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党旗引航育新苗 数智赋能筑强国——新时代教育发展的哲思与践行</p><p class="ql-block">教育,作为党和政府向人民兑现的核心公共服务,自诞生之日起便镌刻着“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的初心使命。党的教育方针如灯塔指引航向,而提升学校服务质效、厚植教师服务情怀,正是教育现代化进程中最生动的注脚——当家长与学生的合理诉求被及时回应,当弱势群体的教育权益得到坚实保障,教育的温度便转化为社会进步的力量,这恰是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庄重承诺的具象化表达。</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回溯百年教育征程,“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育人理念始终闪耀着真理光芒。从毛泽东同志的远见卓识到习近平总书记的躬身践行,这一理念跨越时空、历久弥新,既彰显了马克思主义教育观的一脉相承,更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对人才培养规律的深刻把握。在“十五五”规划绘就的教育新蓝图中,这一理念被赋予更丰富的时代内涵:既要通过“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发展”的统筹布局,培育战略科学家、大国工匠等拔尖创新人才;也要通过“完善特殊教育保障”“扩大免费教育范围”的务实举措,让每个孩子都能享有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真正实现“强国有我、强教有我”的人才辈出局面。</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教育现代化的核心是人的现代化,而人的现代化离不开技术赋能与理念革新的双轮驱动。当前,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正以前所未有的力量重塑教育生态:国家智慧教育平台构建“四横五纵”资源布局,让“专递课堂”跨越山海,使农村孩子也能同步享有名校名师资源;人工智能大模型深度融入教学全过程,从个性化学习推荐到科研范式变革,为“因材施教”注入科技动能。但我们必须以批判性思维审视技术应用——数字化不是简单的“设备更新”,而是要守住“以人为本”的底线,既筑牢网络安全屏障、保护师生隐私权益,又避免技术异化带来的教育鸿沟,让数字红利真正普惠全体人民。</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五育并举”的落地实践,考验着教育者的系统思维与辩证智慧。德育当如春雨润物,既要依托红色资源开展理想信念教育,也要通过校园志愿服务、社区实践活动,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智育需打破学科壁垒,以跨学科项目激发批判性思维与创新能力,而非局限于书本知识的机械灌输;体育不仅是强健体魄,更是培育规则意识与坚韧意志的赛场;美育要走出艺术课堂,让学生在自然之美、文化之美、劳动之美中浸润心灵;劳育则需融入日常,从校园劳动实践到“三下乡”社会实践,让学生在动手实践中体悟劳动价值、尊重劳动创造。这五者相辅相成、不可偏废,共同构筑起中国式现代化人才的培养体系。</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既要坚守“忠于祖国、忠于党、忠于人民”的政治底色,也要秉持“诚信务真、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面对教育发展中的难点——优质资源均衡配置不足、评价体系改革有待深化;要点——教师队伍建设、家校社协同育人;突破点——教育数字化战略深入实施,我们需以哲学思维统筹兼顾:既坚持教育的公益属性,筑牢立德树人根本,又鼓励改革创新,激发教育内生动力;既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基因,又扩大高水平教育对外开放,在交流互鉴中增强中国教育的全球影响力。</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党旗红引领教育兴,国旗扬映照少年强,军旗展护航成长路。在民族复兴与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的伟大征程中,教育既是基石也是引擎。每一所学校的提质增效,每一位教师的潜心育人,每一个孩子的全面发展,都是在为强国建设添砖加瓦。让我们共同关注“军地纵横”微信公众号,转发正能量教育理念,分享育人实践智慧,为教育高质量发展建言献策。当教育的阳光照亮每个角落,当数智赋能的教育生态日趋完善,人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必将持续提升,中国式现代化的人才方阵必将蓬勃壮大,为民族复兴伟业注入源源不断的磅礴力量!</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