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老伴几番提议回我老家小住,还寻到了让我无法拒绝的理由——她早打听清楚,黄石也有不错的门球场。对于我们这对入门未满一年、却已痴迷门球的“新老人”而言,有球可打,便有了奔赴的意义。恰逢10月25日细外甥(细姐的儿子)新婚之喜,我们24日便提前动身,回到了黄石这座“非老家胜似老家”的城市,借住妹妹家闲置的房子,并于当晚邀请来两个弟弟和妹妹三家人共进晚餐。虽说我的老家在鄂州花湖镇(如今花湖国际机场的所在地),但花湖与黄石早已相融共生,姊妹亲戚多半定居于此,我自小便与这座城结下了故土般的深情。</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 font-size:20px;">01 感宾至如归之幸</b></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喜宴过后,26日一早我们便驱车前往位于黄石港区的黄石市中心门球场,这里距妹妹家仅3.5公里,十来分钟车程就能到(后来我们多乘2路公交,四站即达,还省了停车费)。</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刚踏入这块两连片门球场,远处醒目的宣传横幅便映入眼帘,得知这里刚圆满落幕黄石市第十二届运动会群众体育类门球比赛。</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一位未曾问及姓名的热心老师主动上前询问我们的来历,我说明是从咸宁通山而来,试探着问能否在此打球、是否收费。他笑着反问:“那我到你们那儿打球,你会收我的费吗?”随后便指向远处,为我们引荐了黄石市门委的罗华秘书长。罗秘书长快步走来,温暖的手与我相握,一句“欢迎,你们咸宁和通山门球都打得好啊”,瞬间让我生出宾至如归的暖意,宛如老友重逢。</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接下来的十余天里,我们夫妻二人每日必到球场。即便30日当天这里举办门球赛,我们虽未能上场切磋,也到场充当热心观众,不愿错过分毫热闹。</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color:rgb(57, 181, 74); font-size:20px;">02 看友谊杯赛之欢</b></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30日清晨,我和老伴依旧早早抵达球场。虽错过了2025年“蒙牛别提多美杯”黄石市门球会员联谊赛的开幕式,却赶上了第一轮赛事。场上战况正酣,1、2号场地同步开展A组、B组单循环赛。人群中,80多岁的杨树清老师格外引人注目——他身高1米8,身形修长干练,是场上最高的球员,挥杆击球的姿态利落洒脱。此次赛事汇聚了全市各县市区的12支门球队,参赛队员中年纪最长的是文教队92岁的程良云老师,他步伐矫健、打法果断,撞击、闪带等动作一招一式,丝毫不输年轻人。</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赛场上,每一次精彩击球都会引来阵阵喝彩;偶尔出现的失误虽伴随短暂叹息,但更多的是彼此的宽慰与鼓励,整场比赛始终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推进。经过15轮30场次的激烈角逐,富电队、铁山队分别斩获A组、B组冠军,供电队、华新队分获亚军,赢得了精神与物质的双重收获,所有参赛队员也都领到了饱含心意的纪念品。</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237, 35, 8);">03 盼他日再聚之乐</b></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请问老师尊姓大名?”“我姓万,叫金华。”“不会这么巧吧?你竟把我们夫妻俩的名字合在了一起!”我向场上一位球技精湛、约四十多岁的老师发问,听到回答后,老伴当即惊讶地笑出声来。这真是奇妙的缘分——我平日里常把老伴“万金”与我的“金华”合称为“万金华”。这位万金华老师十分热心,在场上耐心地为我们指挥、指点打球。</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每日到门球场打球的爱好者有一二十位,他们不仅球技出众,还都耐心传授我们力度控制等技巧。比如自嘲是《红楼梦》尤二姐的尤洪淑老师,正是此次富电队夺冠的教练与主力;还有球龄不足两年的张家贵老师,每天中午不回家,始终笑呵呵地陪着我在场地练习;偶然在球场外也遇见的张卫东、张亚丽两位女老师,竟都姓张,我还打趣道打球的“张家人”真不少,起初还曾把张亚莉与廖晓慧两位年轻女老师的名字弄混;70多岁的吴招凤老师50岁就开始打门球,她与老伴堪称“比翼双飞”,球技与战术都十分高超……</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这里必须重点提及门球场的管理者刘建荣大姐,她为人和善热忱。见我们背着装门球棒的背包往返不便,从第二天起便主动让我们将背包存放在她的管理房内,既为乘坐公交的我们减轻了负担,也消除了车上球棒可能误伤他人的隐患。我见她球技不错,便打趣道:“是不是天天管理球场,场地格外眷顾你呀?”门球场每日从早上7点多开放至下午5点多,中午只要有人打球,大门便始终敞开,刘大姐仅中途抽空简单用餐便立刻返回值守。</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黄石市门球协会隶属黄石市体育事业发展中心,面向广大门球爱好者;门委全称是黄石市老年人体育协会门球专项委员会,隶属于黄石市老年人体育协会,不过这两个机构常携手协办中老年人门球大赛等活动。”每天带头到场练球精益求精的市门协会长戴志明老师一番话,让我茅塞顿开。</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十余天里,我结识了许多可敬可爱的老师,全市200多位门球会员,不少已混得面熟,有些因不便打扰未问及姓名。他们练球时较真,看得出是对精湛技艺的追求;相处时又轻松诙谐,更看重健康与快乐,门球场便是他们收获好心情的乐园。</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11月6日,因要返回通山参加俱乐部教练员培训,同时备战即将开赛的“平安杯”门球赛,我们不得不恋恋不舍地告别黄石这座“点石成金地,全国文明城”,与新结识的球友们道别。下午回到通山,就去了县门委门球场,舒丽红教练一见面就问我带回了哪些真经,我说“学得不好,倒是他们在训练对抗中多喜好擅长进一门冲二门不留守的攻势打法颇值得效仿,与你的喜好打法蛮一致。”</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从通山到黄石,球杆起落间,撞出的是跨越山水的真挚情谊,也勾起了对故土难舍的绵长眷恋。这般以球为媒、以城为家,既有老友般的热忱相待,又有故土的烟火温情,这样的日子,怎能不叫人岁岁年年盼着重逢!正因这份深切惦念,我满心期许,不久便能再度归来,与新朋旧友重聚球场,再享门球之乐。</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