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作路上沉淀的事

豪迈人生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作为教育工作者,与文字打交道是工作所需,论写作,它是通向我文学梦的桥梁,关于执着追梦与成长历程,我已在《</span><b style="font-size:18px;">梦,在芬芳的文字中飞翔</b><span style="font-size:18px;">》和《</span><b style="font-size:18px;">美篇成就了我的文学梦</b><span style="font-size:18px;">》这两篇文章里作了记录;若论写作沉淀,倒有几件令我终生难忘的事,正所谓</span><b style="font-size:18px;">“前事之不忘,后事之师也。”</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8px;"></b></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r></p><p class="ql-block"> 七八十年代,没有明星效应,只有榜样力量。</p><p class="ql-block"> 家长总把成才的亲友推荐给自己作榜样。王稼杰、付尧章、潘同范三位是我的榜样。王稼杰是我本家的爷爷,因文革时期注解《毛泽东选集》中的一个句子,被打成反动学术权威,平反后任县教研室主任;付尧章是我的姑表兄,六十年代的大学生,任某高中教务主任;潘同范我义父是语文优秀教师。他们的文章屡见全国教育报刊,令人羡慕并鼓舞着我。我除初三写过一首散文诗和高二发过两篇通讯稿外,别无成就。</p><p class="ql-block"> 其间最让人大跌眼镜的事是我中学阶段语文仅考过两次及格分,学习严重偏科。但我没有气馁,没有放弃对文学梦的追求;相信只要努力,最终我的文字会变成铅字,<span style="font-size:18px;">因为榜样的力量在驱动着我。</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span></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r></p><p class="ql-block"> 1996年底,笔者受国务院法规司与上海教科院之邀,为“<b>全国民办教育研讨讲习班</b>”作一书面报告。我费了九牛二虎之力,写了一篇近五千字的总结,<span style="font-size:18px;">题为《民办教育初探》</span>。</p><p class="ql-block"><b> 首先,</b>拿给我爷爷王稼杰看,他看后把脸一沉,材料一甩,说:“你奶奶的!你算老几?这些话怎数得上你说?人家听了高兴?谁支持你?肯定得罪一片人。”爷爷是担心我的文章会留下祸根,他在关心我,不骂又怕不长记性。</p><p class="ql-block"> 稍平复了一下心情,爷爷接着说:“譬如‘由于乡村领导的打压排挤,我校发展受到了制约'这一句,可改为‘由于民办教育政策不明朗,教育领导不力,致使农村民办教育发展速度缓慢’。”其他的就没多批评了,最后强调:“要多思考教学,如何教好学生才是正道,政论方面的文章不要写。”</p><p class="ql-block"> 这是<b>曲笔</b>,我深深地体会出爷爷的爱和智慧。最后用爷爷的方法,我把不该讲的或不能直说的都作了更正。</p><p class="ql-block"><b> 其次,</b>拿着修改稿找语文特级教师李绍全看。李说:“王主任生活的那个时代早已过去,因为他受其害,感悟深,任何时代都不说过头话,少留把柄。报告的结构和观点很好。这里就存在问题,我给你指出:有的语句不完整,有的词语搭配不当,有的语意重复,有的标点使用不正确等。作为拿出去的报告,若不改过来就显得不严谨了。”</p><p class="ql-block"> 修改文章,我从李绍全老师那里又学一招:除结构外,<b>严谨</b>还来自对语法与标点符号的正确运用。</p><p class="ql-block"><b> 曲笔与严谨</b>是我写作终生受用的法宝。</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r></p><p class="ql-block"> 1997年5月5~11日,为期一周的“<b>讲习班</b>”在上海教科院开始了,参加人员有国务院法规司、教育部法规司和各省教育厅领导,有一些教科院(所)的专家及民办教育代表,近200人。我的拙作《民办教育初探》被定为“老少边贫地区办学模式”的交流发言稿。</p><p class="ql-block"> 交流发言后,上海大学政策战略研究室原主任赵一成教授到“<b>上海林业旅馆</b>”看我,并说:“<b>豪迈校长啊,您的发言很有学术价值,我们拟定把发言的录音整理出来发表,您的建议将会在相关政策上体现</b>。”</p><p class="ql-block"> 通过《民办教育动态》(1997.6~7期)看到了我发言的书面稿,题目由《民办教育初探》改为《应重视农村民办教育的发展》,并在《会议综述》中把我的观点单列一段。其中有三点建议在1997年7月国务院颁布的《社会力量办学管理条例》中体现。说实话这个成果并不足以让我兴奋。</p><p class="ql-block"> 回来后,我反复琢磨赵教授的那句话:“<b>您的发言很有学术价值”</b>。学术价值是一个高不可攀的专属概念。我怎么会与学术价值产生关联?“学术”只有科学家或专家才配拥有的词语。我很迷惑,后来终于悟出:“<b>什么是学术,就是别人按你写的材料去做,可以科学地解决问题。这时,你所写的材料就具有了学术价值。</b>”</p><p class="ql-block"> 我很兴奋!在我教育实践中,遇到了诸多问题,且有一套专属自己的解决方法。于是,我就不断地整理并发表。1998年10月,教育部通知我去“<b>国家高级教育行政学院</b>”参加研修。再后来,我相继参与《民办教育促进法》、《二十一世纪基础教育课程目标改革研究》、《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等多部教育法规和政策方面的课题研究。其成果或观点被采纳推广,有的编写在教材里,有的体现在政策与法规中。</p><p class="ql-block"> 赵一成教授的<b>点化</b>,不仅催生了我的教育学术价值,还激发了我的写作兴趣。</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r></p><p class="ql-block"> 北大语言学家王力的爱徒李贵才先生告诫笔者:“<b>学懂平仄三天,学会格律三年</b>。”</p><p class="ql-block"> 疫情三年,我自学诗词格律,终于入门,并获“<b>中国诗歌学会与中华诗词学会</b>”会员资格,创作了700余首诗歌。事实验证了李贵才先生的话不假。</p><p class="ql-block"> 笔者能忝列为诗词作家,关键还在美篇平台这三年:美篇是我作品的展台;美友与我互为砺石,相互促进,共同提高;话题主持人与管理员是我作品优劣的忠实裁判。美篇圆了我的文学梦。</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榜样、曲笔、严谨、点化</b>和<b>圆梦</b>是我写作道路上沉淀下来的关键词,每个关键词的背后都潜藏着鲜为人知的故事,其故事还有待我在未来写作的道路上去继续<b>回味</b>与<b>拓展</b>。</p><p class="ql-block"><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