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学习三个月的作品</p><p class="ql-block">我第一次拿起毛笔,手是抖的,心也是颤的。墨汁刚碰上宣纸,就洇开一大片,像一团化不开的夜。那时我站在桌前,连呼吸都不敢太重,生怕一不小心就把字写“死”了。如今再看那张举着“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的照片,红衣映面,镜片后的眼神却多了一分笃定。原来笔锋未稳时,最动人的不是字,而是那份愿意从零开始的勇气。</p> <p class="ql-block">一年光景,说长不长,说短也不短。当初连握笔姿势都要反复纠正的手,如今已能稳稳撑起一副对联。“福门万事兴,喜居千秋旺”,八个大字摊在眼前,纸面还泛着新墨的光泽。屋里贴着春联,墙上挂着奖状,年味还没散尽,我心里那股劲儿也一直没松。每逢年节,邻居总会来讨个“福”字,我笑着应下,提笔时才发觉——原来不知不觉中,书法已成了我生活里最自然的仪式。</p> <p class="ql-block">今天临的是智永的《千字文》。长卷铺开,一字一句,如溪流缓缓淌过心田。这帖字我临了又临,总觉得自己像在爬一座看不见顶的山。可每写一遍,就多一分体悟:那一撇如风拂柳,一捺似刀斩雪,起落之间,皆是古人呼吸的痕迹。墙上挂满了习作和证书,我不常回头看,但知道它们都在那儿,像一串脚印,标记着我走过的路。</p> <p class="ql-block">郑老师是我师傅。第一次见他,是在一个秋阳微暖的午后,他站在书房里,提笔写下“与古为徒”四个大字,墨香扑面而来。那一刻我就知道,这个人,会改变我的人生。他是严师,也是引路人,从执笔到运腕,从临帖到悟道,一字一句,倾囊相授。我作为他的入门弟子,不敢懈怠,也不敢轻言放弃。每当夜深人静,笔尖触纸沙沙作响,我总想起他说的那句话:“写字如做人,笔正则心正。”那些荣誉与头衔,不过是路上的石子,真正沉甸甸的,是他那一声声不厌其烦的教诲。</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