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b> 时间过得真快,转眼就是一年。一转眼又是一年。两年前的今天,也就是</b><b style="color:rgb(255, 138, 0);">2023年的11月8</b><b>日,时值立冬,我起心动念,写下了第一篇关于节气的文章《立冬》,从此一发不可收,写了24篇关于节气的文章。</b><b style="color:rgb(255, 138, 0);">2024年11月18日</b><b>,我又写下了关于中国传统节日的第一篇文章《冬至节:冬至大如年》。两年来,我一共写了35篇关于节气与节日的文章,在美篇平台上发表,</b><b style="color:rgb(255, 138, 0);">阅读量超过60万</b><b>。如此看来,我也算是一个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传播者。</b></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55, 138, 0);"> “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b><b>,朗朗上口的节气歌,现在能背的人不多,真懂的人更少。2006年5月20日,二十四节气作为民俗项目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16年11月30日,被正式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在国际气象界,二十四节气被誉为“中国的第五大发明”。</b></p> <p class="ql-block"><b> 每一篇关于节气的文章里,我都写了</b><b style="color:rgb(255, 138, 0);">“节气古诗”、“节气气候”、“节气物候”、“节气养生”和“节气民俗民谚”</b><b>五个部分。</b><b style="color:rgb(255, 138, 0);">“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b><b>。这首出自《诗经》里的古诗,让白露成为最浪漫的节气。“小寒大寒,抱成一团”,让你体味到了冬天的寒冷。立春初候“东风解冻”,白露初候“鸿雁来”,让你体会到春风的温暖和大雁南飞的秋日意象。</b><b style="color:rgb(255, 138, 0);">“春养肝,夏养心,秋养肺,冬养肾”</b><b>,节气与养生有着天然的联系,蕴含着深刻的哲理。</b><b style="color:rgb(255, 138, 0);">“芒种芒种,忙收忙种”</b><b>,</b><b style="color:rgb(255, 138, 0);">“秋分早霜降迟,寒露种麦正当时”</b><b>,民谚是古时农民智慧的结晶,也是对古时农耕的业务指导。</b></p> <p class="ql-block"><b> 为了更加精细地观察节气变换中自然变化的现象,我选择了一个参照物。</b><b style="color:rgb(255, 138, 0);">在每一个节气的当日,我都拍摄了我们家门前的两棵银杏树。</b><b>春的嫩芽初绽,夏的绿意盎然,秋的一身金黄,冬的银装素裹,不同节气的银杏树都有不一样的美。如今当年老父亲埋下的两粒银杏果,已长成碗口粗、两层楼高的大树。为了让节气更接地气,我还专门研究了盐阜地区的民俗农谚,专门写了一篇论文,题目是《浅谈二十四节气几个具体问题——兼述盐阜地区关于节气的民俗农谚》一文,</b><a href="https://www.meipian.cn/588a2rjk" target="_blank" style="background-color:rgb(255, 255, 255); font-size:18px;"><b>浅谈二十四节气几个具体问题——兼述盐阜地区关于节气的民俗农谚</b></a><b>写作中我进一步加深了对家乡民俗民谚的了解,收获不小。</b></p> <p class="ql-block"><b> 2024年11月18日,我把视线转向了中国的传统节日,写下了第一篇关于传统节日的文章,到今天,我完成了关于中国传统节日的19篇文章,系统介绍了中国的19个传统节日,按照成文的顺序,这19个节日分别是</b><b style="color:rgb(255, 138, 0);">冬至节、腊八节、小年、除夕、春节、破五节、元宵节、龙抬头节、上巳节、寒食节、清明节、端午节、天贶节、七夕节、中元节、中秋节、重阳节、寒衣节、下元节</b><b>。在每一篇关于传统节日的文章里,我都介绍了</b><b style="color:rgb(255, 138, 0);">节日的由来、节日传说、节日诗词和盐阜节日习俗</b><b>四个部分,从纪念介子推的寒食节、纪念屈原的端午节,到牛郎织女传说的七夕节;从孟姜女哭倒万里长城的寒衣节,到嫦娥奔月、吴刚伐桂的中秋节;从天官赐福地官赦罪水官解厄的上元中元下元节,到“上天言好事,下界保平安”的小年,中国传统节日的文化内涵博大精深。</b></p> <p class="ql-block"><b> 时代的潮流浩浩荡荡,历经千年的沧桑,中国的传统节日也发生了不小的变化。</b><b style="color:rgb(255, 138, 0);">春节,毫无疑问是中国第一节。</b><b>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和春节一起,成为国家统一放假的节日,其地位可见一斑。重阳节被全国人大认定为中国敬老节,实现了从民间传统节日到具备官方身份的华丽转身。而寒食节、寒衣节、上巳节、下元节、天贶节这些传统节日,已经式微了,当然这些传统节日的文化内涵今天还在。</b></p> <p class="ql-block"><b> 从</b><b style="color:rgb(255, 138, 0);">“清明时节雨纷纷”</b><b>的清明节,到</b><b style="color:rgb(255, 138, 0);">“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b><b>的中秋节;从</b><b style="color:rgb(255, 138, 0);">“两情若是长久时,又岂在朝朝暮暮”</b><b>的七夕节,到</b><b style="color:rgb(255, 138, 0);">“遍插茱萸少一人”</b><b>的重阳节;从</b><b style="color:rgb(255, 138, 0);">“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b><b>的春节,到</b><b style="color:rgb(255, 138, 0);">“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b><b>的元宵节,古诗词尽显了节日的文化之美。 </b></p><p class="ql-block"><b> 至于节日习俗,盐阜地区传统节日的习俗常常和祭祖、饮食密切相关。除夕、清明、中元节、冬至节,是盐城人烧纸祭祖的日子,在这些日子里,端午节的粽子,中秋节的月饼🥮,冬至炕饼,过年砧团子,腊八节喝腊八粥,每一个节日都是我们有口福的日子。</b></p> <p class="ql-block"><b> </b><b style="color:rgb(255, 138, 0);">走过24个节气,我们就走过了一年。走过19个传统节日,我们又走过了一年</b><b>。这两年,发生了很多故事,这些故事都是光阴的故事。这两年我进行了体重管理,体重下降8公斤且长期保持稳定,这是我自己和好多人都没想到的。这两年,我开启了用脚步丈量城市公园之旅,跑了市区的30多个公园,写了30多篇介绍城市公园的文章,估计在我们这个城市里,这样做的人不多。这两年我还对名木古树产生了兴趣,拜访了十几棵千年古树,并集中了解了大盐城的169棵古树名木。</b></p><p class="ql-block"><b> 这两年的故事,都是光阴的故事。“春天的花开秋天的风以及冬天的落阳,风花雪月的诗句里,我们在年年的成长。流水它带走光阴的故事,改变了我们。”于是就写下这篇短文,作为《闲话节气与节日》小集子的代序。</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