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丽水市杨家堂村

大连老虎

<p class="ql-block">在浙江省丽水市松阳县的群山环抱之中,杨家堂村如一幅静谧的山水长卷,悄然铺展于时光深处。村口那对被称为“夫妻树”的古樟,一株已历五百春秋,另一株也阅尽三百寒暑,枝干相依,根脉相连,仿佛守望着村落的沧桑与温情。晨雾轻拂梯田,水光潋滟,农人牵牛扶犁,犁尖翻动泥土的芬芳,延续着千年的耕读记忆。这片土地不仅承载着浓浓的乡愁,更吸引了央视《记住乡愁》摄制组的目光,成为多部影视作品的诗意取景地。2022年国庆期间,逾两万名游客纷至沓来,接驳车运营收入达15万元,见证了一座古村在时代脉动中焕发的新生。</p> <p class="ql-block">村落依山而建,顺势而居,层层叠叠的阶梯式民居如诗行般攀援而上。五层土木结构的老屋错落镶嵌于缓坡之间,上下高差达两三米,黄泥夯墙与黛瓦覆顶在晨曦夕照中交相辉映。当阳光洒落,整座村庄仿佛被镀上一层金辉,熠熠生辉,宛如“金色布达拉宫”。这不仅是先民智慧的结晶,更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动写照,诉说着山居生活的静谧与庄严。</p> <p class="ql-block">村边小溪潺潺流淌,清澈见底,石阶旁几位村民蹲坐浣洗,青翠的菜叶在手中翻动,水花轻溅,笑语随波荡漾。这一幕寻常生活的剪影,宛如一幅流动的水墨画,勾勒出杨家堂村温润质朴的日常肌理。在这喧嚣之外的山野深处,时光仿佛慢了下来,让人重拾那份久违的宁静与温情。</p> <p class="ql-block">秋阳高照,晒匾铺展于庭院、窗台与屋檐之下,红椒、玉米、南瓜、稻谷在阳光中尽情舒展,斑斓色彩如调色盘洒落人间。这便是“晒秋”——一场属于山乡的丰收仪式,不仅晾晒着农人的辛劳果实,也晾晒出杨家堂村最浓烈的季节诗意。阳光穿过飞檐,照亮了丰收的喜悦,也照亮了代代相传的生活美学。</p> <p class="ql-block">秋日午后,村民围坐院中,手工扒开油茶果,露出乌黑饱满的茶籽。这项传承百年的技艺,是杨家堂村重要的经济来源之一,也是乡土生活智慧的缩影。油茶树根植于山野,茶油香飘于灶台,一粒籽、一滴油,皆凝结着山民对土地的深情守望。在这片静谧的村落里,传统从未远去,它在指尖流淌,在烟火中延续。</p> <p class="ql-block">画架支在古巷口,一位画家凝神挥笔,将黄墙黛瓦、层叠屋檐与斑驳光影尽数收入画布。杨家堂村如诗如画的景致,吸引了无数艺术创作者前来写生。他们用色彩与线条记录下这份静谧之美,也让这座古村在艺术的视野中焕发出新的生命力。每一笔勾勒,都是对乡土之美的深情礼赞。</p> <p class="ql-block">又是一年晒秋时,阳光穿过老屋的飞檐,洒在层层叠叠的竹匾上。辣椒的红、玉米的金、稻谷的橙,在青石巷间铺展出一幅浓墨重彩的乡村画卷。这不仅是季节的馈赠,更是杨家堂村代代相传的生活美学,无声诉说着土地与人的深厚羁绊。每一缕阳光,都在讲述一个关于收获与传承的故事。</p> <p class="ql-block">陈家祠堂静静矗立于村中高处,木门厚重,雕梁依稀可见昔日繁复纹饰。作为宗族文化的象征,这里曾是议事、祭祖、节庆的重要场所。如今,它依旧守护着村落的精神根脉,斑驳的柱础与低语的风声,仿佛在讲述那些被岁月封存的家族往事。在这方静谧的空间里,血脉与记忆代代相传,未曾断绝。</p> <p class="ql-block">一条清溪绕村而过,水声潺潺,如低吟的乡谣。溪岸石阶错落,野花点缀其间,孩童嬉戏,鸭群悠游,倒影随波轻晃。这条小溪不仅是杨家堂村的生命之脉,更是一条流淌着记忆与温情的时光之河,将山居的宁静与诗意,缓缓送往远方。水光映照的,不只是屋檐与树影,更是心底最柔软的乡愁。</p> <p class="ql-block">摄影师:大连老虎</p> <p class="ql-block">编辑:Danielle🌙</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