湛江陈明仁旧居陈列馆

胡金燕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20px;">陈明仁将军旧居纪念馆位于湛江市赤坎区兴华路30号,由两栋1903年建造的法式砖混结构小洋楼组成,俯视平面呈飞机造型,故称“飞机楼”。</span></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20px;">该建筑原为广州湾行政官员官邸,20世纪50年代陈明仁驻防湛江期间曾居于2号楼。 ‌</span></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20px;">1952年陈明仁率部驻防湛江期间,主持建设湛江港、雷州青年运河等工程,推动湛江获评“花园城市”。</span></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20px;">纪念馆现设序厅、戎马厅、风范区等展区,通过图文、文物及场景还原展示其军事贡献与家国情怀。</span></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20px;">陈明仁旧居陈列馆建成后,除举办陈明仁将军生平事迹展览外,湛江博物馆还配合市委宣传部和政府的中心工作,在该馆举办了“湛江市外来工走进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启动仪式”“抗日战争胜利七十周年图片展”“海上丝绸之路——湛江文化遗产展览”等,该馆致力于建设有特色的陈列馆和爱国主义教育基地。</span></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20px;">陈明仁(1903~1974),号子良。1903年4月7日生于湖南醴陵县洪源村。黄埔军校第一期学员,中国人民解放军上将,荣获一级解放勋章。曾任湖南省军区副司令员,第二十一兵团司令员、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五十五军军长,国防委员会委员等职务。</span></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20px;">陈明仁将军病逝后,党、国家和军队在北京为他举行隆重追悼会。党和国家领导人周恩来、朱德、聂荣臻、叶剑英敬送了花圈,中央军委副主席聂荣臻主持追悼会,国防部副部长肖劲光大将致悼词,对陈明仁将军一生爱国家、爱民族、爱家乡、爱人民的崇高精神作了高度评价。</span></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20px;">上世纪五十年代,陈明仁将军曾居住在兴华路姐妹楼的西楼,五十五军政委王振乾住姐妹楼东楼。</span></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20px;">陈明仁将军率领五十五军驻防湛江,一心扑在湛江国防建设上。他非常关心湛江的经济建设,湛江港、雷州青年运河、湛江堵海东北大堤等重大工程建设,在关键时刻,陈明仁将军都派出部队大力支援。</span></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20px;">作为广州湾时期老民居的陈明仁旧居纪念馆都有自身的故事。下面,根据有关史料,略述陈明仁将军驻防湛江一些小故事。</span></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20px;">其一:陈明仁和五十五军到湛江驻防后,就马上深入海防前线考察,开展布防设阵。他做人低调,不坐豪华军车,便鞋赤脚,到国防前哨收集军事资料,亲自记录,掌握第一手材料。他不用看地图,不用查找图表资料,脱口而出沿海港湾情况和驻军情况。</span></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20px;">其二:陈明仁将军驻守湛江期间,每年至少有4个月在部队营房与战士同训练、同吃、同住。每个季度至少到一个连队蹲点,进行基层调研,与官兵打成一片。当年传说这样一个故事,有位上尉连长不大注重军容要求,皮鞋较脏,陈明仁帮其擦鞋,“上将为上尉擦皮鞋”成为五十五军一时的美谈。又如,1955年由于是刚刚第一次全军授衔,一些小战士还分不清楚,把来部队检查工作的陈明仁上将的军衔误以为是上校(团长),他也丝毫不以为忤!</span></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20px;">其三:陈明仁将军与地方政府关系融洽,与普通老百姓交朋友,没有官架子。上世纪六十年代,他居住在霞山民治路,住地不设哨亭,不立禁牌,警卫便衣巡逻,从不干扰民众。有一次,笔者返学上课时(当时在市二中读书),亲自目睹陈明仁将军出门准备乘车外出时,与路过的群众打招呼问好,十分平易近人。</span></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20px;">其四:陈明仁将军为湛江绿化工作作出积极贡献。他被推选为湛江市绿化委员会主任。每年春天,他带领官兵到三岭山植树造林,组织部队团以上干部和地方局级以上机关干部共建军民样板林——“团结林”。1958年全国造林园林绿化现场会议,1960年广东城镇绿化会议都在湛江召开,并在会上介绍湛江市绿化工作的经验,陈明仁将军为绿化、美化港城,使湛江成为全国闻名的“花园城市”作出了重要贡献。</span></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20px;">其五:陈明仁将军廉洁奉公,严于律己。他的爱人肖毅在霞山上班,但他对家属要求很严格——绝对不允许家属使用公车。</span></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20px;">陈明仁将军病逝后,党、国家和军队在北京为他举行隆重追悼会。党和国家领导人周恩来、朱德、聂荣臻、叶剑英敬送了花圈,中央军委副主席聂荣臻主持追悼会,国防部副部长肖劲光大将致悼词,对陈明仁将军一生爱国家、爱民族、爱家乡、爱人民的崇高精神作了高度评价。</span></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0px;">建筑特色</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20px;">两栋建筑均为两层法式风格,外立面保留陶瓷花纹饰面,室内铺装水磨石地板及法式瓷砖。东楼与西楼仅走廊方位不同,每栋建筑面积555平方米,现存老式家具及生活场景复原展示。 ‌</span></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0px;">独树一帜的民居建筑</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20px;">陈明仁旧居纪念馆,是一样的规格,一样的造型,一样的装饰,一样的布局,一样的建材的两栋别致的小洋楼。所不同的是,东楼的外向走廊在西边,西楼的外向走廊在东边。</span></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0px;">两栋小楼为何相同</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20px;">带着这个疑问,笔者在上世纪九十年代曾采访在附近生活的广州湾时期一些老人。据他们介绍,之所以两栋小洋楼相同,是因为赖泽娶了两个老婆(大婆和妾)。为了体现赖泽对他们没有偏爱之心,才用心良苦地这样设计、兴建。大婆住一栋,妾住一栋,两栋都一样风格。</span></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20px;">老人们称之为“姐妹楼”(下同),因其平面似两架飞机,俗称“飞机楼”,这是当年调查了解的情况。</span></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20px;">从这两栋楼的设计,引发笔者不由得思考一种建筑理念,这是否有一种一视同仁的中庸观念,折射出设计兴建者,农耕文明中的传统意识均衡思想……</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