写着“国清講寺”四个金色大字。一个“講”字,正体现出天台宗智者大师所说的:传道在行亦在说。</p><p class="ql-block"> 寺内,历史文物很多,如释迦牟尼青铜像、铜香炉、汉白玉石狮、金丝楠木罗汉雕像、多个朝代书法大家如王羲之、柳公权的碑刻等。特别让我注目的是大雄宝殿前两棵柏树和两棵香樟树,一问才知道已有500多年。然而这还不算是精华,精华所在的是“隋梅”和“隋塔”。</p><p class="ql-block"> 随着游客我们来到梅花台,只见一株老梅,根干盘结,紧靠在一堵墙头,新枝条可见。看介绍,迄今已有1400多年,是国内最古老的梅树之一。文革中,濒临枯死,在古寺全面整修后,枯木回春,梅开二度。成为国清寺的“活文物”。</p><p class="ql-block"> 站在这里,向前方,也是观看隋塔的好地方。千年隋塔,九层六面,高59.3米,塔顶乱石杂草,塔身古砖残缺。塔为空心楼阁式构造,如果站在不同位置,可以看见塔上门洞透亮,光线穿过。据介绍,会昌法难,烧毁了塔身木质结构的屋檐,从而使得塔身砖块呈现黄褐色,然而塔身至今依然屹立。它既是我国古代杰出的建筑精品,又是珍贵的佛教艺术品。</p><p class="ql-block"> 梅花台的背面是一座亭子,横匾上写着“法乳千秋”。有碑纪念智者大师,另有碑记载了日本高僧入寺学习,带来了两国僧人间的交往友谊。在寺院内遥相对的西边还有一座中韩天台宗祖师纪念堂。天台宗对日韩佛教文化的影响可见一斑。</p><p class="ql-block"> 国清寺另一个最大的看点,就是它的庭院就是多个晒场,现在正是秋收时节,晒到阳光的地方铺满了金灿灿的稻谷,还雇佣了许多周边农村妇女在翻晒、装筐。国清寺的“禅农并重”传统,我们算是见识到了。</p><p class="ql-block"> 时间很快就到了4点,是寺院晚饭的时间,也是国清寺闭门的时间。僧人和香客的斋堂是分开的。当我们走进香客斋堂才4点一刻,已寥无二人,饭菜仅2元,两盘菜:一是烧芋子,几乎成糊状;一是大芽白菜,切成小块,有一两片小木耳。饭随意添。用完餐,在回客房的路上遇到今晚也住在这里的一位女香客,四十多岁,满脸笑意,她对我们说,这里的祈福是很灵的,我是特意从成都乘飞机到这里来做佛事的,明天早上做完佛事,我就去宁波亲戚家。大家相互答礼后,我们便回到了房间。</p><p class="ql-block"> 寺院的傍晚,不到6点已是一片宁静,没有往来的人群,也没有鸟叫虫鸣,只有几处亮着的灯光,好像关心着还需要行走的人们。几乎所有人都在自己的房间里。</p><p class="ql-block"> 这里的客房陈设简单,4张床,两张桌子,一个水瓶,一个卫生间。我们这间房就我们俩人。这样的环境氛围,让我们很快洗漱后就上了床,打起了坐。准备明天凌晨四点去大雄宝殿参加祈福早课。</p><p class="ql-block"> 28日凌晨三点半,门口响起了哒、哒、哒打板子的声音,这是发出的起床信号。由于我的生物钟早有预定,所有很快就起来了。我们沿着灯光来到了大雄宝殿,佛台供桌上亮着烛光,几排拜垫已经放好,四五十位僧人居士和十几位祈福的香客也陆续到场,分站在拜垫后,香客基本上站在最后一排。场面庄严肃穆,这是我首次参加这样的祈福早课,既虔诚又好奇,感到新鲜。</p><p class="ql-block"> 时近四点,先是钟声响起,接着只见一僧人登上鼓架,大鼓响起,紧跟着三通激烈的鼓点,震慑人心。忽然,一声清脆悦耳的击磬声响起,全场安静。此刻,引领唱诵的法师一声清越悠扬的起腔,带来了僧众随之而起的和唱,一些法器木鱼、小铜锣、小铜钹也随之有节奏地响起,一场祈福早课开始了。</p><p class="ql-block"> 对他们所诵经文我知之甚少,却也能听出一二句,如“南无阿弥陀佛,消灾延寿”等。我们双手合十,跟着前面的僧人嘴里哼唱着。或快或慢,或高或底,抑扬顿挫,或许念经的享受就在其中。跪拜顿首,站拜鞠躬,如此反复也进行了多次。大约一小时后,忽然一声板响,众僧停止诵经,由一位穿红袈裟的法师领头,僧人在前我们随后,成“一”字形在殿堂慢步绕行,三圈后回到原位,有一位执事僧人先给每一家祈福代表一个有手柄的龙头香座点着香,然后他走到香案前跪下,手持这次祈福人的表单,一一诵读姓名及住址,香客相应献上香。在这一环节,我才听到有来自法国、马来西亚、澳大利亚、香港、北京、上海、四川、安徽、浙江等国家和地区的香客。我深深地感到中华民族的佛教信仰以及对安康美好生活的祈望还是源远流长。当我们走出大殿时,东方微白,时间大概是5点半。</p><p class="ql-block"> 昨晚饭堂的义工就告诉我们早餐是5点半开饭,6点结束。我们6点前到达饭堂,早餐1元5角,一碟咸菜,馒头稀饭供你吃饱。来国清寺一天的生活体验算是完整了。我们再次来到几个大殿前,注目环视,以作告别。7点半后,我们开始了天台山下一个景点的游程。</p><p class="ql-block">2025年11月8日</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