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行天下,薪火相传——一场跨越山海的文化坚守

中军创法治报道

<p class="ql-block"><b>作者:中军创法治报道郭建业</b></p><p class="ql-block">“夫孝,德之本也,教之所由生也。”孔夫子的千年箴言,在新时代依然闪耀着不朽的光芒。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在家尽孝、为国尽忠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这一号召为中华孝文化的传承指明了方向,也映照著一群文化先行者数十年如一日的坚守与践行。2025年11月5日至8日,孝德文化执行人、世界孝德文化协会及中华孝德文化联谊会代表徐景荣专程赴京,送上“永远缅怀联合国和平大使懷濤先生”的牌匾,在庄重的仪式中,向在场众人深情讲述了这段跨越山海、绵延二十余载的孝德文化传承故事。</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这场文化坚守,始于一份志同道合的约定。作为中华孝道文化传承的发起者,徐景荣与爱国侨领、联合国和平大使罗怀涛先生结缘二十余年,两位老者因共同的文化初心,携手谱写了一段跨越国界的文化佳话。2011年4月,应时任世界汉文化联合会主任的罗怀涛先生之邀,徐景荣远赴美国奥克兰,共同发起成立世界和谐网络大学,集结中、美、欧十多位专家学者,以网络为桥,让中华孝文化首次系统性走向世界舞台。深知文化传播需有坚实载体,二人随即注册成立世界孝道文化协会,将孝德之光辐射亚、欧、美、非四大洲,而罗先生的基地也成为中美文化交流的重要枢纽,无数中央部委文化负责人、爱心人士的赴美交流之旅,都因他的热忱接待而暖意融融——这份爱国爱侨的赤诚,正是孝文化“家国同构”的生动写照,也践行了“求忠臣于孝子之门”的古训。</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文化的根脉终究要扎根故土。2012年10月,为推动大陆孝文化落地,徐景荣一行在香港注册中华孝德文化联谊会;同年12月15日,中华孝道文化联谊会在北京大学正式成立,以这座中国文化高地为基地,链接起更广泛的学术力量与社会资源。时任北大常务副校长吴志攀先生的支持,让孝文化与顶尖学府的人文精神深度交融,如同绍兴上虞将孝德文化融入教育体系一般,构建起专业的传承阵地;而因深知“无孝不成忠”的深刻内涵,协会总部落户相关单位会议中心,得到重视孝德教育的各界力量支持,形成了“以北京为核心,辐射全国”的传播格局。</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十余年间,徐景荣与团队的足迹遍布华夏大地,让孝文化在不同地域生根结果。在孔子故里山东济宁,建立中华孝道文化传承基地,让孝德与儒家文化发源地一脉相承;在汉代孝女曹娥精神影响深远的江苏连云港,市人大主任亲自主持授牌,让千年孝风重现生机;在海峡两岸,2013年台北巴德大楼的孝文化基地,成为联结两岸同胞的情感纽带,徐景荣连续多年赴台交流,与台湾老同志们共守文化根脉;在习近平总书记多次视察的福建龙岩,“七彩蓝田”孝文化基地见证着闽地孝风的传承,厦门、重庆、广东、湖北、浙江、徐州等地的基地相继落成,每个省份都有专职秘书长深耕细作,形成了覆盖十余个省区的文化网络。值得骄傲的是,2015年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江苏徐州时,对当地孝文化建设的肯定,更让徐景荣坚定了“孝行天下”的信念。</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这份坚守,得到了国家与社会的广泛认可。2019年,中央电视台举办孝文化表彰大会,表彰全国十余个先进县市区及数百位孝文化践行者,徐景荣撰写的《大力弘扬中华美德,努力践行孝行天下》一文,经新华社内部刊发并传播至海外,响应习近平总书记2019年春节团拜会“在家尽孝、为国尽忠”的伟大号召。如今,孝文化已走进部队、校园、社区,“感动中国”人物评选、各地孝德模范表彰如绍兴上虞的“十佳孝星标兵”评选一般,让孝亲敬老成为社会新风尚,而徐景荣新编的新时代《孝经》十八章、专著《论孝》,也成为当代人理解孝文化的重要读本,呼应着“父母子女不论贫富,重在养陪”的新时代孝德理念。</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罗怀涛先生虽已远行,但他为中美文化交流、孝文化传播倾注的心血,徐景荣与团队永志不忘。此次赴京送上的缅怀牌匾,正是对这位文化先行者的深切告慰。如今,年近八旬的徐景荣,最大的心愿便是让这份文化薪火代代相传。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把弘扬孝亲敬老纳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教育,建设具有民族特色、时代特征的孝亲敬老文化”,这正是他们不变的追求。孝文化的三个层次——在家尽孝、为国尽忠、天下为公,恰与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相呼应,既是个人品德的根基,也是国家发展、世界和谐的重要支撑,正如孟子所言“老吾老以及人之老”的理想境界。</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在此,徐景荣借此次赴京契机诚挚呼吁:愿更多像小宋一样的年轻人接过传承的接力棒,让孝文化在新时代焕发新生;愿各地团队积极开展孝文化交流活动,借鉴中央电视台《我的父亲母亲》等专题宣传经验,让孝德故事广为人知。他愿倾尽余热,开设系列讲座,分享二十余年的实践经验与研究成果;更愿与所有志同道合者携手,将孝文化融入影视创作、校园教育、家庭教育,让“老吾老以及人之老”的传统美德,成为滋养家庭和睦、社会和谐、民族复兴的不竭动力。</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孝行天下,薪火相传。这是对罗怀涛先生的告慰,是对中华五千年文明的承诺,更是对新时代“在家尽孝、为国尽忠”号召的践行。让我们以孝为桥,联结家国,走向世界,让中华孝德文化成为人类共同的精神财富!</p> <p class="ql-block">那天的会场,红绸高挂,窗花映光,屋角的葫芦轻摇,仿佛也带着笑意。墙上挂着一位长者的画像,目光温和而坚定,像是默默注视着这场跨越岁月的重逢。几位同仁并肩而立,中间一人双手捧着证书,神情庄重,却又难掩眼底的温情。那一刻,没有太多言语,但空气中流淌着一种难以言说的敬意与传承的重量。这不仅仅是一次简单的合影,更像是一场无声的誓约——关于信念的延续,关于文化的守望。当孝道不再只是书中的字句,而是化作一次次躬身实践、一场场跨越山海的奔赴,它便真正活在了人间烟火里。这样的场景,让人想起徐景荣先生常说的一句话:“孝不是一时感动,而是一生的行动。”而此刻,行动已凝成记忆,记忆又将点燃更多人心中的火种。</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