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南梁堡子位于甘肃省华池县林镇乡四合台村西梁自然村的山顶上,呈长方形,历经岁月洗礼与多次维修,现南北长122米,宽66米,总面积8000平方米,堡墙外侧残高12米,底部环绕有护城沟渠,堡子南侧残留有堡门。2012年12月20日,甘肃省庆阳市人民政府公布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2025年5月,甘肃省华池县林镇乡对该堡子进行修复保护,恢复堡子原遗迹窑洞7孔。如今的南梁堡为革命历史遗址,成为追寻红色记忆、宣传革命精神的重要场所。</p> <h3>南梁堡·的国家级革命历史遗址的记忆......</h3></br><h3>南梁堡子未修复前<br></br></h3></br> <h3>南梁堡,名:兴义堡后改名为南梁堡,堡寨呈长方形,堡中长宽百余米,中有一块5亩余的平地,四周是多人高的围墙,堡的内四周布满了窑洞,现在这些窑洞已塌陷。由于年代历史多年,但其堡寨墙遗迹仍清晰可见。</h3></br><h3>南梁堡左边是延安市志丹县,右边是庆阳市华池县,山岭郁郁葱葱、苍翠欲滴,松涛阵阵,似有千军万马在奔腾呼啸。</h3></br><h3>这是一片英雄的土地,这是刘志丹、习仲勋领导南梁革命的见证者,这也是为中国革命作出巨大贡献和牺牲的地方。</h3></br><h3> <h3>民国初年,陕甘边地区连年大旱,匪患四起,饿殍遍野,民不聊生。为防御匪患,当地哥老会的几个龙头大爷,马俊华、刘生元、郑得明等共同立约,各出大洋十到五十元,出资修堡,有契约为证。</h3></br><h3>上面书到:因为世间不平,年头荒乱,人同心合义:兴义山成功修堡,养牲藏民,万物能存。一心向前修功,谁人不能推前来后,……</h3></br><h3>民国十六年九月二十一日立。</h3></br><h3>此堡于民国16年(1927年)开建,民国19年(1930年)完成。历时三年时间。<br></br></h3></br><h3>南梁堡民国期间驻扎过民团,团总白子文、刘生元。</h3></br> <h3>刘志丹</h3></br><h3>1930年冬,刘志丹太白收枪后,带着革命队伍沿葫芦河北上,经华池县的小河沟四合台来到了豹子川与白沙川交界的一个大山峁上。只见那座大山梁上有一个新修的堡子,刘志丹及其队伍上得此堡,稍作休整,派人打听找来堡子的主人。当堡子的主人被带到后,刘志丹一见,两人紧紧拥抱在一起,两只强有力的手紧紧地握在一起。</h3></br><h3>原来堡主人之是这儿远近有名的“哥老会”大爷刘生元,他和刘志丹早先就是熟人,而且还是同行同户的拈香弟兄。</h3></br><h3>1929年刘志丹等来陕甘交界做社会调查时,就认识了刘生元,并在其家吃住数天。刘志丹站在这个新修的堡子上,向四周望了一遍,问刘生元:“这是什么地方?”刘生元答:“兴义山,新修的堡子兴义堡。”</h3></br><h3>刘志丹接着又指着离堡不远处北边的一条大梢沟问刘生元:“那个沟是什么沟?”刘生元回答:“那个沟叫白沙川。”刘志丹笑着对在场的人说:“看来这儿离永宁山不远,其实这个地方就是我们一直行的南梁”刘生元说:“是,按你们永宁山那边讲,我们这边就是南梁。”</h3></br><h3>从此,这一带被叫做“南梁”,兴义堡子也被刘生元按刘志丹革命行改称为“南梁堡”。</h3></br><h3>1933年秋冬,照金革命根据地失守,刘志丹、习仲勋与陕甘红军转至南梁,开辟新区,南梁堡就成为陕甘红军、游击队的驻地。</h3></br><h3>刘志丹、习仲勋等革命者以“南梁堡”为中心,几乎走遍了南梁山区几道川的家家户户,搞群众宣传工作,建立农村党支部,发展党员,成立农民联合会,组建赤卫军大队、政治保卫队,开工农兵代表大会,成立革命委员会,为建立巩固的陕甘边革命根据地打下坚实的基础。</h3></br><h3>南梁堡这里是陕甘边革命根据地的发展源址所在地,是陕甘边革命根基所在。</h3></br> <h3>1934年11月7日,在荔园堡举行了盛大的庆祝陕甘边苏维埃政府成立大会,庆祝大会后,陕甘边苏维埃政府驻地搬到了南梁堡附近的寨子湾,当地群众便把陕甘边苏维埃政府称为“南梁政府”,当时的南梁政府管辖围范涉及陕甘两省23个县的区域。</h3></br><h3>1935年2月,国民党驻宁夏马鸿兵部“围剿”南梁革命根据地,中共陕甘边特委、陕甘边苏维埃政府、陕甘边红军安全转移后,马匪纵火焚烧了南梁堡内所有建筑。</h3></br><h3>中共党史资料,陕甘革命老前辈的回忆录以及文史料中记载的有关“南梁”的一些事,都是指以“南梁堡”为中心的“南梁”所发生的事,后人也把陕甘边革命根据地称为南梁革命根据地。</h3></br> <h3>南梁革命耀中华</h3></br> <h3>陕甘党组织 苏维埃政府 工农红军<br></br>心系长征中党中央 心系长征中红军</h3></br><h3>党中央心系陕甘革命与人民</h3></br><h3>1934年10月,中共中央、中央苏维埃政府、中央红军开始长征。为了与全国各地的革命力量保持联系,中共中央和共产国际决定派中央特别任务委员会张庆孚作为中央代表携带无线电台前往陕甘边区,以建立中共陕甘边区特委、苏维埃政府、工农红军第二十六军与长征中的中共中央、中央苏维埃政府、中央红军以及共产国际的联系。在中央特别任务委员会负责人王世英的安排下张庆孚带上无线电台和两箱药品。于1934年11月离开上海,乔装为国民党军官,由中央特科交通员王超北护送,一闯关过卡,于1935年1月到达西安。<br></br>到达西安后,张庆孚把中共中央的介绍信交给中共陕甘特委交通员徐国廉送到中共陕甘边区特委、苏维埃政府所在地南梁堡子。中共陕甘边区特委、陕甘边区苏维埃政府主席习仲勋等领导看了介绍信立即命令刘志丹的原警卫员、时任红二十六军营长于占彪率警卫部队到陕甘边界接应张庆孚。为能够安全顺利地接应张庆孚,中共陕甘边区特委、陕甘边区苏维埃政府主席习仲勋与于占彪进行了特别谈话。习仲勋主席一方面强调中共陕甘边区特委、苏维埃政府、红军与长征中的中共中央、中央苏维埃政府和中共红军取得联系的重要性;另一方面与于占彪就接应张庆孚的细节问题进行了具体研究,最后明确指示到这是攸关陕甘边革命与中国革命的大事务必完成任务。接到命会后,于占彪即带上部队出发。几经周折,部队行军近二周后,在一个风高月黑的晚上,在边界的一个小村庄,接通暗号后,顺利接到张庆乎。<br></br>随即,张庆孚与于占彪一行日夜兼程,经过半个多月的长途跋涉,于1935年2月到达中共陕甘边区特委、苏维埃政府、工农红军第二十六军所在地南梁堡子。<br></br>后电台存放在西安由于交通员的牺牲无法取回电台,没有电台,就无法与长征中的中共中央、中央苏维埃政府、中央红军取得联系。于是,张庆孚与习仲勋等领导商定,由张庆孚去陕北,通过我党在冯玉祥部队的干部任唯吾处,搞部无线电台。中共陕甘边区特委、陕甘边区苏维埃政府主席习仲勋等领导遂又命令红二十六军营长于占彪护送张庆孚北上。一天,快要把张庆孚护送到陕北边界时,于占彪率领的部队与敌人运送军事装备的一个营遭遇。<br></br>于占彪即指挥部队 占领有利地形,先敌开火,全歼敌人,俘敌300多人,并缴获了可以装备一团的军事装备。战斗结束后,于占彪按中共陕甘边区特委、陕甘边区苏维埃政府主席习仲勋的指示,把张庆孚安全护送到冯玉祥驻陕北的部队。<br></br>然而,张庆孚一时仍无法在冯玉祥部队搞到无线电台,张庆孚由陕西特科贺三多经彬县、新正返回。</h3></br> 习仲勋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伟大的共产主义战士,杰出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我党、我军卓越的政治工作领导人,陕甘边区革命根据地的主要创建者和领导者之一,国务院原副总理,中国共产党第十一届中央委员会书记处书记,第十二届中央政治局委员、书记处书记,第五届、第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副委员长习仲勋同志,因病医治无效,于2002年5月24日5时34分在北京逝世。......-中国政府网<h3>南梁堡(子)的革命历史记忆:</h3></br><h3>—时任红二十六军警卫营营长于占彪之子:<br></br></h3></br><h3>今年是中共陕甘边区苏维埃政府成立90周年,让我们一起纪念中共陕甘边区苏维埃政府成立90周年,弘扬红色革命精神。</h3></br><h3><h3>陕甘革命者•心系党中央•心系长征红军—</h3></br>党中央心系陕甘革命与人民</h3></br><h3>在陕甘的一段回忆<br></br> 张庆孚</h3></br><h3><br></br>1932年3月我被调到中央特别任务委员会。后来,临时中央组织局局长李竹声叛变,他将我上海的地下组织告诉了敌人,我们不宜在上海再呆下去了,党组织决定我去陕甘边区特委,任中央代表。</h3></br><h3>任务是与中央红军长征队伍取得联系。我带去无线电台1部,还有几箱药给长征部队。给了我1封用药水写的信,并说上海到西安的交通由中央特科王世英负责。王世英到我家见了面,以后王世英又带王超北来到我家见面,叫王超北护送我到西安。<br></br>1934年11月我离开了上海,乔装为国民党军官,由王超北护送,一路闯关过卡大约在1935年1月到达了西安。到西安后,将临时中央的介绍信交给交通员徐国琏同志送到陕甘边区特委。<br></br>习仲勋(刘志丹外出作战)他们看了介绍信后派红二十六军警卫营长于占彪到边界来接我。当时我骑牲口颠簸了半个多月,大约二月份才到达陕甘边区根据地南梁堡。</h3></br><h3>......</h3></br><h3>红二十六军又派营长于占彪护送我向北走,在快到陕北边境的地方与敌人送军事装备的1个营遭遇,消灭了敌入,扩大了红军300多人,并缴获了敌人军事装备物资。到陕北后,护送我的部队就回去了。<br></br>1967年在北京医院与于占彪相遇,谈起在陕甘边苏区的那一段日子,别有情趣。</h3></br><h3>......。</h3></br> <h3>文摘于中共党史资料、中共江阴市地方志、党史资料。</h3></br> 张庆孚(1901-1968)江苏省江阴人。192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26年毕业于上海大学英文系。曾任黄埔军校政治教官,国民革命军第三十五军、第十九军师政治部主任。<h3>1927年,介绍中国人民解放军上将宋时轮加入中国共产党,1928年时任上海政法学院教授,中央特科委员,中央代表,陕北红军大学、延安抗大、军政学院政治教员,东北军区军需学校党委书记,中南军区军需部政治部主任。<br></br>建国后,任国家林业部办公厅主任,1956年被国家任命张庆孚为林业部副部长。</h3></br><h3>中共八大代表,第三、四届全国政协委员。<br></br></h3></br><h3>1968年在北京因病逝世。</h3></br> <h3>陕甘边区的一段回忆<br></br> 康军</h3></br><h3>1934年10月,中共中央、中央苏维埃政府、中央红军开始长征。 为了与全国各地的革命力量保持联系,中共中央和共产国际决定派中央特别任务委员会张庆孚作为中央代表携带无线电台前往陕甘边区,以建立中共陕甘边区特委、苏维埃政府、红军与长征中的中共中央、中央苏维埃政府、中央红军以及共产国际的联系。<br></br>在中央特别任务委员会负责人王世英的安排下,张庆孚带上一部无线电台和两箱药品,于1934年11 月离开上海, 乔装为国民党军官,由中央特科交通员王超北护送,一路闯关过卡,于1935 年 1 月到达西安。到达西安后,张庆孚把中共中央的介绍信交给中共陕甘特委交通员徐国廉送到中共陕甘边区特委、苏维埃政府所在地南梁堡子。<br></br>中共陕甘边区特委、陕甘边区苏维埃政府主席习仲勋等领导看了介绍信后,立即命令刘志丹的原警卫员、时任红二十六军营长于占彪率警卫部队到陕甘边界接应张庆孚。<br></br>为能够安全顺利地接应张庆孚,中共陕甘边区特委、陕甘边区苏维埃政府主席习仲勋与于占彪进行了特别谈话。<br></br>习仲勋主席一方面强调中共陕甘边区特委、苏维埃政府、红军与长征中的中共中央、中央苏维埃政府和中共红军取得联系的重要性;另一方面与于占彪就接应张庆孚的细节问题进行了具体研究,最后明确指示到这是攸关陕甘边革命与中国革命的大事务必完成任务。<br></br>接到命令后,于占彪即带上部队出发。几经周折,部队行军近二周后,在一个风高月黑的晚上,在边界的一个小村庄,接通暗号后,顺利接到张庆孚。随即,张庆孚与于占彪 一行日夜兼程,经过半个多月的长途跋涉,于1935 年 2 月 到达中共陕甘边区特委、苏维埃政府所在地南梁堡子。</h3></br><h3>......</h3></br><h3>没有电台,就无法与长征中的中共中 央、中央苏维埃政府、中央红军取得联系。于是,张庆孚与习仲勋等领导商定,由张庆孚去陕北,通过我党在冯玉祥部队的干部任唯吾搞一部无线电台。中共陕甘边区特委、陕甘边区苏维埃政府主席习仲勋等领导遂又命令红二十六军二 团营长于占彪护送张庆孚北上。<br></br>一天,快要把张庆孚护送到陕北边界时,于占彪率领的 部队与敌人运送军事装备的一个营遭遇。于占彪即指挥部队 占领有利地形,先敌开火,全歼敌人,俘敌 300 多人,并缴获了可以装备一团的军事装备。战斗结束后,于占彪按中共陕甘边区特委、陕甘边区苏维埃政府主席习仲勋的指示,把张庆孚安全护送到冯玉祥驻陕北的部队。然而,张庆孚一时仍无法在冯玉祥部队搞到无线电台。于是,于占彪先行率部队返回中共陕甘边特委、苏维埃政府所在地南梁堡。</h3></br><h3>......。<br></br></h3></br><h3>刊载:中央国家机关《离退休工作动态》2013年</h3></br> 康军:曾用名潘静 康桂花<h3>抗日战争时期中央毛泽东主席身边秘电报务员,优秀的蒙古族抗日八路军女战士,忠诚的共产主义战士 ,延安女子大学学生 ,革命老干部。<br></br>共产党创始人之一李大钊培养加入中国共产党并选送康根成赴莫斯科中山大学与乌兰夫、多松年、邓小平等同学学习,贾力更(康富成)赴毛泽东广州农民运动讲习所学生,著名抗日战争革命烈士,康根成、贾力更(康富成)的胞妹。</h3></br><h3>刘志丹同志警卫员,陕甘红二十六军营长,红二十八军团长,中共绥远省委常委军事部长,八路军120师独立二支队司令员,中共第七次党代表大会代表,关中保安纵队司令员,智取华山战役联合指挥部司令员 ,全国政协委员副部长级离休老干部于占彪同志的夫人,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土默特左旗把什村人。</h3></br><h3>2017年于北京逝世。</h3></br> 于占彪,陕西旬邑县人,(1914年-1998)陕甘红军,红军刘志丹警卫员,红二十六军警卫营长, 红二十八军团长, 中共绥蒙工委委员军事部部长, 中共绥远省委常委军事部长兼兼八路军120师独立(绥察)二支队司令,中共晋绥边区委员军事部长兼八路军绥察军区副司令员兼绥察行政公署军事部长,晋绥边防联军关中保安纵队司令、南线指挥部司令兼警一旅二团团长,解放军大荔军分区副司令,渭南军分区司令,智取华山战役联合指挥部司令,渭南军事管制委员会主任,西北煤田地质局党委书记兼局长,国家地质部技术装备司党总支书记兼副司长,全国政协委员副部长级干部。<h3>中共七大代表,第五届全国政协委员。二等乙级(战伤)革命残废军人。荣获共产国际奖章,人民功臣奖章等。</h3></br><h3>1998年因病在北京逝世。</h3></br> <h3>2024. 于占彪之子在南梁堡<br></br></h3></br><h3>历史就是历史:<br></br>如果当时有能化解密信的药水,就能及时了解中央的指示;如果能顺利取到无线电台,中共陕甘边特委,中共陕甘苏维埃政府就能与长征中的中共中央和中央红军取得联系……那么就有可能中央红军直奔陕北,无需进行两万五千里长征;就有可能不会发生陕北的“肃反”,错误地将刘志丹、习仲勋等百余人打成“反革命”与牺牲同志,就有可能不会发生后面刘志丹博命证明自己革命的壮烈牺牲……。</h3></br><h3>来到南梁堡子亲看历史遗存感慨万千让我们一起追忆为新中国牺牲的革命先烈,让我们一起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所讲:</h3></br><h3>“红色江山来之不易,守好江山责任重大。要讲好党的故事、革命的故事、英雄的故事,把红色基因传承下去,确保红色江山后继有人、代代相传。”</h3></br><h3>敬书</h3></br><h3>陕甘游击队刘志丹警卫员,中国工农红二十六军警卫营营长、红二十八军团长于占彪之子</h3></br><h3>国家企业投资协会副秘书长,</h3></br><h3>海峡弘桥基金会秘书长、研究员。<h3>2024年6月6日于南梁</h3></br></h3></br><h3>邮箱:yucjit@sina.com</h3></br> (左)跟随刘志丹干革命定边苏维埃副主席王兆英孙子王文春,王文春1968年开始,妻子薛彩霞从2021年开始看护维护刘志丹为主席陕甘边区革命军事委员会旧址...... 央视纪录片《理想之光》刘志丹 <a href="https://mp.weixin.qq.com/s/3LK_E4lbnql-8bkO5tMS0A" >查看原文</a> 原文转载自微信公众号,著作权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