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乘船钻进本溪水洞的那一刻,江南溶洞里惯有的“蹑足探幽”感被彻底打破。没有江苏宜兴善卷洞“石径蜿蜒通暗河”的精巧,也无张公洞“曲巷迂回寻光影”的婉约,这里的一切都带着北国山水独有的“大大咧咧”——6排座位的大快艇载着24人,引擎轰鸣着划破暗河水面,水花在艇尾绽开白色的浪,风裹着12℃的凉意扑在脸上,连呼吸都成了带着白雾的惊叹。</p> <p class="ql-block">我曾在宜兴的溶洞里见过最细腻的钟乳石,那些垂在头顶的“石幔”像被精心熨烫过的丝绸,暗河的水浅得能看清水底的鹅卵石,撑船人用竹篙轻点石壁,声音都要放轻些,怕惊扰了洞里的静谧。可本溪水洞偏不这样。当快艇驶入主洞的瞬间,灯光骤然亮起,千万根钟乳石从洞顶垂落,又有无数石笋从水底向上生长,有的像白玉雕琢的华表,有的像冰晶堆叠的宝塔,还有的如猛兽探爪、仙人垂足,在五色灯光的映照下,整个溶洞成了一座悬浮的水晶宫。导游说,这洞全长5800米,已开发的暗河就有2800米,是亚洲最长的地下充水溶洞,这样的规模,在江南溶洞里是绝难见到的。</p> <p class="ql-block">快艇在暗河里疾驰,两侧的石壁时而开阔如大厅,能容下好几艘船并行;时而又突然收紧,仅够艇身擦着石壁驶过。我伸手去碰船舷外的水,指尖瞬间被凉意裹住,那是一种不带湿气的凉,像刚从冰窖里捞出来的玉,清冽得让人精神一振。</p> <p class="ql-block">有那么一段水路,灯光突然暗了下来,只剩下船头的探照灯在前方划出一道光柱。光柱里,无数细小的水珠从钟乳石上滴落,落在水面上发出“叮咚”的声响,像是水晶宫的铃铛在轻轻摇晃。导游说,这些钟乳石每百年才生长1厘米,我们现在看到的“石笋”“石柱”,都是大自然用几万年、几十万年的时间雕琢出来的。我盯着那些半透明的钟乳石,忽然觉得很神奇:北国的山水向来以“雄浑”著称,长白山的天池、镜泊湖的瀑布,都是大开大合的景象,可本溪水洞却藏着这样一份“细腻”——它把时间的痕迹刻在钟乳石的纹路里,把北国的凛冽凝在12℃的暗河里,最后用一艘呼啸的快艇,让游人以最“痛快”的方式,触摸到了时光的质感。</p> <p class="ql-block">快艇转过一个弯,前方突然出现了一座“石柱”,它从洞底一直连到洞顶,像水晶宫的擎天柱,灯光照在上面,折射出七彩的光芒。船身擦着石柱缓缓驶过,我能清晰地看到石柱表面的纹路,那些凹凸不平的痕迹,是水流亿万年冲刷的印记。</p> <p class="ql-block">想起在善卷洞时,导游会指着一块钟乳石说:“这是‘荷花仙子’,那是‘青龙吐水’。”每一处景观都有精致的名字,连走的路线都像是精心设计的园林小径。可本溪水洞不这样,它的景观没有那么多“拟人化”的解读,它就是钟乳石,是暗河,是12℃的凉,是呼啸的快艇,它用最直白、最大气的方式,展现着自己的美。你不需要“寻”,不需要“探”,只要坐在快艇上,任凭风从耳边吹过,任凭灯光将眼前的水晶世界一次次点亮,就能感受到那种“猝不及防”的震撼——原来溶洞可以不是“曲径通幽”的婉约,也可以是“乘风破浪”的豪迈。</p> <p class="ql-block">快艇快要驶出暗河时,灯光渐渐变得明亮,洞顶的出口像一个圆形的月亮,透着洞外的天光。我回头望了一眼身后的水晶宫,那些钟乳石在渐暗的灯光里渐渐模糊,可12℃的凉意还停留在皮肤上,引擎的轰鸣声还在耳边回响,那种“坐在快艇上逛溶洞”的奇妙体验,却像刻在了心里。</p> <p class="ql-block">后来我想,为什么本溪水洞会和江南溶洞如此不同?或许真的如最初所想,是地域赋予的性格。江南的水是温柔的,所以溶洞也带着水乡的婉约;而辽东的山是雄浑的,所以溶洞也藏着北国的豪迈。它不追求“小巧玲珑”的精致,只在意“大开大合”的壮阔;它不满足于“缓步细赏”的优雅,偏要给你“乘风破浪”的痛快。</p> <p class="ql-block">走出洞口时,阳光正好,身上的凉意很快被暖意取代,可我总觉得,有什么东西留在了那个12℃的水晶宫里——是钟乳石折射的光影,是暗河泛起的涟漪,是快艇驶过的风声,更是一种惊喜:原来大自然从不会让人失望,它总会在你以为“见过所有风景”的时候,给你一个“意想不到”的奇迹。就像我从未想过,有一天能坐在快艇上逛溶洞,能在北国的地下,闯进一座属于童话的水晶宫。</p> <p class="ql-block">这就是本溪水洞,它用“大”的跨度、“凉”的清冽、“快”的激情,写就了一段属于北国的溶洞传奇,也让每个来过这里的人,都记住了那份“一世难忘”的奇妙。</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