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里奔赴黄金盛宴~额济纳之行(五)

深空浅海

<p class="ql-block">10月17日,额济纳行程第7天。</p><p class="ql-block">今日行程,磴口→鄂尔多斯。游览景点,纳林湖,黄河三盛公水利枢纽。</p> <p class="ql-block">今天五点一刻的闹钟未响就醒了,于是起来洗漱整理行李箱。六点多下楼至酒店大门外转了一下,因为没有风,衣服穿得多,体感尚可。不过站久了,还是觉得冷嗖嗖的寒气向衣服里面钻。气温进一步下降,磴口县城的最低气温已降到了0℃左右,白天最高温度也仅6℃。</p> <p class="ql-block">七点钟吃了早餐,七点半上车前往纳林湖风景区。</p> <p class="ql-block">八点半抵达景区,先在门口拍拍照,又到不大的沙雕区转了一圈。</p> <p class="ql-block">小团体先来张合影。</p> <p class="ql-block">再来一张全体团员的大合照。</p> <p class="ql-block">纳林湖景区的沙雕景观文化内涵深厚,主要分布在景区大门及纳林湖国际沙雕艺术园内。大门两侧由沙雕堆砌组成,分别代表了蒙族文化和汉族文化。</p> <p class="ql-block">东侧是以汉朝文化为原型的沙雕,最大的雕像是汉武大帝刘彻,旁边还有卫青、霍去病等名将的雕像。</p> <p class="ql-block">西侧是蒙族文化的缩影,最雄伟的是成吉思汗形象,旁边还雕刻了蒙古族“那达慕”大会的场景。</p> <p class="ql-block">最中间的主沙雕是昭君迎宾像,手捧蓝色哈达及美酒,欢迎游客到来。</p> <p class="ql-block">园区以“一带一路”为主题,有国际沙雕大师打造的多组大型沙雕。这里有以“雁塔驼铃”为主题的沙雕,展现了西安大雁塔的形象。还有嘉峪关、敦煌莫高窟、楼兰古国等反映丝绸之路文化古迹的沙雕。此外,还有威尼斯、巴格达、埃及金字塔等国外著名景观的沙雕。</p> <p class="ql-block">有些沙雕被风雨侵蚀已有破损,稍显凋败,故大家兴致并不浓。</p> <p class="ql-block">九点十分乘船游湖,拜老天爷所赐,虽然气温有点低,但阳光明媚,让大家的心情也随着灿烂。</p> <p class="ql-block">纳林湖原名敖勒逊湖,被称为阳光之湖,是内蒙古西部第二大淡水湖,位于内蒙古巴彦淖尔市磴口县境内,坐落在乌兰布和大沙漠东北部,属巴彦淖尔市农垦局纳林套海农场管辖。距磴口县城40公里。</p> <p class="ql-block">半个多小时的游湖,大家济济一舱,在一位团友播放的《我在纳林湖等着你》的歌声里,气氛逐渐热烈起来,二位年轻团友还录了小视频,更使热情无比高涨,笑声此起彼伏。看着船外的美景,听着优扬的歌声,只觉得时间过得飞快。</p> <p class="ql-block">整个纳林湖呈不规则半月形,长8公里,宽1.5公里,有水面积近6.67平方公里,平均水深3.5米,最深处可达6米。</p> <p class="ql-block">湖中有大小岛屿十余处,其中最大的面积约150亩。这里是百余种候鸟的生长繁殖地,其中国家一、二级保护鸟有白天鹅、黑天鹅、灰鹤等数十种。湖里还盛产黄河鲤鱼、草鱼等多种淡水鱼,长有茂密的芦苇。</p> <p class="ql-block">纳林湖是一处融汇了江南水乡、大漠风光及蒙古民族风情的生态旅游景区。</p> <p class="ql-block">早上的边塞让我们尝到了冬天的味道,只能把冬衣尽数穿上以御寒。借助阳光和蓝天,把纳林湖区妆扮得异常美丽,清澈的湖水,湛蓝的天空,加上金黄的芦苇带着白穗,此情此景难摹难绘。只觉得已经隐去了北方大漠的雄浑,只剩下塞外江南的秀美。</p> <p class="ql-block">游湖结束,继续赶路,前往今天的目的地鄂尔多斯。</p> <p class="ql-block">途经一处医疗单位,标志是“中蒙医院”,初不知何解?琢磨了一会方明白其意,就像汉区经常看到的中医院,而在这里,既有中医又有蒙医也就在常理之中了。</p> <p class="ql-block">离开湖区,行车约一个小时,来到了黄河边的王老五饭店用午餐,这里的黄河鲤鱼肉嫩味美,让本来不习惯食用鲤鱼的来自长三角的我们赞不绝口。</p> <p class="ql-block">中午用餐的饭店正好位于黄河边,饭后,大家来到万里黄河第一闸的三盛公黄河水利枢纽打卡。</p> <p class="ql-block">三盛公黄河水利枢纽位于内蒙古巴彦淖尔市磴口县与鄂尔多斯市杭锦旗接壤处的黄河干流上 。它是一座以灌溉为主,兼有防洪、发电、供水、交通等功能的大型闸坝工程,有“万里黄河第一闸”之称 。</p> <p class="ql-block">河套灌区开发历史悠久,但长期以来因无控制性工程,引水无保证。1952年毛泽东主席发出“要把黄河的事情办好”的号召,河套地区建设水利工程被提上日程。1955年,黄河三盛公水利枢纽和开挖总干渠工程正式通过全国人大会议审议。</p> <p class="ql-block">1959年6月,三盛公水利枢纽工程破土动工,1961年5月便提前竣工、开闸放水。</p> <p class="ql-block">工程建成后,抬高闸前水位5米左右,使河套灌区灌溉面积由过去的290万亩增加到770万亩,控制灌溉面积达1700万亩,根除了内蒙古河套地区的水旱灾害,还发挥了防凌、保障下游用水、沟通黄河两岸交通等作用。</p> <p class="ql-block">我们就餐的饭店位于黄河西岸,水利枢纽风景区也在西岸,但是远远看到东岸矗立着一座高高的标志物,连接两岸兼作公路的拦河大坝大概有三~四百米长。按我们的一贯秉性,就是走过路过不要错过。<span style="font-size:18px;">为不留遗憾,</span>于是两人快步向河对岸走去,一睹其究竟。后来翁H庆和朱家角的小金二人也过桥打了卡。</p> <p class="ql-block">原来,这是三盛公水利枢纽的纪念碑。纪念碑顶部有银色球体,主体镌刻着习近平总书记“让黄河成为造福人民的幸福河”的题词,底座配有黄河流域简图,是三盛公水利枢纽传承黄河文化、彰显水利工程人文价值的标志性建筑之一。体现了对黄河治理与发展的美好愿景,也成为展示黄河水利文化和河套灌区历史成就的重要景观。</p> <p class="ql-block">三盛公水利枢纽所在的黄河三盛公水利风景区是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国家级水利风景区。景区内不但有人文景观,还蕴含着丰富的水利文化、黄河文化和河套文化。</p> <p class="ql-block">正好遇到巴彦淖尔市中小学开展研学实践活动的一支学生队伍到来。</p> <p class="ql-block">只见在教官带领下,几百名少年儿童齐声高唱《中国人民志愿军战歌》,“雄纠纠、气昂昂”的嘹亮歌声响彻在母亲河边,气势如虹,气吞山河。目睹此景,想起了梁启超的名言“少年强则中国强”!</p> <p class="ql-block">这是今天“计划外”的一处免费游览的景点,也算是意外收获。在三盛公水利枢纽公园打卡后,于十二点一刻左右上车赶路,离今天的住宿地鄂尔多斯还有几百公里路呢。</p> <p class="ql-block">近三点钟,在中和西服务区停车休息片刻。</p> <p class="ql-block">重新上路继续行驶近二个小时,于五点钟左右抵达鄂尔多斯。</p> <p class="ql-block">今夜入住的是微家空港酒店。五点半就在酒店的餐厅享用晚餐。</p> <p class="ql-block">本来想晚饭后再去市中心看看,或有什么热闹的地方走走。可是一来这酒店在机场和火车站附近,离市中心很远,DX问了一下,打的来回要80元。二来问了前台,附近没有好玩的地方,而市中心的商场一般也在八点钟前关门,所以也就放弃了出行的念头。饭后在隔壁小超市兜了一圈,又在大堂逗留了一会后回房间休息。</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