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沙特阿拉伯王国最令人瞩目的应该是两座圣城,尤其对伊斯兰教信徒而言,是此生必去朝拜之地。</p> <p class="ql-block"> 公元610年,伊斯兰教先知穆罕默德开始在麦加传播伊斯兰教,后受当地倭玛亚贵族排挤、迫害,于公元622年迁徙至麦地那,建立了政教合一的伊斯兰社区,麦地那成为伊斯兰教第一个首都,并逐渐成为阿拉伯半岛最强大的政治、宗教、军事力量。随着力量的壮大,公元630年穆罕默德率众进攻麦加,将麦加定为伊斯兰教圣地。公元632年穆罕默德在麦地那逝世。于是麦加(禁寺)、麦地那(先知清真寺)及耶路撒冷(阿克萨清真寺)成为伊斯兰教三大圣地。</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麦加是穆罕默德诞生地,也是伊斯兰教发源地,其禁寺(非穆斯林不得进入、不准猎杀斗殴)是伊斯兰教第一大圣寺,也是最大清真寺。麦加的方向即世界各地穆斯林礼拜的方向。理论上,非穆斯林连进入麦加都是不被允许,我们地陪是穆斯林,他半夜跑去麦加给我们发来了几张照片。图中央是圣殿克尔白(天房—-真主的房子),朝觐者围着天房绕游。每年的伊斯兰历12.8—12.12是正朝的日子,仪式很讲究,除此之外其余每日24小时都可进行的朝觐为副朝(正朝期间不得副朝)。</p> <p class="ql-block"> 天房用黑色帷幔罩着,帷幔上用金银线绣着《古兰经》文,一年换一次。</p> <p class="ql-block"> 朝觐,男士全身只能是两块布。吉达是离麦加最近的交通枢纽,一到吉达机场,到处可见朝觐者。</p> <p class="ql-block"> 麦地那先知清真寺,伊斯兰第二清真寺,照片来自当地随处可见的图片。</p> <p class="ql-block"> 麦地那,坐车上绕先知清真寺转半圈,是我们离清真寺最近的距离,看到的只是广场一角。</p> <p class="ql-block"> 麦地那西南郊库巴清真寺是穆罕默德迁徙到麦地那后亲自奠基建造的第一座清真寺,也是伊斯兰教第一座清真寺。《古兰经》“从第一天就建立在正道上的清真寺”指的就是库巴清真寺,是伊斯兰教除三大清真寺外的重要清真寺。后经多次翻建、扩建,法赫特国王增设四座尖塔和大圆顶并扩面积,萨勒曼国王启动了最大规模扩建,于是库巴清真寺有了我们今天看到的规模。</p> <p class="ql-block"> 礼拜大殿共可容纳近千人(男、女部分开)。</p> <p class="ql-block"> 来自世界各地的朝觐者。</p> <p class="ql-block"> 带孩子的妈妈们基本都在广场上做礼拜,大殿加广场,大约可容纳66000人同时做礼拜。</p> <p class="ql-block"> 礼拜时间。</p> <p class="ql-block"> 麦地那近郊武侯德山,因当年在山脚下发生的一场战争而著名。公元625年,穆罕默德率军700人在此对阵麦加3000人部队,战败,穆罕默德叔父在此役中阵亡。之后在此建了烈士广场及烈士清真寺。</p> <p class="ql-block"> 烈士广场</p> <p class="ql-block"> 烈士清真寺。</p> <p class="ql-block"> 吉达拉赫马清真寺,建在红海边,混凝土基底伸入海水中,又称海上清真寺。其灯光和声音系统非常先进,是伊斯兰建筑与现代建筑的结合。</p> <p class="ql-block"> 上午,清真寺外遮阳伞在地面投射出迷人的光影,但此时不得用相机拍照(沙特好多地方不得用相机,只能用手机,且有警察在巡视)。</p> <p class="ql-block"> 来自世界各地的朝圣者。</p> <p class="ql-block"> 女士礼拜堂</p> <p class="ql-block"> 男士礼拜堂比较富丽,我不得入内。</p> <p class="ql-block"> 哈伊勒的穆特拉克清真寺,2010年建成,有50个朱红色圆顶,比较特别。</p> <p class="ql-block"> 七世纪穆罕默德及继任者统一了阿拉伯半岛,建立阿拉伯帝国,疆域面积横跨亚欧非,公元8世纪中叶至9世纪初达鼎盛,历经626年,到16世纪被奥斯曼终结了帝国。</p><p class="ql-block"> 1744年沙特家族的穆罕默德-本-沙特成为德拉伊耶酋长国酋长,联合穆罕默德-本-阿卜杜勒-瓦哈卜(逊尼派哈瓦比教派创始人)通过政治宗教联合,由沙漠中德拉伊耶一小块绿洲开始,慢慢控制了阿拉伯半岛大部,终结了奥斯曼统治,建立沙特第一王国。哈瓦比教派主张伊斯兰教复古思潮,是现代沙特阿拉伯建国的意识形态基础,目前沙特内知地区信奉哈瓦比教派的较多。1818年冬奥斯曼终结了沙特第一王国,德拉伊耶被夷为平地。</p> <p class="ql-block"> 德拉伊耶清真寺遗址。</p><p class="ql-block"> 德拉伊耶被称为现沙特阿拉伯王国摇篮,也是《一千零一夜》的灵感来源。目前正在重建中(整个区域不得用相机拍摄)。</p> <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第一王国亡后,沙特家族幸存者建内志酋长国,即为沙特第二王国,1891年,家族内斗,被敌对拉希德家族灭,沙特家族失去领土,流亡科威特。</p> <p class="ql-block"> 沙特内志、汉志地区划分。西部汉志拥有圣城,中部内志拥有石油资源。</p> <p class="ql-block"> 1902年,沙特家族伊本-沙特(非全名,全名太长),从科威特率40战士夜袭利雅得,占领马斯马克堡,杀了拉希德家族任命的市长,1912年统治内志地区,1932年统一内志、汉志等地,成立沙特阿拉伯王国。</p> <p class="ql-block"> 沙特阿拉伯王国国徽。沙特家族完成了从沙漠部落到大国王室的转变。</p> <p class="ql-block"> 马斯马克堡是一座19世纪(1865年)由黏土和棕榈木建造的军事要塞,四角各设18米高圆柱瞭望塔,外墙厚两米。现为王国建国博物馆,是国家文化地标,这里见证了沙特阿拉伯王国的诞生。</p> <p class="ql-block"> 三角形装饰和圆形绘画灵感来自于椰枣树。</p> <p class="ql-block"> 19世纪防御武器。</p> <p class="ql-block"> 伊本-沙特所建的王宫,现为博物馆,很是简朴。</p> <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沙特家族谱系树,顶端即伊本-沙特。在阿拉伯-伊斯兰文化中谱系树具有悠久传统,用于以直观、庄严的图形方式展示一个家族,尤其是统治家族的血脉传承。这种形式强调了家族的悠久历史、正统性和枝繁叶茂的延续性。</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哈伊勒曾是所有阿拉伯沙漠的首府,至今保留着三座主要城堡,86年前的Barzan(巴尔赞)城堡是其中之一,曾作过皇宫、武器库、监狱,为哈伊勒地区最大的传统泥砖堡垒。</p> <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86年前的大门。</p> <p class="ql-block"> 清真寺</p> <p class="ql-block"> 冬季寒冷,转入地下清真寺。</p> <p class="ql-block"> 地下清真寺,建材为棕榈木。</p> <p class="ql-block"> 哈伊勒三堡垒之Aarif(阿里夫堡),1840年的古老城堡,建于阿里夫山顶,山不高,足以俯瞰哈伊勒全城。原先是军事要塞(留有1898年的古炮,墙上到处是枪眼),现为斋月观月台,通过鸣炮提醒斋月的开始和结束。</p> <p class="ql-block"> 俯瞰哈伊勒城市。</p> <p class="ql-block">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