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在首博地下一层有2个好看的展览。</p> <p class="ql-block">贺兰山下‘桃花石’——西夏文物精品展:此展览是西夏陵申遗成功后的首场西夏文物专题展,通过103件(套)文物,带你穿越千年,了解神秘的西夏历史与文化。</p> <p class="ql-block"> “贺兰山下桃花石”展览是一个以精美文物为依托,以宏大历史视角,讲述中国西部波澜壮阔的民族融合与文明交流史的精品文化盛宴。</p> <p class="ql-block">“桃花石”是古代中亚、西亚对中国的称谓,象征着中华文明对外界的深远影响。</p> <p class="ql-block">西夏(1038-1227年)是由古代民族党项羌在中国西北地区建立的王朝,因其位于中原以西,史称西夏。</p> <p class="ql-block">西夏鼎盛时期,疆域“东尽黄河,西界玉门,南接萧关,北控大漠”,掌控丝绸之路要道,经济文化繁荣。其政治制度仿效唐宋,又兼具民族特色;佛教被尊为国教,留下了敦煌莫高窟、榆林窟中绚丽的壁画与雕塑;宏大的西夏王陵被誉为“东方金字塔”,是其建筑艺术的杰出代表。</p> <p class="ql-block">当年去宁夏曾经去看西夏王陵。</p><p class="ql-block"> 西夏王陵坐落于宁夏银川西郊的贺兰山麓,是西夏王朝(1038-1227年)的皇家陵寝。陵区现存9座帝陵与250余座陪葬墓,星罗棋布于50余平方公里的戈壁滩上,被誉为“东方金字塔”。这些夯土建筑群历经近千年风蚀,仍巍然屹立,其独特的塔式陵台、碑亭、角楼等建筑布局,融合了汉族、党项族、佛教等多重文化元素,是研究西夏历史、文化与建筑的珍贵实物遗存,也是解开这个神秘王朝兴衰的重要钥匙。</p> <p class="ql-block">13世纪初,蒙古帝国崛起,成吉思汗将西夏作为首要征服目标。经过长达22年、先后六次的残酷战争,西夏最终于1227年在蒙古铁骑下灭亡,都城被毁,文献散佚,党项族也逐渐融入其他民族,这个曾雄踞西北189年的王朝从此湮没于历史,留给后世无尽的谜团与慨叹。</p> <p class="ql-block">这个展览的名字本身就充满了诗意和历史的厚重感,它将中国(桃花石)与丝绸之路上的关键地域(贺兰山下)紧密联系在了一起。</p> <p class="ql-block">这个展览的地域应该是贺兰山周边,贺兰山是丝绸之路的十字路口。</p><p class="ql-block"> 贺兰山位于中原农耕文明与北方游牧文明的交界带,是丝绸之路东段北道的重要通道。展览会通过地图、沙盘等形式,展示其作为交通枢纽和军事要塞的战略地位。</p><p class="ql-block"> 这里曾是匈奴、鲜卑、突厥、吐蕃、党项等多个古代民族活跃的舞台,最终由党项族在此建立了雄踞一方的西夏王朝。</p> <p class="ql-block">展览的实物很丰富,</p><p class="ql-block">丝路遗珍:</p><p class="ql-block"> · 罗马金币、萨珊银币: 直接证明了宁夏与中亚、西亚的商贸往来。</p><p class="ql-block"> · 玻璃器、玉石: 带有浓郁的西域风格,是物质文化交流的实物证据。</p><p class="ql-block"> · 胡人俑、骆驼俑: 生动再现了丝绸之路上商旅往来、民族杂居的景象。</p><p class="ql-block">· 宗教与艺术融合:</p><p class="ql-block"> · 佛教造像: 展示带有秣菟罗、犍陀罗艺术风格,以及融合了中原特色的佛像,体现佛教东传过程中的本土化。</p><p class="ql-block"> · 鎏金银瓶等器物: 如固原出土的“鎏金银瓶”,其上的希腊神话人物图案,是中西文化交流的顶级国宝。</p><p class="ql-block">· 西夏瑰宝:</p><p class="ql-block"> · 西夏文字文献: 独特的西夏文是文化融合与创新的典范。</p><p class="ql-block"> · 佛教唐卡、佛经: 如《吉祥遍至口和本续》,是现存最早的木活字印本实物。</p><p class="ql-block"> · 石刻与建筑构件: 如力士志文支座等,展现了西夏独特的艺术风格。</p> 地下一层还有一个展览。 <p class="ql-block">太保墉燕——房山琉璃河遗址专题展:</p><p class="ql-block"> 这是琉璃河遗址发现80年来,规模最大、规格最高的一次考古成果汇集。展览汇聚了180件(套)珍贵文物,其中113件(套)为首次公开展出。你可以看到首博的镇馆之宝“堇鼎” 和“牛头纹带盖伯矩鬲”,以及证实北京3000余年建城史的关键证据——刻有“太保墉燕”铭文的青铜器。</p> <p class="ql-block">“太保墉燕”是什么意思呢。</p><p class="ql-block"> “太保”:指的是西周初期的重臣召公奭,他官居太保,是周王室的支柱。</p><p class="ql-block"> “墉燕”:“墉”是筑城的意思,“燕”指燕国。这四个字连起来,直译就是“太保为燕国筑城”。这个主题直接点明了展览的核心:再现召公受封、建立燕国都城的重大历史事件,印证了北京作为都城的历史起点。</p> <p class="ql-block">这个展览是近年来北京地区非常重要的一个考古大展,可以说是北京3000多年建城史的“寻根之旅”。</p> <p class="ql-block"> 这是琉璃河遗址发现80年来,规模最大、规格最高的一次考古成果汇集。</p><p class="ql-block"> 重磅文物云集:共展出180件(套)珍贵文物,其中113件(套)为首次公开展出。</p><p class="ql-block"> 实证历史:展览用坚实的考古证据,向公众展示了司马迁在《史记》中记载的“周武王之灭纣,封召公于北燕”这一历史,将北京的建城史上溯至西周初年(距今逾3000年)。</p> <p class="ql-block"> 琉璃河遗址的发现与确认,是北京考古史上里程碑式的事件。其发现始于1945年,但系统性工作是在1962年后。当时,北京市文物工作队在房山琉璃河镇的黄土坡村、董家林村一带进行考古调查,首次确认了这是一处大规模的商周时期遗址。</p><p class="ql-block"> 随后的1970年代,多轮重大考古发掘启动,揭露出大规模的城址、高等级墓葬和车马坑,尤其是带有“匽侯”(燕侯)铭文青铜器的出土,以铁证将文献中的“封召公于燕”历史变为现实,最终确认这里就是西周燕国的初都所在地。这一发现将北京的建城史上溯至距今超过3000年的西周初年。</p> <p class="ql-block">~</p> <p class="ql-block">因为时间关系,展览看的比较匆忙。照了照片,回家慢慢整理慢慢看。</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