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时代与机关写作

杨晓洪

<p class="ql-block">我的“机关写作散谈”到①到⑯系列,是从2022年11月到2024年11月陆陆续续完成的,都基于我从事机关写作三十多年来自己的点滴体会。</p> <p class="ql-block">写这些文字时,我基本上想到哪里写到哪里,没多大系统性。想法很简单:用自己三十年来机关写作的点滴体会,给刚从事机关写作或即将从事机关写作的年轻人以点滴启发。也许,它能否达到这个效果;也许,我的理念都过时了,对于现在的这些意气风发且成长于Ai时代的年轻来说,并没有多大的启发和帮助意义。若如此,那就当记录一下自己的思想吧。</p> <p class="ql-block">时光转瞬间已飞至Ai时代。</p><p class="ql-block">Ai的横空出世,既让人们惊喜,又让人恐慌。之所以惊喜,是因为它可以在某些方面替代人们做很多事情,可以大大减轻人们的工作量而提升我们的效率;之所以恐慌,也是因为“替代”二字,让人们对其防备有加。</p><p class="ql-block">从事机关写作的人,对Ai这种又恨又爱,应该体会颇深。领导们经常警告,不努力,你就会被Ai替代云云。似乎Ai从此以后可以包揽机关写作及以外的一切,大家都坐等失业好了。很多从事机关写作的人,也明里暗里在使用Ai,尤其是在这个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高度发达”的今天,Ai也成了对付它们的利器。</p> <p class="ql-block">这种“爱恨交织”的状态,让人们不得不思考:从事机关写作的人,究竟应该对Ai何种态度?究竟该怎么正确使用Ai?</p><p class="ql-block">我手机里,装了DeepSeek、豆包、通义千问、讯飞星火、智谱清言、天工、腾讯元宝、Kimi、苏诺音乐等若干Ai软件。从2024年底开始,我就一直在使用他们。苏诺音乐是一款制作音乐的软件,我用它来为自己的词曲生成伴奏;其他的Ai,基本上局限于文字生成的内容。使用这么多这么久,尚有一定的心得体会。站在机关写作这个角度来看,主要有如下体会:</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其一,不必恐慌,正确认识Ai。</span></p><p class="ql-block">就我个人理解,Ai就是一个“帮助”而非“替代”人的效率工具。</p><p class="ql-block">至少目前为止,所有的Ai,绝对离不开数据投喂和能量(电力)。芯片固然重要,但如果没有数据投喂,Ai不过一个空壳“智慧体”;没有电力,Ai不过一坨废铁;如果没有网络,Ai就如同没有“血液”的“死人”。在“数据投喂”、“电力”和“网络”三者中,前两者应该是决定性的。</p><p class="ql-block">而这两者中,“数据投喂”是最具决定性的一个内容。就像一个人,从婴儿时代到成人,他从小从父母身上学的、从老师身上学的,本质上一切都是“数据投喂”;Ai到目前为止,还没有哪一家公司说它不需要“数据投喂”。</p><p class="ql-block">然而,数据从何而来?肯定是从千百年人类活动生产过程中得来的,而且在这个过程中,Ai还必须持续不断吸收一切最新的人类活动和生产的数据,一旦人类的数据投喂“断供”,它就只能不断自己“吃”自己,这个时候,它离“死”也就不远了。</p><p class="ql-block">因此,归根到底,Ai的成长决定于“人”的不断进步,而不是反过来。相较于普通人,它的运算速度和逻辑推理能力肯定要强的多,因此能帮助人有效提升工作效率,仅此而已。所以,不必对它恐慌。利用好它,就对了。</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其二,热情拥抱,科学使用Ai。</span></p><p class="ql-block">明白了上述道理,我们就真不必为Ai恐慌。热情地拥抱它,正确地使用它,让它科学高效地为机关写作服务,何乐而不为?</p><p class="ql-block">就我个人观察,很多人使用Ai,仅停留于“投机取巧”的层面。比如,让它为自己生成一篇文章。但老实讲,你真觉得Ai生成的文章符合你的要求吗?答案基本上是否定的。因为Ai本身仅仅是一个“数据逻辑体”,它对数据的处理能力,肯定超过人千倍万倍,但它至少有一点不如人:它不可能就有人类的高度的能动性。它生成的文章总是看起来中规中矩,但一旦你认真审视,这些文字狗屁都不是,真不如你自己写的符合要求。当然,如果你仅仅是拿来对付形式主义,绰绰有余。</p> <p class="ql-block">那么,我们究竟该如何正确使用Ai?</p><p class="ql-block">我个人是这样使用的,也许正确,也许不正确:</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一是用Ai归集和分析数据。</span>比如,你想从公网上收集整理和研究分析某地的经济社会发展数据,你可以发出一个指令:“请从公网抓取某地某年某几个月经济社会发展的相关数据,并进行分析研究,并形成数据翔实、有条有理的分析研究报告”,Ai就会按照你的要求,对相关数据进行抓取、汇总、研究分析,在一两分钟之内形成一个基本符合你需要的报告。这样,你只需要一个有效的指令,Ai就能从抓取、归集、分析研究、形成报告做好“一条龙”服务。显然,纯粹的人工,是不可能有如此高效的。</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二是用Ai检查和修正错误。</span>比如,你的一篇文字形成了,但你总觉得可能有些肉眼不一定看得到的错误,纯粹的人工又太费时且不一定检查得出来。这时候,你只需要发出“请帮我把这篇文章检查一遍,查找出并修改存在的重要提法、名词术语、文字、标点、语法等错误”,且特别强调“只修正错误,不得更改文章结构”,并把你形成的文字输入进去,Ai就会快速地按照你的要求完成相关任务。</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三是用Ai制定工作(活动)方案。</span>比如,领导交代你某一个活动的时间,地点,人员等基本要素,要你结合实际做一个活动方案。你完全可以把上述要素、本单位以前类似的方案以及你自己认为的注意事项等输入进Ai,让它为你形成若干套方案备选。一般来讲,只要你的指令足够详细具体,Ai都能生成比较科学的方案。你可以在几套按备选方案中,选取比较符合实际的方案进行整合就行了。</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其三,规避风险,安全使用Ai。</span></p><p class="ql-block">目前,在党政机关,Ai还没有形成普遍性的本地化部署,很多大多数时间,我们在公网上使用Ai,这就不可避免地存在“数据裸奔”的问题。我们使用Ai时,你发的每一个指令、每一篇文章,都有可能泄露某地某单位的工作秘密乃至国家秘密。对Ai依赖度越高,失密泄密风险越大。因此,在使用Ai为我们提供高效服务时,一定要充分评估我们给Ai投喂的数据是否存在不安全的问题。没有把握,宁愿自己辛苦一点,也不能直接使用Ai。</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