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谢鮑咸庆赠书

老树

<p class="ql-block">《在岁月的风笺上 鲍咸庆著 环球出版社》一书封面。</p><p class="ql-block">鲍咸庆同事, 比我晚退休十几年, 是公司的笔杆子, 能文能武 ,多才多艺 。上班时彼此相处不错 , 给我的印象是此人正派与人友善 ,不是那种拿腔拿调的公家人。</p><p class="ql-block">谢谢赠书与我, 他心中还有我这个虚度年华的愚笨之人, 甚感欣慰。</p><p class="ql-block">浏览赠书 为其故事情节文字惊叹喝彩 !望其项背, 我是写不出来的,更不用说成集成书并出版, 叹喟他是一个被琐碎事物躭误了的好作家!</p> <p class="ql-block">扉页作者题:敬赠叶书记雅正 鲍咸庆 2025 . 9华阳</p> <p class="ql-block">英文 惜我不识英文</p> <p class="ql-block">经翻译的文字</p> <p class="ql-block">序:鸟儿已经飞过</p><p class="ql-block">冷春放/文</p><p class="ql-block">鲍咸庆这仨字,于我,是和一篇散文联系在一起的。散文名叫《尕斯库勒今夜无风》。写的是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西部青藏高原大漠戈壁.深处,“你”,一位总工.程师,率领施工队伍西征柴达木,建设高原油田的故事。就在工程即将全面竣工时,你却因心脏的长年高负荷而再也挺不下来,不得不吊着氧气袋抱憾离开。离开的前一晚,尕斯库勒万籁俱寂,繁星满天,一丝风也没有,仿佛正向你致以深情的敬意。 </p><p class="ql-block">而惯常的柴达木,无风的夜晚极少,大多时间都是狂风大作肆无忌惮。 诗意和温度也正在这里,风驻星月朗,遥送雁南归。每个人的敏感,就是他的天赋。咸庆这篇散文,对有风无风的予以,对有舍无舍的拿捏,对在场的你、 在场的我、在场的他,其顺序感和融合度,极尽自然,恍若天成。 </p><p class="ql-block">无疑,这是一篇名篇,曾斩获四川省报纸副刊优秀作品一等奖、全国报纸副刊优秀作品三等奖;这也不仅是咸庆个人作品中的名作,更是宽泛的写作意义上的标杆。别以为名篇名作就只是朱自清、杨朔、刘白羽、史铁生、李娟之类名家果盘里的专属,如果说文学有乡坞山谷,那野百合也有春天,咸庆的文字,称得上--春天里的野百合,静静地应时而开,摇曳、清雅,盈溢生命力。 </p><p class="ql-block">咸庆的文字是专业而谦卑的。专业诉深研,谦卑必收敛。咸庆对文字的极其讲究,超乎一般写作者;理相通,他对他的文字有多在意,他对他观照的对象就有多认真。石油是他大半辈子栖身的行业,从行业经纬到职业态度, 他无不以耐心韧劲倾力融入进而完成合体,并付诸丰饶的文字。他写柴达木的</p> <p class="ql-block">写在前面(代自序)</p><p class="ql-block">鲍文集共分五辑:《浣花温情》《知青岁月》《走進石油》《土国风情》《四季如风》自称“自传性叙事”。读后甚觉文字清新,引人入胜,朴实无华,如饮一掬清泉,甘洌沁脾。</p><p class="ql-block">还有意外收获,感觉这类自传,大都相仿,似曾相识,将叙事串缀起来如同颗颗晶莹剔透的珍珠成一串美丽多彩的项练,知名不知名的作品皆如此这般。</p><p class="ql-block">王蒙自传三部《半身多事》《大塊文章》《九命七羊》;巴金自传《激流三部曲》《家》《春》《秋》;曹雪芹《红楼梦》八十回;奥斯特洛夫斯基《钢鉄是怎样炼成的》;无名氏《美丽动人的爱情故事》。可看成是作者本人自传亦是作者同时代人的自传。</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在岁月的风笺上</p><p class="ql-block">写在前面(代自序) </p><p class="ql-block">不知从何时开始,有了整理自己零零散散文字的想法。这些零散的文字最早始于我二十六七岁,那时我刚刚放下石油管道焊工的焊钳不久,开始了以写字为主的工作。后来上了电大,脱产三年学习汉语言文学。毕业后,总结、 报告等公文之外的文字渐渐有了一些。再后来在新浪网开通了自己的博客“今夜无风的博客”。虽然当时并不懂“博”,既不懂怎样操作、怎样使用,更不知在今后的日子里,自己会在此“博”中留下些什么,但还是硬着头皮来了。最直接的想法是不想落后这个时代太多。至于能否留下点啥,那真的不重要,天空不留痕迹,但鸟儿已经飞过。 </p><p class="ql-block">关于文集的书名,曾在《今夜无风》和《在岁月的风笺上》犹豫不定。 最初想到用“今夜无风”,自是因为这里收录的文字,大部分选自“今夜无风的博客”。“今夜无风”亦是我后来的网名。2024年的成都夏日暴热且漫长, 此前一场突如其来的重疾,甚至一度将我送进了医院的ICU。大病初愈后成天昏昏沉沉的我,对手中正整理着的文字如果能成集当属于什么类型更是懵懵懂懂。好容易进入秋天,某日读《南方周末》对某作家的专访文章,看到了“自传性叙事”这个词,竟然有一种为自己和自己那些散乱文字找到了安放处的清凉。不如,就跟着感觉走。于是便基本按所叙之事的类别以及大致的时间顺序,将这些文字分为了五个部分</p><p class="ql-block">第一辑《浣花温情》。主要是亲情,它如浣花溪水温暖和滋润着我的生命和我至今以及今后的所有人生。 </p><p class="ql-block">第二辑《知青岁月》。无论国人对知青和知青运动如何评说,我始终珍惜自己在那个年代曾经的走过,因而一辈子无法忘记。 </p> <p class="ql-block">目录</p><p class="ql-block">第一辑 浣花温情目录</p><p class="ql-block">第一辑浣花温情</p><p class="ql-block">00n </p><p class="ql-block">磨房街36号</p><p class="ql-block">就算流着眼泪,也是温暖</p><p class="ql-block">杭州湾跨海大桥通车了</p><p class="ql-block">杭州湾跨海大桥通车了(续) </p><p class="ql-block">冬阳里,送别母亲</p><p class="ql-block">母亲的葱烧鱼</p><p class="ql-block">北渡</p><p class="ql-block">“半永久” </p><p class="ql-block">小女初嫁了</p><p class="ql-block">贵州随笔(四则) </p><p class="ql-block">"旧事”片段</p><p class="ql-block">遥祭岳母</p><p class="ql-block">校园·家园</p><p class="ql-block">城南有湖烟雨中</p><p class="ql-block">005 </p><p class="ql-block">800 </p><p class="ql-block">011 </p><p class="ql-block">014 </p><p class="ql-block">019 </p><p class="ql-block">022 </p><p class="ql-block">025 </p><p class="ql-block">030 </p><p class="ql-block">034 </p><p class="ql-block">036 </p><p class="ql-block">039 </p><p class="ql-block">044 </p><p class="ql-block">046 </p><p class="ql-block">050 </p><p class="ql-block">132 </p><p class="ql-block">8 </p><p class="ql-block">体</p><p class="ql-block">晋家湾</p><p class="ql-block">下乡的公社叫“金玉” </p><p class="ql-block">大坝上的回忆</p><p class="ql-block">那人那狗那柴门</p><p class="ql-block">“村里有个姑娘叫小芳” </p><p class="ql-block">第二辑知青岁月</p><p class="ql-block">059 </p><p class="ql-block">062 </p><p class="ql-block">990 </p><p class="ql-block">070 073 </p><p class="ql-block">01</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