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原以为从江苏的省会城市南京到安徽的滁州,除了要乘地铁一定要乘长途客运车了。我想象的长途客运站是这样的:简陋的长途客运站,大家都先要到窗口买票等待发车,到发车时间后老乡们提着大包小包挤上拥挤不堪的长途车。其实我的想象完全错了。我们这两个70岁以上的老人,在南京每人花30元,办了金陵通公交卡,从此无论是乘地铁还是乘公交都不花钱了。我们乘地铁3号线到终点站后,过马路就是到滁州的公共汽车站。我们的运气好每次也没有等几分钟车就来了,据说是间隔20分钟。很少见到拿大包小包的老农了,不过享有免费乘车人居多,基本上还都有座位,凭着我们的金陵通公交卡也是免费,真是太惬意了。难怪来南京这个“六朝古都”的人这么多。 <div> 10月22日(星期三)一早我们搭公交乘地铁,没有多大功夫就到了灵谷寺。南京灵谷寺景区是钟山风景名胜区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自然风光优美,更集千年禅林、独特建筑与人文纪念于一体,值得探访。</div> 1.清圣祖御题《灵谷禅林》。 2.无梁殿,这是景区内最独特的建筑之一,建于明初,整个殿宇全部用巨砖垒砌而成,不用一寸木材、一根梁柱,是中国现存历史最悠久、规模最宏大的无梁殿建筑。 3.国民革命烈士之灵位。 4.灵谷塔:塔高60米,共九层八面,是景区的制高点。可以沿着塔内的252级螺旋楼梯登上塔顶,俯瞰整个钟山风景区的壮丽景色,尤其是秋季,层林尽染,非常美丽。 5.我们根本无力登塔,在塔下照了张小合影,吃了旁边斋馆里的素菜包子就离开了。 6.松风阁,在明清时期是灵谷寺的律堂,为寺内僧人修行的重要场所。到了民国时期,为纪念北伐战争中牺牲的将士,在灵谷寺旧址修建国民革命军阵亡将士公墓。原有的律堂被拆除,在其原址上,由美国建筑师亨利·墨菲设计,于1931年动工,1933年建成了这座“革命纪念馆”,用于陈列阵亡将士的遗物<br>。新中国成立后,这座建筑被改名为“松风阁”。<br><br> 7.这株百年桂花系“波叶金桂”,高10余米为三级古树名木,被誉为金陵桂花王。十多年前我和兵团战友曾来过这里,我们分别站在花坛上留了影,她太喜欢这桂花的香味了。十多年后故地重游,树更茁壮了,人当然是更老了。 8.随后我们来到中山陵。中山陵的魅力在于其深厚的历史底蕴、独特的建筑艺术以及优美的自然环境,那天来参观的人又不少。 9.孙中山先生于1925年3月12日在北京逝世。他生前曾表示希望安葬于南京紫金山。陵墓工程于1926年启动,1929年6月1日举行了隆重的奉安大典,孙中山先生的灵柩正式迁葬于此 。1961年,中山陵被国务院列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0.陵门是中山陵的“精神之门”。它不仅是建筑序列的开端,更是理解孙中山先生革命理想的一把钥匙。 11.孙中山先生的亲笔题字“天下为公”这是中山陵最具代表性的标志之一。人们纷纷在这里留影。 12.从中山陵宽阔的石阶底部向上仰拍,展现了博爱牌坊以及络绎不绝的登山人流,中山陵作为国家级纪念圣地的宏伟、庄严与高人气。 13.晴朗的蓝天和钟山茂密的森林,整个陵区绿意盎然,体现了“天人合一”的设计理念,环境极为清幽。已经是近在咫尺了,可是爬不上去了。 下午我们来到南京博物院。参观博物馆应该也算是我的一个小爱好了,但是我知道在外地不能那么随心所欲,就定了一个含金量较高的南京博物院。 14.那天既不是节假日也不是双休日,没有想到这里会有这么多人,而且年轻人居多,他们都在休年假还是根本就不用去上班? 15.如今博物馆热,展室里面的温度更热,拥挤的人群让人无法看展,只得恋恋不舍的离开了。 16.临出门时再给南京博物院留个影。 17.南京小菜园的午餐。 18.南京小厨娘的晚餐。 在我的印象中徽派建筑应该是白色的墙壁与青黑色的瓦片形成简洁而强烈的对比,在青山绿水的映衬下,如同一幅幅水墨画。我们住在安徽滁州的镇里,一间徽派建筑的房子也没有看到。 19.这是我在我表弟家照的对面的房子33层。他家住的房子是22层,如今一个镇上的房子都盖得这么高了。 20..这是他家的小区,非常清净,满园都散发着桂花的香味。 21.我们遛弯来到马路对面的宾馆。 22.宾馆的规模不小,建设得富丽堂皇。 23.有点儿像教堂了,只有工作人员,看不到顾客。 24.室外1000多米的游泳池。 25.临走我又照一张宾馆对面的楼群。一个镇就有这么多的楼房,其实挺不简单,但是住户太少缺乏烟火气息,如今被称为“鬼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