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知识点第455篇化学与生活揭秘富氧水的真相

旺旺化学

<p class="ql-block">  市面上售卖的富氧水,打着“高科技”“健康饮水新方式”的旗号,悄然走进了消费者的日常生活。瓶身标签上醒目的“富氧”二字,搭配“提升活力”“抗疲劳”“补氧养生”等宣传语,令人不禁心动。然而,这瓶中之水,真能如其所言,为身体注入澎湃氧气吗?还是只是披着科学外衣的营销噱头?</p> <p class="ql-block">  所谓“富氧弱碱性水”,宣称通过“尖端锁氧技术”使水中溶解氧含量达到普通水的6至10倍,饮之可“补氧提神、改善代谢”。然而,这一理念早已引发行业专家的广泛质疑:喝水真能补氧?其科学性与安全性究竟如何?我们需拨开迷雾,直击本质。水的核心功能在于促进循环、增强代谢、排除废物、调节体温与维持血容量,而非充当氧气载体。所谓“补氧功效”,实则是一个误导消费者的伪命题。</p><p class="ql-block"> 诚然,在密封加压条件下,通过人工向纯净水中充氧,确实可短暂提升溶解氧含量。但一旦开启瓶盖,瓶内压力骤降,氧气分压随之回落,超出该温度下溶解度的氧气便会迅速逸出。细看开瓶瞬间冒出的气泡,正是氧气逃逸的明证。待水倒入杯中、入口入胃,残存的氧气早已微乎其微,根本无法实现所谓的“补氧”效果。更何况,健康人体通过正常呼吸摄取的氧气已完全满足生理需求,无需额外“补水补氧”。</p><p class="ql-block"> 人体摄取氧气的主要途径是肺部呼吸,而非消化道。人非鱼类,不具备通过肠道吸收水中氧气的生理机制。尽管有研究提出“高浓度氧可通过消化道黏膜渗透吸收”的假说,但该理论尚无充分实证支持,也未被主流科学界认可。口腔与胃肠道虽可微量接触氧气,但吸收效率极低,难以对血氧水平产生实质影响。因此,依赖饮水补氧,在生理学上本就站不住脚。</p><p class="ql-block"> 综上所述,市面上大肆宣传的“弱碱水”“富氧水”等所谓功能水,多是以健康为名的概念炒作。其所宣称的调节体质、抗疲劳、增强免疫力等功效,缺乏严谨科学依据,实为营销话术的产物。广告中的夸张表达与虚构功效,极易误导消费者。面对此类“功能水”,公众应保持理性,审慎选择,切勿为虚幻概念买单。</p><p class="ql-block"> 2014年12月31日,国家卫健委发布《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包装饮用水》,明确规范市场秩序。根据规定,自2016年1月1日起,禁止使用“富氧水”“小分子水”等误导性名称命名包装饮用水。同时要求:凡添加食品添加剂的包装水,须在产品名称旁清晰标注“添加食品添加剂用于调节口味”等提示。包装水命名必须真实、科学,不得以水中的非主要成分进行命名,彻底终结“概念水”的乱象。</p><p class="ql-block"> 温馨提示:对于绝大多数健康人群而言,日常饮用最安全、最经济、最健康的饮品,莫过于一杯清澈的白开水。无需追逐花哨概念,回归饮水本质,才是真正的健康之道。</p><p class="ql-block">望亚玲写于2025年11月9日下午12点零6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