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路有恩,逐光而行】NO01在乘员训练队的日子里

迥然

<p class="ql-block">美篇号:42181180</p><p class="ql-block">图片:网络</p><p class="ql-block">文字:迥然</p> <p class="ql-block">  在我漫长的军旅生涯中,有一段极为纯粹而关键的岁月,至今在记忆中闪着光,那便是在某教练团乘员训练队作为学兵和班长的日子。经过新兵连三个月磨砺后,我在训练队开始为期约半年的射击专业培训。在训练队学习训练内容为驾驶、射击、通信三大专业。而引领我完成这场蜕变的,是我的射击教员,山东硬汉曹晓伟。那两百多个日夜,他不仅是教员,更似一位兄长,将一名军人的底色与一名教师的初心,深深烙进了我的青春。</p> <p class="ql-block">  一、 从学兵到班长的蜕变</p><p class="ql-block"> 团乘员训练队,是我们军旅专业梦想的起点。在这里,我们系统学习坦克与装甲车驾驶、坦克射击、坦克通信等专业。曹教员负责我们的射击专业,他的“讲台”横跨室内与野外。教室内,他用粉笔在黑板上娴熟勾勒坦克火炮、高射机枪、并列机枪、航向机枪的结构原理;训练场上,他面对钢铁巨兽,讲解操作要领与射击秘诀。由于各科成绩优异,在学兵培训结束后,我被荣幸地留在了训练队担任班长,开始带领新一届的学兵。《管子·权修》有言:“一年之计,莫如树谷;十年之计,莫如树木;终身之计,莫如树人。”从被“树”的学兵,到参与“树人”的班长,我站在了一个全新的角度,重温曹教员曾经走过的路。</p> <p class="ql-block">  二、 汗水铸就的荣光</p><p class="ql-block"> 曹教员的训练,以其“严”与“实”著称。他的“严”,是原理考核时对每个数据锱铢必较,是实操时对每个动作的苛刻要求。在这种高强度的淬炼下,我们的成长飞速。我至今清晰地记得,在蒙眼分解结合并列机枪的课目考核中,我以四秒的惊人速度夺得第一名,曹教员当场喊出“好样的!”那一声赞叹,比任何奖励都让人热血沸腾。更难忘的是实弹射击考核,在1200米距离对运动靶射击,坦克主炮三发、并列机枪点射弹无虚发,荣获团嘉奖。这正印证了《荀子·修身》中的道理:“道虽迩,不行不至;事虽小,不为不成。”每一个卓越的成绩,都始于平凡日常的扎实积累与严格锤炼。</p> <p class="ql-block">  三、 从受教者到施教者的领悟</p><p class="ql-block"> 当我以班长身份带新兵时,对曹教员的敬佩更深一层。我模仿着他的严谨,组织新兵训练,我回想他的方法,讲解射击原理。我深切体会到《礼记·学记》中“教学相长”的真谛——教别人的过程,正是自己深化理解、内化吸收的最好方式。结业离队时,曹教员拍着我肩膀说:“留下了好,当好班长,带出好兵!” 这句朴素的嘱托,蕴含着《后汉书》中“以身教者从,以言教者讼”的深远意义。他让我明白,真正的教育,是精神的传承。</p> <p class="ql-block">  时光荏苒,后来我走上讲台,在部队担任副营职教员。回首自己的教学生涯,我深感受益匪浅的,正是曹教员当年为我树立的榜样与我在训练队当班长的初步实践。唐代韩愈在《师说》中写道:“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曹教员传授的不仅是射击之“业”,更是为人之“道”。如今,我也愿将这份光与热传递下去,因为这正是一种“薪尽火传”的使命,让教育的光芒,永不熄灭。清代诗人郑板桥有诗云:“新竹高于旧竹枝,全凭老干为扶持。”我这片“新竹”的成长,正是源于曹教员这株“老干”的倾力扶持。而《论语》中的“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则是我从他和我的班长经历中学到的最根本的教育精神。</p> <p class="ql-block">  在乘员训练队,作为学兵和班长,是我军旅的转折点,也是我精神成长的加油站。曹晓伟教员,您在那段关键岁月里的教诲与陪伴,学生至今难忘。育路有恩,您就是那束最亮的光,照亮了我前行的路。</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