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习惯让“生命之河"通畅

清风徐徐

<p class="ql-block">解放军总医院第七医学中心/张影 郑佳蕾</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血液是人体的“生命之河”。它负责输送氧气、尝养物质,带走代谢废物、维持各个器官的正常运转。随着年龄增长,血管会逐渐“老化”出现黏稠、流通不畅等问题,进而增加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风险。但你知道吗?一些简单的生活好习惯,就能帮助血管保持年轻态,让血液这条“生命之河”畅通无阻。</span></p> <p class="ql-block">1.晨起一杯温水,唤醒血液“活力</p><p class="ql-block">经过一夜睡眠,人体处于轻度脱水状态,血液黏稠度相对较高。此时喝一杯300——500毫升的温水,就像给血液“解解渴”,能快速稀释血液,降低血液黏稠度,促进血液循环。</p><p class="ql-block">喝水时要注意方法,最好小口慢饮,让水分均匀进入身体,避免一次性猛灌水。水温以30-40℃为宜,过冷或过热的水都会刺激胃肠道,影响吸收。坚持这个习惯,能让血液从清晨就保持良好的流通状态,为一天的新陈代谢打下基础。</p> <p class="ql-block">2.每天晒10分钟太阳,给血液“充电”</p><p class="ql-block">晒太阳看似与血液健康无关,实则关系密切。阳光中的紫外线能促进人体合成维生素D,维生素D不仅能促进钙吸收,还能调节血脂、改善血管内皮功能,让血液更“清爽”。</p><p class="ql-block">每天上午10点前或下午4点后,到户外晒10—15分钟太阳,露出手臂、面部等部位,让皮肤直接接触阳光。但要注意避免暴晒,以免损伤皮肤。对长期在室内工作的人来说,这个小习惯尤为重要,它能帮助身体补充维生素D,给血液“充电”,间接保护身体健康。</p> <p class="ql-block">3.晚餐七分饱,让血液“轻盈”流动</p><p class="ql-block">忙碌了一天、很多人喜欢晚餐吃得丰盛,甚至吃到撑,但这样会给血液带来沉重“负担”。过量进食会导致大量脂肪、糖分进入血液,使血液黏稠度升高,还可能引发甘油三酯、胆固醇升高,加速血管“老化”。</p><p class="ql-block">晚餐要坚持“七分饱”原则,以清淡为主,多吃蔬菜、杂粮,适量摄入优质蛋白质,如鱼肉、豆腐等,少吃油炸食品、肥肉和甜食。吃完晚餐后,不要立即坐下或躺下,可散步10-15分钟,帮助消化,避免热量堆积。长期坚持,能减少血液中脂肪、糖分的沉积,让血液流</p><p class="ql-block">动更“轻盈”。</p> <p class="ql-block">4.睡前踮脚 100次,促进血液回流</p><p class="ql-block">白天长时间坐着或站着,会导致下肢血液回流不畅,容易出现水肿,还可能使血液在下肢淤积,增加血栓的发生风险。睡前花5分钟做踮脚运动,能有效改善这种情况。</p><p class="ql-block">双脚并拢,双脚跟慢慢抬起,用前脚掌支撑身体,保持3-5秒后放下,重复100次。踮脚时能挤压腿部肌肉,像泵一样推动血液回流到心脏,减轻下肢血管压力。这个动作简单易行,坚持下去能让下肢血液流通更通畅,减少血液淤积带来的危害。</p> <p class="ql-block">5.保持乐观心态,给血液“减压”</p><p class="ql-block">情绪对血液健康的影响易被人们忽视。长期处于紧张、焦虑、愤怒等不良情绪中,会导致体内交感神经兴奋,促使血管收缩、血压升高,添可能引起血液黏稠度增加。</p><p class="ql-block">日常生活中,要学会调结情绪,保持乐观心态。可以通过听音乐、聊天、培养兴趣爱好等方式释放压力。</p><p class="ql-block">研究发现,心态平和的人,血压更稳定,血液流通更顺畅,心脑血管疾病</p><p class="ql-block">的发病率也相对较低。给情绪“松绑”,</p><p class="ql-block">其实也是在给血液“减压”,让它能</p><p class="ql-block">在身体里轻松流淌。</p><p class="ql-block">血液的年轻态,藏在一个个不起眼的生活小习惯里。晨起一杯温水、每天晒会儿太阳、晚餐七分饱、睡前踮脚、保持好心情,这些简单易行的习惯,只要长期坚持,就能让血液“活力”流淌,为身体健康保驾护航。从今天起,不妨试着养成这些好习惯,让“生命之河”更加清澈畅通。</p> <p class="ql-block">图文/网络 侵删</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