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做边记之培养孩子

MMCC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老大进初中后,已经没有再多的时间允许我跟她做交流,每天就是两点一线的接送。于是把精力重点放在老二身上。总能看到他们同一年龄段的相似,但也有很多的不同。最近总是在反思对他们的培养,反复在思考一个问题,我们到底要把孩子培养成什么样子?或者说我们培养他们的目标是什么?</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这两天的感悟是,养孩子不是为了让他们长大后复制我们的路,而是帮他们长出自己的翅膀。真正要培养的,其实是三种能力,对应三个目的:一是学习能力,让他们离开学校也能主动求知;二是生存能力,离开父母也能稳稳地过日子;三是悦己能力,不管有钱没钱,都能在平凡日子里找到属于自己的小欢喜。</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学习这事儿,不该在毕业那天就停下。我常和孩子说,学校教的是知识,生活教的是智慧。小时候他写作业我陪着,后来慢慢放手,让他自己安排时间、查资料、解决问题。有一次他为了一项科学小实验查了整整三天资料,连饭都顾不上吃。那一刻我知道,他不是在完成任务,而是在“主动学”。学习能力不是逼出来的,是被好奇心点燃的。我们能做的,就是在他们眼里还有光的时候,别急着吹灭它。</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生存能力,不是非得让孩子去捡垃圾、吃苦头,而是让他们知道:生活有它的规则,也得靠自己去应对。从六岁开始,我就让他自己整理书包、穿衣服、做简单的早餐。十岁那年,他第一次用零花钱买菜回家煮了一锅不太咸就是太淡的面,我却吃得特别香。现在他能独立安排作息、管理零用钱,甚至在我不在家时照顾好自己。这些小事,都是在悄悄告诉他:你有能力,过好自己的日子。</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悦己,是我最看重,也最难教的一课。这个社会总在告诉孩子——你要优秀,你要成功,你要赢。可我想告诉他:你不必一直赢,也可以很开心。周末我们一起去菜市场,他喜欢挑颜色最亮的水果;下雨天窝在沙发上看老电影,他会笑出声;花五块钱买个泡泡水,能吹一整个下午。这些时刻,他不需要名牌、不需要掌声,也能发自内心地笑。这才是真正的富足——不是钱包有多鼓,而是心里有多轻盈。</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养孩子,说到底是一场慢慢放手的旅程。我们一边做,一边记,一边学着不做“完美的父母”,只做“真实的陪伴者”。希望有一天,他走在自己的路上,不怕停,也不怕变,因为早已拥有学习的本能、生存的底气,和取悦自己的本事。</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