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修水利

爷孙俩

<p class="ql-block">美篇号: 21381456</p> <p class="ql-block">那时没有大型机械,靠的是一双双布满老茧的手,一担担沉甸甸的土石,和一颗颗为家国未来跳动的心。山坡上那条“修建水库,利国利民”的横幅在风里猎猎作响,像一句誓言,也像一声号角。人们从四面八方赶来,肩挑扁担,手握铁锹,脚步踏在尚未成型的坝基上,踩出一条通往希望的路。女人和男人并肩而立,汗水浸透粗布衣裳,却没人喊累。歇脚时,有人掏出窝头就着凉水咽下,有人哼起小调,引来一片笑声。那笑声落在山间,比鸟鸣还清亮。</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我常想,那一代人图的是什么?没有奖金,没有镜头,甚至连一张合影都未必留下。可他们干得那样起劲,仿佛每一锹土都连着子孙的饭碗,每一块石都压着未来的安稳。他们不善言辞,却用行动写下最厚重的承诺——把荒山变成粮仓,把旱地变成良田。</p> <p class="ql-block">劳动不只是出力,它也有自己的节奏和歌声。当红旗在坡顶扬起,像一团不灭的火焰,人们便知道,又一个攻坚的日子开始了。队伍里有刚成年的少年,也有鬓角斑白的老把式,他们彼此叫不出名字,却能在抬石过肩时默契地喊出同一声号子。那声音震落了树叶上的晨露,也震醒了沉睡的山谷。</p> <p class="ql-block">休息时,几个姑娘坐在石墩上擦汗,辫子松了也不在意,只顾着分食一个红薯。她们笑得那样灿烂,仿佛不是在工地上,而是在自家院里晒秋。有人说起将来水库蓄水那天,要坐船去看看对岸的野花,引来一片打趣。可谁都知道,那不只是玩笑——那是她们用肩膀挑出来的春天。</p> <p class="ql-block">挑着竹筐的人影在坡道上连成一线,像一条缓缓流动的河。扁担吱呀作响,和着脚步的节奏,竟也成了一种朴素的音乐。有人走得快,回头等一等落在后面的同伴;有人筐子歪了,旁边的人顺手扶一把。没有谁指挥,可这份默契早已长进了骨子里。</p> <p class="ql-block">我站在高处望下去,忽然明白,这哪里只是在修一座水库?这是在用血肉之躯,一寸寸丈量理想的距离。他们挑的不是泥,是日子;筑的不是坝,是安心。当某一天清亮的水流终于漫过干裂的田埂,谁还会记得某个人的名字?可那水里,分明映着无数张晒得黝黑的脸。</p> <p class="ql-block">一代人老去了,水库还在。水位涨落,像大地的呼吸,也像岁月的回音。而那些曾经在工地上奔跑的身影,早已把力气种进了土地——如今我们喝的每一口水,都带着他们的汗味与心跳。</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