峨眉山·大佛禅院 ‍

赞美与欣赏【蓝花楹】

<p class="ql-block">大佛禅院是峨眉山脚下的一座根据历史记载恢复重建的寺庙,根据寺庙的地理位置和规模,在中国的寺庙中也是屈指可数的。</p> <p class="ql-block">历史文化</p><p class="ql-block">民国28年(1939年),抗日战争期间,为避日机轰炸,国民政府将故宫博物院的文物运到峨眉,保管于大佛寺内,派兵把守。[3]</p><p class="ql-block">1958年“大炼钢铁”时,千手千眼观世音菩萨铜像被毁炼钢,寺院由此消失。 1993年5月23日,峨眉山市人民政府以(1993)64号文件,批准峨眉山佛教协会“在原大佛殿旧址恢复大佛殿”。后因原址建筑群过于密集,拆迁难度很大,且寺院规模受到限制,于是,市政府又于1995年批准峨眉山佛教协会筹资在城南郊白塔山购地226亩,恢复重建大佛寺。</p> <p class="ql-block">主要景点</p><p class="ql-block">大佛禅院山门东开,十大殿十一个天井,由东向西井然有序。大光明楼药师殿坐南朝北,面向市区佛光南路,为大佛禅院引门,明清式城楼建筑,是禅院的北面入口。</p><p class="ql-block">大佛禅院坐西向东,整体布局分为三大功能区域:北面(临市区)是佛教朝拜区,即宗教仪式空间,中部是佛教园林文化共享区,南面为佛教院校教育区,即四川佛学院。</p><p class="ql-block">朝拜区</p><p class="ql-block">朝拜区主体建筑坐西向东,十一进院落,沿中轴线依次由牌坊、大光明街、山门、孔雀明王殿、弥勒殿、地藏殿、药师殿、文殊殿、观音殿、普贤殿、大雄宝殿、藏经楼、巨型照壁、光明山等组成,坐十一级平台,前后高差33米,依地势逐级而升,气势磅礴。</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