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2025户外笔记(28)三清山驚奇</p><p class="ql-block">2025.11.04 星期二 雨</p><p class="ql-block"> 奔着庐山来的,却被三清山圈粉了。</p><p class="ql-block"> 第一站先去了三清山,尽管天不作美,几乎下了一整天的雨,还是在山上盘桓了近十个小时。山上的游览线路设计不错,可以选择大环线、中环线、小环线,可以选择顺时针转山或逆时针转山。 今天时间充裕,走大环线是毫无疑问的,怎么转山就稍稍犹豫了一下,只叹手头无甲骨可用来占卜。但想想顺时、顺势、顺事,咱又何乐而不为?</p><p class="ql-block"> 惊喜果然就出现了。</p><p class="ql-block"> 走出没多远,原本天空密不透风的乳白色帷幔被徐徐拉开,犹如打开了一扇天门。看远山如黛、层峦叠嶂,山岚缭绕,迷雾般弥散在山谷之间,一时间如梦如幻,仿佛步入了仙境,完全就是一份“宁期此地忽相遇,惊喜茫如堕烟雾”的惊喜。举着相机一通狂拍,竟有不知今夕何夕之感,直至大幕徐徐关闭,一切归于宁静,依然意犹未尽。虽惊鸿一瞥,却已烙印心房,从此难忘。</p><p class="ql-block"> 以往在天柱山、在张家界都遭遇过这种天气,四周白茫茫一片,能见度只有几十米,可以做的只能是“雾色苍茫看近松”。出乎意料的是惊喜再次出现,山上不止有松,还有夺目的红叶。一直以为“满山的红杜鹃”说的是花,今天才知道,原来杜鹃才真是名符其实的“霜叶红于二月花”。虽是深秋,杜鹃花叶却丝毫不现颓态,在雨水的浸润下娇嫩欲滴,鲜艳无比。</p><p class="ql-block"> 三清山是道教名山,山上三清宫的始建可追溯至东晋葛洪结庐炼丹,之后唐、宋、明屡建屡毁,屡毁屡建,现存主体为明代遗构。想象中应该是规模宏大、气势恢宏。走近一看不禁大跌眼镜,占地面积仅1750平方米,主体建筑都是由山上的花岗岩石建造,土里土气,远没有想象中那金碧辉煌的气势。包括附近的龙虎殿、王祜墓、詹碧云藏竹之所等古建筑,也都与山形地势相融,淳朴自然,极好的体现了道教“道法自然”思想。置身其中,竟有一种身心莫名平静、舒坦,神清气定的美妙感觉,难不成前世与道家还有些个渊源?</p><p class="ql-block"> 三清山的松更千姿百态、极具特色。有的苍劲挺拔,疏影横斜,傲立于山巅;有的铁骨虬枝,斜柯欹侧,突出于石壁,较之著名的黄山松丝毫也不逊色。</p><p class="ql-block">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景区的道路,防滑做的非常到位。因为曾遇到过同行的驴友在山上摔倒,导致小腿粉碎性骨折的事故,所以对此就有几分敏感。在此景区内,无论是花岗岩石头表面还是混凝土表面,全都非常负责的凿上了几毫米深的麻点,印象中还没有哪儿能做到这个地步。</p><p class="ql-block"> 景区内绝大多数地段都是人工修建的悬空栈道,视野极开阔,随处都是观景平台。这儿以花岗岩地质与花岗岩峰林地貌著称,有峰峦、峰丛、石林、峰柱等众多地貌类型,是世界上已知花岗岩地貌中分布最密集、形态最多样的峰林,景区内有巨蟒出山、东方女神等“十大绝景”,只可惜今天全都隐在了云雾之中。预报下午三四点钟会转多云,就有意识在山上多待了一会儿,期望再次见到“天门”打开的时刻,但直到天色越来越暗,奇迹也没再次出现。想想自己还是太贪了,“人在世上要八戒更需悟空”,现如今连一个贪念都戒不掉,估计这辈子就不用再指望悟空了。</p><p class="ql-block"> (照片拍的太多,看着也累,就不一一发了,过后整理一下再分类发几个图片集吧。)</p> <p class="ql-block">霜叶红于二月花——杜鹃花</p> <p class="ql-block">三清山的奇松</p> <p class="ql-block">三清福地</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