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0年6月,朝鲜爆发内战。美国纠集15个仆从国家军队,打着联合国军的旗号,发动侵朝战争,武装干涉朝鲜内政,将战火烧到我国边境。同时美国第七舰队进入台湾海峡,严重威胁我国的安全。8月,我第39军奉命由河南省漯河地区利用铁路输送到达辽宁省辽阳、海城地域待命,并做好入朝参战的准备工作。10月15日,39军编入志愿军序列,改称为中国人民志愿军第39军,共4.5万余人。10月19日至22日,部队分别从安东(现丹东)、长甸河口跨过鸭绿江,奔赴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战场。 陆军第39军原是中国工农红军第十五军团,土地革命战争时期由中国工农红军第25、和26、27军为基础组成。先后改编为八路军115师344旅、新四军第3师、东北民主联军第2纵队、中国人民解放军39军、中国人民志愿军39军等,经历了土地革命战争、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抗美援朝战争和社会主义建设时期。部队官兵不畏艰难困苦,不怕流血牺牲,英勇顽强,前仆后继,不断创新,为推翻“三座大山”,建立新中国,保卫和建设社会主义祖国,做出了突出的贡献。这支部队历史较老、作风过硬、久经考验、战斗力强,1985年改编为我军重装快速反应集团军,是重要的战略预备部队。 39军进入朝鲜后取得了辉煌的战绩:第一次战役激战云山,重创美军"骑一师",开创中国军队与美军正面作战的纪录;第二次战役,部队挥师收复平壤;第三次战役,先头部队攻入汉城(今首尔)占领南朝鲜“总统府”;第四次战役横城反击战,一个师俘虏美军800余人,创造了志愿军单次战斗中俘虏数量最多的纪录。部队还采用了坑道战、用炮火覆盖美军阵地等战法,有效的打击了敌人。在抗美援朝战争中39军和38军一起,打出了“王牌军”威名,是令美军胆怯的部队。我为我的父亲曾经是这支敢打必胜英雄部队的一员而感到骄傲。 我的父亲杨琛,江苏省沭阳县马厂镇杨牌坊人。从小读过私熟和初级中学,七七事变后,投身到民族救亡的行列中。1937年参加中华民族解放先锋队,1938年4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7月投笔从戎,成为八路军山东纵队陇海南进支队第3团的一员,开始了对日本侵略者作战的军人生涯。1941年1月“皖南事变”后,部队奉命与东进的八路军344旅改编为新四军第3师第8旅。历任24团7连连长,8旅作战科参谋,战斗在苏北淮海大地的抗日第一线。在攻打八滩、阜宁、淮安的战斗中突击穿插,屡建战功,多次负伤,血洒抗日疆场。 抗日战争胜利后,父亲随新四军3师北上,进军东北。参加了三下江南作战和夏、秋、冬季攻势,转战怀德、季家堡子;在辽沈战役中,所在部队承担了首战义县、突破锦州城垣攻坚战和黑山、大虎山地区的围歼战任务。消灭廖耀湘兵团后,率先进入铁西,与兄弟部队一起解放了东北重镇沈阳;在平津战役中,他随师长冒着危险勘察地形,周密制定作战方案,115师第一梯队率先突破南运河,占领和平门,解放了天津;我父亲随四野部队南下华中,渡过长江,参加了衡宝战役和奔袭柳州、攻克南宁的战役,115师343团把红旗插到祖国的最南端---镇南关。 1950年10月21日夜,父亲随志愿军39军115师由安东(丹东)铁桥入朝,第一批开赴朝鲜,奔赴充满硝烟的战场。他作为115师作战科长,积极为首长出谋划策、提出建议,及时组织兵力、火力、协调部队行动,精心的组织每一次战斗,打出了志愿军的军威。在进攻汉城时,他的胆囊炎旧病发作,忍着巨痛跟随师指挥所突破汉江,坚持到战斗结束。我39军与兄弟部队一起,将“联合国军”从鸭绿江边赶回到“三八线”,为夺取朝鲜战争的胜利奠定了基础。志愿军打破了美军不可战胜的神话,极大地震撼了国际社会,重塑了当时的国际格局,打出了七十五年的和平和安宁。 <p class="ql-block"> 我的父亲1941年从其他部队编入新四军3师(39军的前身)开始,到他1956年调离,在39军战斗、生活了十五年的时间,这是他老人家一生的高光时期:此时正值二、三十岁的年龄,青春闪烁、风华正茂,是他年轻有为的十五年;部队从苏北到东北、从黑龙江到最南方、又从国内打出国门,是他纵横中国、南征北战的十五年;从打鬼子、征战国民党军队、与以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作战取得节节胜利,也是他引以为豪的十五年;从连长、作战参谋、作战股长、作战科长、军教导大队副大队长到349团团长,更是他在战争中不断成长、不断进步的十五年。</p> 我的父亲对老部队有深厚感情,我们家在沈阳、哈尔滨居住时,平日里相互走动的基本上都是39军的老战友。这些战场上生死之交的兄弟们相聚在一起,场面热烈、情绪高涨,说起39军的人和事,兴奋的敞开心扉、话语滔滔不绝;每逢过节,父亲每年除夕夜的一项重要内容,就是用电话给在北京的老首长拜年、与外地的老战友互致问候。从通话中激动的神态中,足以看出上下级之间真挚的情感,感觉到战友双方深深的情谊。1979年父亲患病在北京301医院住院手术,39军老战友纷纷前来探望,给父亲精神上的鼓励和营养上的支持,为他的恢复起到积极的作用。 我们作为39军的后代,由于父亲1956年调出的原因,对39军既陌生又熟悉。陌生的是我们在老部队生活的时间很短,年纪又小,没有记忆;熟悉的是,早先家里有许多39军抗美援朝的画册、图书,我们从小经常翻阅;后来家中又有邮来的军史、师史送审稿,我们会抽时间认真阅读。父亲的战友来访,聊天的内容都是老部队的战斗与生活。多年的耳濡目染,39军许多的人物和事件,鲜活的记忆在我们脑海里。四野的三只虎之一、抗美援朝常胜军的英名,在我们的心灵中打下深深的烙印。我自幼就对这支功勋卓著的精锐之师油然起敬、钦佩不已。 <p class="ql-block"> 2025年10月25日是中国人民志愿军出国作战75周年,来自祖国各地的39军后代们聚集在中朝口岸英雄的城市---丹东,在当年父辈出征的地方举行纪念活动。这是39军后代组织较大规模的的集会,由于我身体不好,加上路途较远未能参加,我们家由我的哥哥杨星光代表。我则是在家中用手机网络连线、通过图片、视频和文字即时了解纪念活动的情况:后代们举办了纪念会,共同回顾了抗美援朝战争的艰辛历程,缅怀父辈的英勇事迹;他们向志愿军烈士纪念塔敬献花篮、祭奠英灵,替我们大家圆了多年的心愿;他们参观了抗美援朝纪念馆,深刻感受到心灵震撼和强烈的历史共鸣;他们高举红旗列队走上鸭绿江断桥,重温那段生与死、冰与火交织的难忘岁月,我在异地也是感觉身临其境、肃然起敬、心潮澎湃。</p> 今天我们回首39军父辈们抗美援朝的辉煌战史,追忆父辈们在为世界和平做出的突出贡献,为的是让红色基因跨越时空,革命薪火代代相传。随着部队调整改革的推进,虽然,39军在解放军的编制中消失了,但是,这支英雄部队的辉煌战史并未远去。传承是对老一代最好的纪念,39军的二代们大都进入古稀之年,我们要争取时间,多多撰写回忆文章,有责任把父辈的丰功伟绩留给子孙后代,通过组织活动和各种形式的宣传,延续他们不朽的精神。让大家都知道我军曾经有过一支能征善战、威名四海的常胜军,让伟大的抗美援朝精神继续发扬光大。 <p class="ql-block"> 最后,我用39军后代,原解放军215医院政委姜兵的“感怀”一诗,来结束这篇文章:</p><p class="ql-block"> 秋风飒飒江水清,断桥触目意难平,</p><p class="ql-block"> 先辈出师惊世界,后人云集聚边城。</p><p class="ql-block"> 王牌对阵铭军史,常胜军威岂自封,</p><p class="ql-block"> 劝君谨记前朝事,息争止武莫称雄。</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谢谢照片的拍摄者和网络图片</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