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弹一星故事汇 三、中国原子弹之父钱三强(下)

科技老人

<p class="ql-block">  6.当主人翁 主动做事 </p><p class="ql-block"> 回到祖国后,钱三强的脑海里装着的全是用自己学到的才智,如何帮助祖国强盛,免受外敌凌辱欺负;如何帮助祖国制造出原子弹,敢于跟敌人叫板抗衡。这种信念、志向和行动,后来主导了他的人生。</p><p class="ql-block"> 回到祖国后,最让钱三强感动的是遇到了很多知心领导,帮助他解决了很多具体困难,激越着他必须付出实际行动,必须取得惊天动地的成果。</p><p class="ql-block"> 回到祖国后,钱三强马不停蹄,不讲条件,以主人翁的姿态,脚踏实地,主动工作,主动做事,绝不坐等要,绝不眼高手低。</p><p class="ql-block"> 既然培养专业人才很重要,那就先从现实做起,从基础事业做起,从培养专业人才做起。他开始在北平研究院原子学研究所工作,同时在清华大学任教,着手培训原子核科学干部和筹备建立实验室,抓紧建设人才的培养。 </p><p class="ql-block"> 缺少实验用的设备材料,钱三强和夫人何泽慧两个年轻人,骑着两辆自行车东奔西跑。在旧货市场寻找一切可用的五金器材、旧电子元器件。国内根本没有现成的仪器设备及相应的工业基础,西方国家又对我国实行封锁禁运。面对困难,他们团结王淦昌、彭桓武等科学工作者,群策群力,自己动手,先研制有关仪器设备,后开展科研工作,带动培养出一大批优秀人才。</p><p class="ql-block"> 1949年3月,党中央决定派一个代表团到法国巴黎去参加保卫世界和平大会,钱三强被国家推举为代表团成员。他得知后,立刻就想到:借着巴黎开会的机会,委托自己在法国的老师约里奥·居里教授帮助定购一些科学仪器、器材、图书、资料等。当钱三强把这个想法跟领导提出后,又有些后悔,因为战争还在继续,国家经济和人民生活还很困难,要拿出外汇购置仪器图书实非易事。谁知周恩来总理对这件事很支持。从国库里仅有的30万美元中硬挤出来5万美元交给了钱三强。</p><p class="ql-block"> 捧着这些新旧不一的钱币,令钱三强激动不已。</p><p class="ql-block"> 钱三强强烈的报国之心,积极工作的热情,科学的工作态度,颇受人们的称赞、敬佩、尊重,得到了党和国家的关怀和器重。1949年的开国大典,他荣幸地登上天安门,享受了莫大的幸福。</p><p class="ql-block"> 1950年5月19日,毛泽东亲自批准,在北京成立了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推举钱三强任所长。中国的核研究机构就这样有了雏形。再后来,钱三强参与了中国科学院的组建工作,为中国原子能科学事业的创立、发展奠定了基础。</p><p class="ql-block"> 7.善于提出课题</p><p class="ql-block"> 钱三强回国后,1954年就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很了不起,因为那时入党很难。政治挂帅让他深得党的信任。</p><p class="ql-block"> 钱三强思想活跃、善于提出工作课题,热情高、组织能力强,敢于做事,敢于担当。1949年,钱三强就起草了《建立人民科学院草案》,为成立“中国科学院”奠定了基础。</p><p class="ql-block"> 钱三强是中国实施原子能研究这盘大棋的具体策划、设计师。他高瞻远瞩,科学规划,我国研制原子弹、氢弹的具体课题,方案设计,都是钱三强亲自主持完成的。倘若换一个人,恐怕都不知道该从哪里下手。</p><p class="ql-block"> 他布局分工很全面,很细致。王淦昌搞实验物理,彭桓武搞理论物理,黄祖洽和于敏搞氢弹。他考虑周到,从理论设计到工程应用、原料化工、电子控制,没有短板,都配齐了,而且每一步都走得很合适。</p><p class="ql-block"> 在选用人才方面,钱三强知人善任。不少参加核武器研制的“两弹一星”功臣,都是他大力推荐的。 他亲自调度人员,根据特长进行任务分配,外行人根本做不来,可谓功不可没。</p><p class="ql-block"> 钱三强精神振奋,除了担任原子能研究所所长外,还分别担任了中国科学院副秘书长、科学院计划局局长、二机部副部长,全身心地忘我地投入原子能事业的领导和统筹工作。</p><p class="ql-block"> 毛泽东也是真有眼光,刚开始想搞子弹时就选对了人。 </p><p class="ql-block"> 8.迎难而上 攻克难关</p><p class="ql-block"> 我国研制原子弹初期,曾求助过苏联。苏联为了强化社会主义阵营,还真有一点想帮忙的意思,曾派来了不少专家进行技术指导等。尽管不让我们接触他们的资料、图纸、实物,可听听他们的讲课,去苏联看看一些现成的东西,还算勉强。然而,1959年6月20日,苏联忽然来信,突然翻脸了,拒绝提供原子弹教学模型和技术资料。8月23日,苏联又单方面终止两国签订的国防新技术协定,撤走了全部专家,甚至连一张纸片都不留下,还讥讽说:“离开外界的帮助,中国20年也搞不出原子弹。就守着这堆废铜烂铁吧!”</p><p class="ql-block"> 中央决定完全靠自力更生发展原子弹后,已兼任二机部副部长的钱三强担任了技术上的总负责人、总设计师。他像当年居里夫妇培养自己那样,倾注全部心血培养新一代学科带头人。面对一无所有的客观条件,钱三强迎难而上,毫不畏缩。从理论研究,人员协调,活动筹划,材料设备的研究制造,将每个环节都落到实处。</p><p class="ql-block"> 面对困难,主管领导聂荣臻元帅给钱三强打气,坚定地说:“我们只能依靠自己的力量来研究,来攻克原子弹,还有氢弹方面的尖端科学技术问题。我们一定要争取在国庆15周年前后爆炸我国第一颗原子弹。对于人员的选定,全由你负责点检,点到哪个单位,都不准打折扣。”</p><p class="ql-block"> 在领导的大力支持下,钱三强先后推荐了不少科技能人。很快,钱三强领导的原子能研究所成为“满门忠烈”的科技大本营。钱三强与中国的很多科学家一起,组成的核武器攻关小组,隐姓埋名,分工合作,四处奔波,联合全国多家科研技术单位的工程技术人员全方位攻关。</p><p class="ql-block"> 后来,除了获得“两弹一星”功勋奖章的23位科学家外,更有若干人荣获不同称号,获得不同级别的奖励,比如女豪杰王承书。经过四年努力攻关,钱三强领导的核武器攻关小组,接连解决了所有的关键课题。研究成功包括扩散分离膜,六氟化铀,点火中子源等,保障了原子弹按照计划爆炸成功,并为氢弹研制做好了准备。</p><p class="ql-block"> 9.开发原子能 造福人类</p><p class="ql-block"> 钱三强带着世界级的科研成果,开拓着中国的原子能事业。他担任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所(后为原子能所)所长后,在苏联专家没有撤走之前,领导建成了中国第一个重水型原子反应堆和第一台回旋加速器。</p><p class="ql-block"> 这两项都属于高精尖,用原子能服务人类的科学制造技术,使我国的堆物理、堆工程技术、放射性同位素制备、高能加速器技术、受控热核聚变等尖端科研都开展起来,这在当时已经非常了不起。原子能反应堆是使原子核分裂,维持链式反应的一种装置,是当时利用原子核内部能量的主要形式。所谓原子能反应堆,说得通俗一点,就好比是一个发电机用的大锅炉,依靠煤炭的燃烧,生成高压水蒸气,利用高压水蒸气,推动蒸汽轮机运转,进而带动发电机发电。原子反应堆与之不同的是,它不用煤炭做燃料,而是依靠原子反应堆释放出的热能实现机器运转。这个反应堆释放出的热能,可以用来发电,作为轮船,火车,飞机等的动力装置。现在我们常常说的核发电、核潜艇、核动力航母等,利用的就是原子能反应堆。我国刚开始建造的第一座原子能反应堆带有实验的性质,主要用途是进行科学试验和制造同位素。它是用铀做燃料,用重水做慢化剂和导热剂,所以叫实验性重水型反应堆。它的建成是中国开始跨入原子能时代的标志。</p><p class="ql-block"> 再说说回旋加速器,听起来学术气十足,但其实离人们的生活并不遥远。其中一大应用就是医疗领域。可它的奥秘很多,设计起来非常难,将它制作成功更加很难。比如 其中的主磁铁重达几百吨,加工、装配精度不得超过0.05毫米。如果没有勇气去大胆想象,找不到合适的厂家、合适的加工设备,就没有成功的可能。可以想象,钱三强为此付出了多少心血。至于钱三强协助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科技大学建立起技术物理系、原子核物理系等,为中国核科学和核工业培养和造就了众多的人才,乃功德无量。</p><p class="ql-block"> 疾风知劲草,严寒知松柏。1964年10月16日,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作为一个有强烈爱国心的钱三强,捧着毛泽东著作,心情翻江倒海。毛泽东思想武装他战无不胜。</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