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塘——一次兴之所至的古镇神游

黄山一叶

<p class="ql-block">说来奇怪,这段时间,大约因做国庆游视频吧,老是想起西塘,还想起古镇里那个与众不同的“中国纽扣博物馆”。景德镇与瓷器,宜兴丁山与陶器,或者是温州柳市与小电器,等等的都有必然联系,西塘与纽扣有啥关系呢?卖个关子,容我后面再说。</p><p class="ql-block">或许是嘉兴地区人的特殊本领使然?他们会硬生生在地区与商品间建立联系,创建市场,让海宁与皮衣、濮院与羊毛衫等等(本来不是产地,却名声大噪),成为必然联系。</p><p class="ql-block">反正我回想西塘之旅,首先想到的不是它的桨声灯影、瓦屋粉墙,而是那个纽扣博物馆里千奇百怪的纽扣。</p><p class="ql-block">然后,才像老牛反刍,开始一点点回顾几年前的那场嘉兴之旅。</p><p class="ql-block">2020年国庆心血来潮,独游了一次浙东宁波,21年国庆长假,我又按捺不住,独往本省东北的嘉兴。</p> <p class="ql-block">首先,我要吐槽一下我们现在的公共交通。说实话,进步处是真的进步了,市内公交四通八达,票价只有两块。(老人减半)。但是,不方便的地方是太不方便了: 跨地市,几乎没有公交了。新市紧挨桐乡,过去通航通车,现在呢,却没有公车了。打嘀嘀去西塘,要几百块。打到桐乡摆渡过去,或者坐高铁到嘉兴也可以,又太费时了。</p><p class="ql-block">纠结烦恼之时,突然想起莫干山去西塘,有直达的旅游大巴。携程上一查,果然有,而且可预订车票。于是订了车票,连西塘的住宿酒店也订下。</p><p class="ql-block">到10月2号那天,先到莫干旅游中心,再去西塘。虽然有点曲线救国的味道,欲东行而先西走,毕竟是一步直达,在车上打打瞌睡,看看手机,等车子停下,已经是西塘古镇外面的车站了。</p> <p class="ql-block">往古镇景区走,先去找我预订的酒店。手里拎着行李箱,自然不能游玩,何况此时已是傍晚,得先找住处。钻弄堂,跨古桥,很快就迷失了,于是我开了步行导航。在一个古老的地盘使用最先进的通讯工具,像用无人机对付阴沟里的地鼠,似乎没有用处。只好问店铺里的商家。走上几十步,又迷失方向,再问弄堂里的本地人。于是发现,这西塘不像乌镇,原住民都在景区里面。他们的嘉善口音,有点接近上海话,“阿拉”“伊拉”的,我都能听得懂。最后在他们的指点下,我找到了那家酒店——呵呵,分明是一家弄底的街道旅社!进去一看,一个公用的洗衣机放在门口,占了半个通道。老板娘穿着花睡裤,满头烫发夹子,给我登记,递过房卡。我自然不计较,找到房间,放了行李出门。</p> <p class="ql-block">到街上,先找饭店填肚子。按理说出门旅游要吃好,吃有特色的,可是这里离我们老家几百里,有啥我没吃过的美食?连副食品牌都差不多。往小店橱窗里看看,姑嫂饼芡实糕啥的,与乌镇的一样。为省时间,我吃了碗面条,浇头嘛,选了牛蛙。嘉善田地多,牛蛙估计也不少。</p><p class="ql-block">吃了逛街,看夜景。西塘的夜景,与乌镇南浔等水乡古镇有什么区别吗?还别说,真有。乌镇南栅或者西栅,都是长长的一条,沿河老屋绵延不断。西塘不一样,它河流密布,有9条河道在镇区交汇,把镇区分划成8个板块,众多的桥梁又把水乡连成一体。古称“九龙捧珠”、“八面来风”。比较而言,乌镇的特色在街里,在店铺,在茅盾故居与木心纪念馆。而西塘的特色在河港与桥梁,在无数的弄堂,<span style="font-size:18px;">上了灯,四处看,真是宛如仙境一般。</span>它给你拍摄夜景提供更多的角度,更多的取景地段——可惜,我没有单反相机,只有一只老旧的华为手机。再说,我也没有那种搞摄影的兴致,没有拍了美照发朋友圈,博人点赞的爱好。我拍了几张自己看看,就只顾往前走。</p> <p class="ql-block">那么,我去老街找什么呢?</p><p class="ql-block">是随着人流轧马路看街景看人头?或者这边饮料店喝个奶茶,那边酒吧听个摇滚?或者这里那里看个字画、酒坛、瓷器、金银等等的?</p><p class="ql-block">一路走去,一路看过去,心里想着,还是要找真正属于西塘的东西。本来自己就是水乡人,不是来自北方草原、西部高原,也不是来自都市,不为那小桥流水,不为那蒲柳人家而来。于是,我找到了米行埭、灯烛街、油车弄、柴炭弄、石皮弄。石皮弄该是西塘最窄的老弄堂了吧!走进去,我想起三十多年前与两个诗友游历水乡古镇,在双林,晚上,我们专门去走菩提弄,数里边的青石板。此刻在幽深狭长的石皮弄,我找到了当年的感觉。</p><p class="ql-block">从窄弄出来,我到了那个叫做“烟雨长廊”的廊桥。这个地方是可以拍照留念,拍出一点西塘特点的。可是我的手机缺点滤镜效果,还是算了。我只是在廊桥上想到了一个嘉善人,多年前与我一起去参加省民协会议,他拿出他搜集的嘉善田歌。那田歌,正是西塘的一个特色。</p><p class="ql-block">转了一圈,总觉得收获有限,我于是想着,找个本地人聊聊天。西塘人住在景区里,不是正好可以接触了解?</p> <p class="ql-block">西塘的原住民都在景区里不假,但是街上拥来涌去的,全是外来游客。本地人应该在一条条大大小小的弄堂里。此刻我不想去里弄。走累了,在河边一处休息,发现有个老者在钓鱼,就凑上去,与之聊天。灯影下,老人瘦小,镇定,一身灰色旧工作服,一副姜太公似的悠闲,因此我得以与他搭话。我运气好,老人挺健谈。手持钓鱼竿,滔滔不绝地诉说自己。</p><p class="ql-block">他说他住在对面的弄堂里,老伴走了,一个人<span style="font-size:18px;">退休无事,出来戒戒闲气。他说他其实不是土生土长的西塘人,年轻时候讨生活,从温州出来,看这里田地多,留下来了。他说在西塘,有很多他这样的外来人员,奔着这里田地多有饭吃而留下,繁衍后代。有趣的事,他跟我说的,是夹生的西塘话,我听得出来。他说他的儿子孙子们,才是真正西塘人,在新城买了新房子,搬出去了。敢情有名如西塘,后代们也不喜欢住在这里。毕竟现在是汽车时代了,年轻人不稀罕那些交叉纵横的河港,也不稀罕古桥的美丽。他们栖居要的是方便,而不是诗意。</span></p> <p class="ql-block">我在西塘过了一夜,第二天上午去看了些古建筑,看了那个在“薛宅”的纽扣博物馆。为小小纽扣搞一个博物馆,我闻所未闻,因此兴致勃勃看了。</p><p class="ql-block">纽扣跟西塘古镇有什么关联吗?进馆参观后,谜底揭开了。</p><p class="ql-block">西塘素来有“纽扣之乡”之美称,其下属的大舜村年产纽扣几百亿枚,占全国产量近一半。博物馆设立于此,旨在展示这一地方产业的历史与文化。</p><p class="ql-block">博物馆分上下两层,我看了五个主题展区:一展古代纽扣:从原始社会到唐代的带钩、金属纽扣等,反映纽扣从无到有的发展过程。二展近代与现代纽扣:呈现宋至明清时期纽扣的多样化,包括布纽扣、盘花扣等,其中旗袍盘扣的制作工艺是亮点,好看。三展贝壳纽扣:现场演示传统贝壳纽扣的制作流程,从冲剪到抛光,还原手工生产场景。更好看。四展中国结:大片红色,展示纽扣在服饰中的装饰功能及文化寓意,好不红火热闹。</p><p class="ql-block">最后是观赏了镇馆之宝,也是馆内陈列世界最大的“纽扣王”,巨大无比,据介绍直径1.8米,重420公斤,由泰国红木雕刻而成,看了令人咋舌,惊叹。</p><p class="ql-block">看这纽扣馆,跟看西塘夜景一样,眼花缭乱,目不暇接。以致在几年后 ,在想起西塘时,脑海里竟首先出现琳琅满目的纽扣。</p><p class="ql-block">最后得说说回程了。我是一站一站摆渡回来的。先是从西塘到了嘉兴。我给诗人伊甸发了微信。伊甸是认识几十年的老友了,是一个有古道心肠的人,他得信立刻打我视频,让我原地不动,然后开车过来接我,带我去吃饭。席间送我他的新诗集,相谈甚欢。然后又陪我夜游嘉兴月河老街。</p><p class="ql-block">嘉兴回来又到桐乡,表弟又设宴款待。他干脆把舅舅舅妈与弟妹都叫上,一家人热热闹闹聚了一回。</p><p class="ql-block">最后,第二天表弟又驱车,把我送到新市,直到我上了回家的班车,结束这几天的嘉兴之旅。</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right;">2025,11,10</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