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接连参加了两场同事子女的婚宴,相遇了一些熟悉的老面孔,大多都已退休,白发苍然的。彼此相见都很欢喜,因为毕竟同属老熟人,年龄不相上下,有共同的美好记忆,又好久不见了。</p><p class="ql-block">席间,怀旧之情荡漾开来,隔着老远,人们相互打着招呼,奔过去握手,问候,坐下来又说又笑,还不时夹杂着肢体语言。有的把酒言欢,酒量不减当年,不断邀人喝个不停,醉意微熏。酒过三巡,激情处,竟有人站起身唱起老掉牙的歌曲。听的人鼓起掌来,情不自禁轻轻地打着节拍。举座动容,一脸豪情,满堂喜气。渐渐地,别的桌都散去了,迟迟不走的,余兴未了的,就是老人桌。</p><p class="ql-block">我很感喟。千万不要嘲弄和谴责老人们的“没出息”。对于老人们而言,离群索居多年,忽然现身公众场合,已属难得。以前在友人丧事上还间或能够看到他们的身影,不知从何时起,有讣告在微信群里发布,纷纷留言志哀,人并不到场。熟人见面恐怕只有朋友子女婚礼这一种了。</p><p class="ql-block">活得通透的人越来越多,时髦的人生哲学是活在当下,老人们也不例外。事实上他们有充分的理由这样做,大约谁都深知时间对于自己的紧迫,不比年轻人那样春秋方富,可以从容不迫,可以漫不经心,可以任意挥霍。人事代谢,岁月无情。耳畔频闻故人死,眼前但见少年多。正因为如此,就格外珍惜已属稀缺的旧知重逢,不失时机地尽情欢乐。</p><p class="ql-block">退休后的状态大抵如此大差不差,平时或含饴弄孙,或莳花弄草,或颐养天年,或四海云游,一句话深居简出的居多,孤寂成为生活常态和主色调,而一旦遇见原本少之又少的欢聚机缘就不可错过,乐不可支,一则可还回欠下的人情债,一则花钱买欢娱,最终使枯寂变得生动,使余生变得璀璨。所以他们像小孩子一样,难掩兴奋,袒露出真性情,复原了本色。而且,精神头并不比早些年在职时逊色多少,甚或还要过分些,正所谓皈依者狂热。</p><p class="ql-block">幸好,钟情于欢聚的老夫聊发少年狂,只是聊发而已,偶尔为之,也就无伤大雅,无碍于身体,便让他人顿生了几分理解与原谅。</p><p class="ql-block">人,从本质上说是孤独的。但又都渴望交集,人之常情。边缘人去到热闹处,为的是重温旧梦,为的是寻找快乐。故而上年纪的人爱欢聚,也就不足为怪了。他们或许目钝齿摇,老态尽显,已不再像昔年那样大口吃肉,大快朵颐,他们不在乎吃了,有些疯巅那也只在乎的是情,是叙旧,是乐呵。有这些,就够了。</p><p class="ql-block">2025、11、8</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