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5年11月1日铜川矿务局成立,特别的是同官煤矿出身的童工时任西北煤田地质局党委书记兼局长于占彪亲自主持成立大会并发表重要讲话,宣布铜川矿务局成立。<br></br>白占玉任命为铜川矿务局局长,后又兼任成立的铜川市人民政府市长。— 陕西地方志、中国煤炭工业史等<br></br> 前排中右起五:于占彪局长 右起六:白占玉局长 銅川礦務局正式成立<br></br>爲適應國家社會主儀工業化對陕西省煤炭工業迅速發展的要求,根據煤碳工業部的决定:十一月一日,銅川礦區正式成立了礦務局,加强全礦區的組織領導工作。上午九時,在原銅川煤礦禮堂舉行了隆重的礦務局成立大會,中共陕西省委工業部、陕西省工業廳和銅川縣黨政機關均派來代表,熱烈祝賀。在碳務局成立大會上,西北煤礦管理局于占彪副局長受煤炭工業部委託,宣佈:<br></br>原銅川煤礦一礦井和三礦井相應地擴大組織機構,一礦井命名爲銅川第一煤礦,三礦井命名為銅川第三煤礦。並宣佈了礦務局和一、三礦及局屬各科室負責幹部的名單。<br></br>銅川礦務局白占玉代局長在會上作了「銅川煠礦兩年來的工作總結及今後工作意見」的報告,用概括數字展示出銅川礦區發展的道路。報告中說明:國家給銅川礦區的建設投資逐年增長,一九五四年比一九五三年增加一倍多,一九五五年比一九五三年增加五點一三九倍;至礦機械化程度增長了十一倍以上,礦井生产過程機械化程度已經達到百分之十七。隨着建設投資增長和機械化程度的發展,今年年產量比一九五三年的年產量增加了兩倍多。在生產發展的基礎上,工人工資今年八月份平均比一九五三年提高了百分之三十二點七二。第一個五年計劃最後一年,全礦區年產量將达到今年的三倍以上。<br></br>到會的礦區各單位職工代表,紛紛提出做好工作的具體保證措施,並以大會名羲,向全礦區礦工發出一封公開信,號召開展以完成和超額完成一九五五年國家計劃為中心内容的愛國主義勞動競賽,用實際行動,慶賀礦區新的領導機構的誕生。<br></br>大會對全礦區基本建設、生產、勘探戰線上的一百六十名先進工作者,進行了物質獎勵。(王昊)—1955年11月10日陕西日报报道<br></br>铜川矿务局正式成立 铜川矿务纪念馆中的记忆 铜川矿务局的前身旧同官煤矿,煤矿区在陕甘边照金革命根据地范围内,在土地革命时期,刘志丹、谢子长、习仲勋领导的陕甘边工农红军和游击队在同官矿区播撒了红色革命的燎原星火。 <br></br><h3>1928年春,刘志丹等共产党人领导了渭华起义,组成了西北工农革命军。渭华起义失败后,刘志丹等率保存下来的部分革命力量北上,在陕甘边界创立了陕甘游击队。部队到耀县、马栏一带改编为中国工农红军第二十六军,创建革命根据地开展游击战争。这时,同官矿区诸多矿工纷纷投奔红二十六军,刘志丹等在铜川矿区的革命活动在《刘志丹》小说中有着相应的记载和体现。</h3></br>“1930年1月,刘志丹到同官煤矿开展工人运动,宣传游击队政策。听了刘志丹宣传,于占彪积极参加同官煤矿工人罢工,并找到刘志丹再三要求参加游击队,刘志丹被感动,留他做自己的警卫员,并为他改名“于占彪”。”—陕西党史、旬邑党史等阎红彦上将在回忆中记录于占彪名字:“刘志丹策划同官义石村煤矿暴动起义于占彪等150多人参加红军队伍”。注:义石村应为衣食村,音同字不同。 于占彪由煤矿童工到参加刘志丹领导红军,在刘志丹身边刘志丹严传身教,从警卫员到排长、连长,到刘志丹外出作战为陕甘边苏维埃政府安全与受习仲勋指示迎接护送中央派陕甘代表张庆孚的红二十六军警卫营长到任工农红军团长显示于占彪的军事行动能力和勇敢博命的精神深受刘志丹的喜爱。<br></br>于占彪是牢记刘志丹抗日到底革命到底的革命者,也是服从革命追随刘志丹为革命不计职务高低与不忘初心的革命者,于占彪生前鲜少被宣传与自己书写革命经历的革命者。— 党史资料汇编目前100多人刘志丹策划同官煤矿暴动起义于占彪等人参加红军队伍的大部份名字没有记录记载下来,他们中的许多人为了中国革命而英勇的牺牲了,他们都是我们共同的革命先辈。相关记载:刘志丹小说原始档案中关于刘志丹领导同官煤矿暴动起义采访文稿;阎红彦在回忆中原始手稿描述部分:同官煤矿暴动起义时间点后红二十六军人名录(参军时间和地点);地方志与同官煤矿四个矿井编入的同官煤矿人名录......。七秩荣光映初心:父亲于占彪与铜川矿务局的开拓者们<h3>站在2025年的深秋,回望70年前那个镌刻进西北煤炭工业史的日子——1955年11月1日,父亲于占彪亲自主持铜川矿务局成立大会的场景,仍清晰如昨。那旧皮箱里的泛黄笔记、磨破袖口的中山装,还有他深夜对着矿区地图沉思的背影,都在诉说着他从煤矿童工到革命战士,再到工业建设者的一生,以及那代人用热血与汗水点燃家国希望的故事。铜川矿务局是在同官煤矿的基础上建立的,铜川矿工作家姚筱舟创作出了名扬于世的经典红歌《唱支山歌给党听》,十三次受到毛主席接见的全国劳模张金聚,受到周总理两次接见的铜煤救火女英雄冯玉萍,党的九大、十大代表杨栋、梁思云等许多著名人物都出自这里。</h3></br><h3>父亲的人生,始终与“担当”二字紧密相连。早年他是同官煤矿的童工,在黑暗矿洞里摸爬滚打,煤层的潮湿、监工的呵斥,成了他年少记忆里抹不去的底色。也正因这份对底层苦难的切身体会,当刘志丹策划同川矿义石村煤矿暴动时,他毫不犹豫地举起拳头加入,与150多位矿工兄弟一道冲破枷锁,成为红军队伍里的新生力量。在刘志丹身边,他从警卫员做起,白天跟着学习战术、辨认地形,晚上在煤油灯下学认字、记笔记,受其言传身教,一步步成长为能独当一面的排长、连长。</h3></br>后来,到担任红二十六军警卫营长他肩负起陕甘边苏维埃政府的安全重任,受习仲勋主席指示,冒着生命危险穿越封锁线,成功迎接护送中央派往陕甘的代表张庆孚;再到任刘志丹为红二十八军军长二团团长,每一步都踏在革命的烽火里,每一次晋升都承载着战友的信任与沉甸甸的责任。<h3>他的足迹远不止于陕甘的黄土高原。作为中共蒙古工作委员会三位委员之一,他骑着马穿梭在草原与戈壁之间,学蒙古语、懂牧民心,成了我党少数民族工作的开拓者;担任中共绥蒙工作委员会委员、军事部部长,兼八路军绥蒙游击司令部副司令时,他一边在中滩(今包头与乌拉特、达拉特部分区域)发动群众,领导创建起绥蒙第一个抗日民主政府与八路军中滩抗日支队,让抗日的红旗在塞北大地飘扬;一边秘密承担起中共中央与共产国际的红色联络工作,将情报藏在马鞍夹层或羊粪包里,在日军与伪军的严密监视下传递信息,他的名字也因此被写入莫斯科中心的历史档案。</h3></br><h3>在绥蒙和大青山的抗日战场上,父亲与白如冰、乌兰夫、贾力更、李井泉、姚喆、白成铭、张达志等战友结下了生死情谊。他一生记得,为争取蒙古族同胞的支持,他多次登门拜访草原上的爱国王公与牧民领袖,用“保家就是卫国”的道理打动人心,最终促成了蒙古族三女王投身抗日的壮举——这一事迹后来被郑重写入中共党史,成为民族同心抗敌的典范。更让他难忘的是1940年的那次战斗,他与国民革命军战友们在大青山的湖泊边设伏,凭借对地形的熟悉与精准的火力配合,成功击毙日本皇族中将水川伊夫,这份战绩不仅让边区军民士气大振,更被载入国民政府军令部的战绩史,成为国共两党共同认可的抗日功勋。那些年里,他历任绥远省委委员、120师独立第二支队司令员、绥察军区副司令员等职,是陕北红军中少见的长期在抗日前线与日军直接作战的指挥员,也是创立绥蒙抗日根据地的核心领导者之一,他的名字,早已与塞北的抗日历史紧紧相连。</h3></br><h3>或许正是这份“从苦难中来,为家国奋斗”的底色,让父亲对煤炭事业有着旁人难及的执念。1950年代初,当组织调他从军队转向地方,担任西北煤田地质局局长兼党委书记,统筹陕西、宁夏、甘肃、青海四省的煤田地质开发时,他没有丝毫犹豫——对他而言,建设国家与当年扛枪打仗同样重要,都是为了让同胞过上好日子。他常说:“当年打仗是为了不受欺负,现在挖煤是为了让工厂转起来、火车跑起来,都是在为国家打基础。”</h3></br><h3>历史至今记得父亲筹备铜川矿务局时的模样。为了摸清矿区的煤层分布,他带着地质队的技术员翻山越岭,脚磨起了水泡就用布条裹住,饿了就啃几口冷干粮,晚上就住在老乡家的土炕上,借着油灯的光整理勘探数据。有一次,矿区遭遇暴雨,井口出现渗水隐患,父亲第一个跳进齐腰深的泥水里,带领工人们扛沙袋、堵缺口,雨水混着泥浆灌进衣领,他却顾不上擦一把,直到险情排除才瘫坐在地上,这时大家才发现他的手臂被石头划出了一道深深的口子。成立大会那天,他穿着洗得发白的旧军装,没有讲华丽的辞藻,只握着老矿工的手说:“我也是从矿洞里出来的,知道大家的苦。今后咱们一起干,要让井下亮起来、工棚暖起来,让大家都能吃上饱饭、穿上暖衣。”这句话,成了他对铜川矿工的承诺,也成了铜川矿务局最初的初心。</h3></br><h3>铜川矿务局的成长,从不是父亲一个人的战斗。那些与他并肩的开拓者们,有铜川矿务局白占玉局长等从老解放区来的干部,带着“艰苦奋斗”的作风;有刚从大学毕业的技术员,抱着“学以致用”的热情;有经验丰富的老矿工,把一辈子的挖煤手艺毫无保留地传给年轻人;还有放下锄头加入建设的农民,用一身力气扛起了运煤的铁轨与钢架。他们住的是简易工棚,喝的是山沟里的水,却凭着“人拉肩扛也要挖出煤”的劲头,在一片荒滩上建起了洗煤厂、发电厂,铺通了连接矿区与外界的运煤铁路。</h3></br>父亲生前讲,有位姓王的老矿工为了摸清煤层的走向,带着干粮在井下待了三天三夜,出来时眼睛都因为长时间不见光而红肿;还有位女技术员为了赶制矿井建设图纸,孩子发高烧都没能回家照看,直到图纸画完才匆匆赶往医院——正是这样一群“把心扎根在矿区”的人,用双手托起了铜川矿务局的最初荣光。<h3>70年光阴流转,如今的铜川矿区早已换了新颜:智能化采煤机在煤层深处穿梭,矿工们戴着智能安全帽作业,曾经漏风的简易工棚变成了整洁的家属小区,小区里的老年活动中心里,还时常能看到当年的老矿工们聚在一起,聊起父亲那代人建设矿区的故事。但每次回到矿区,看到井口上方“艰苦奋斗、实业报国”的标语,我依然能感受到父亲那代人留下的精神力量——那是不畏艰难的闯劲,是心系家国的情怀,是把个人理想融入时代发展的担当。</h3></br><h3>今天,我们纪念铜川矿务局成立70周年,纪念的不只是一个企业的成长,更是那代开拓者用青春与热血写就的奋斗史诗。他们从战火中走来,带着革命的初心投身建设;他们在荒原上耕耘,用双手为国家的工业化打下根基。他们或许没有惊天动地的壮举,却用日复一日的坚守,在祖国的大地上写下了“报国”的赤诚。作为他们的后代,我们唯有传承这份初心,把“艰苦奋斗、无私奉献”的精神一代代传下去,才对得起父亲那代人在战场与工地播下的火种,对得起他们用一生守护的家国荣光。</h3></br> 敬请通过阅读了解70年来中国建设者与人与事因为它是一批人与一代人一起的事,通过他们才有今天共和国的辉煌,让我们一起在习近平总书记领导下在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学习下一起投入建设新一个五年规划中,力争早日实现中华民族全面振兴和发展伟大目标。<a data-linktype="2" href="https://mp.weixin.qq.com/s?__biz=MzIzMTk0Njk5OA==&mid=2247501162&idx=1&sn=2b25a7be50225855b973f356a6ae64f5&scene=21#wechat_redirect" localeditorid="2a69a75evozob847ytc" target="_blank" textvalue="于占彪红军抗日战将•铜川衣食村煤矿走出的......">于占彪红军抗日战将•铜川衣食村煤矿走出的......</a><br></br><a data-linktype="2" href="https://mp.weixin.qq.com/s?__biz=MzIzMTk0Njk5OA==&mid=2247491886&idx=1&sn=280c76d51be246044ab4f8b747d1b89e&scene=21#wechat_redirect" localeditorid="2fizgqk52sv2s9rfgg0" target="_blank" textvalue="陕西 铜川矿务局·记忆......">陕西 铜川矿务局·记忆......</a><br></br>谢谢谢谢于占彪之子中勇2025年10月30日于工作间隙断续所书记…… <a href="https://mp.weixin.qq.com/s/8rcZL9tALi8nM9VTBSALSQ" >查看原文</a> 原文转载自微信公众号,著作权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