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笔者2025年8月2日拍摄于美国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span></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font-size:20px;">《博物馆记事》</span></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font-size:20px;">梁 柏</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博物馆”一词,由希腊文的“缪斯”演变而来。“缪斯”是希腊神话中掌管科学与艺术的女神。分别掌管着历史、天文、史诗、情诗、抒情诗、悲剧、喜剧、圣歌和舞蹈,代表着当时希腊人所有的人文活动。</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公元前的某世纪,在希腊的特尔费-奥林帕斯神殿里,有一座收藏靠战争掠夺的各种战利品的宝库,被视为人类早期博物馆的雏形。</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公元前3世纪,年仅32岁的马其顿王亚力山大去世,其部下托勒密·索托建立了新王朝,在埃及的亚历山大城创建了一座专门收藏靠继续征战掠夺来的文化珍品的“缪斯神庙”,被公认为是人类历史上最早的“博物馆”。在其后相当长的时间里,博物馆成为只供皇室或少数富人观赏奇珍异物的收藏室。 </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从罗马帝国的铁蹄踏进希腊开始,掠夺的战利品转入宫廷、寺院及王公贵族的家园里,珍物变成贵族私产。中古世纪的欧洲基督教寺院成为保存艺术珍品和文物的场所。十六世纪的大航海时代时,私人搜集珍物兴起,古代的“博物馆”呈现出多种形式。到了十七世纪时,私人收藏家开始公开其珍藏文物供一般民众参观,私人博物馆以及公共性博物馆相继成立。直到1753年,大英博物馆的建立,成为了全世界第一个对公众开放的大型博物馆。各个帝国的博物馆里挤满了连骗带抢来的艺术珍品以及昂贵文物。</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掠夺源于人性的贪婪和人之初的“恶”。人类从“该隐杀弟”开始,就将本能的占有和杀戮,不断的“发扬光大”。古老的各个帝国之间的征战从未停止过。到15世纪至17世纪的大航海时代,雨后春笋般涌现出来一批专业“强盗”。比如:葡萄牙、西班牙、荷兰、英国等航海发达的国家,以惊人冒险精神,以发现新大陆的名义、在那个貌似“文明”的东西掩盖下、以极其野蛮的方式强行掠夺。(比如,那些著名的哥伦布、麦哲伦、达·伽马、库克船长们)。加上各各帝国无休止的征战,对艺术品的掠夺升级为浩劫版。但也有各别比较讲究的君主(比如法国的路易十四)掏空国库购买了大批包括伦勃朗在内欧洲各种流派的绘画,这属于体面的购买。但到了1798年,拿破仑搬进卢浮宫时,他把几千吨的艺术品从所有被征服的国家运到了巴黎。亨利四世用13年功夫建造的长达300米巨大的长廊里布满了拿破仑掠夺来的艺术品。二战时期德国纳粹党魁们更是疯狂到极致,成批成批的文物、艺术珍品遭到毁灭性的掠夺。</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笔者想起2020年在敦煌、在1650《文明的回响》展厅里,当看到大量真迹均为从被英国、法国博物馆收藏而复制过来的展品时,不得不想起那个120年前的王圆篆(一个不识字的王道士),敦煌石窟的罪人,自1905年至1915年期间,先后有英国人斯坦因、法国人伯希和及日本人桔瑞超、吉川小一郎、俄国人鄂登堡等纷至沓来,他们用低廉的价格从王道士手中骗购古文献资料近四万件。但不管怎么说,人家是花钱来买。但因他王道士使几万件宝物被掠夺殆尽,因他中国古代灿烂文化惨遭破坏却是不争的事实。另有一种说法,认为因他(王道士)让世界更早的了解了中国的敦煌,使敦煌艺术在世界发扬光大。这看上去像是一个好的评语,但因他(王道士)弄丢了老祖宗给后人留下的宝贝,还是不争的事实、是地地道道的“败家”。但话说回来,当年王道士发现藏经洞时,多次上书朝廷,请求保护,石沉大海、没人理睬。朝廷哪里有空管这等事,人家大清,几百年间,什么也没干。只做一件事,换皇帝。阴谋、政变、杀戮。和百姓有关的事,一定是民不聊生与血雨腥风;和百姓无关的事,要属紫禁城里的太平盛世、大故宫内的歌舞升平。这样看,还怪不到人家王道士了。</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至今,世界上47个国家中的218个博物馆中有164万件中国文物仍流落“异乡”,“回家”无望。</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如今,当走进世界各大博物馆时,总会有一种莫名的感觉,眼前的一切会不会是被“偷”、被“骗”、被“抢”来的。甚至会产生怀疑,看到的是真迹、还是赝品。</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前段时间,惊闻卢浮宫多件馆藏文物被盗。有网友发声,反正都是“抢”来的,再被“抢”走,“抢”来“抢”去呗。真真是悲剧重演。</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纵观人类“博物馆”之历史,清晰可见。贪婪的人类,在丛林法则的“游戏”里、在强者的掠夺成性中,一座座“博物馆”在刀光剑影中建立,一件件“珍物”都浸满了淋漓的鲜血。全人类最美的艺术品以及价值连城的文物时时刻刻处在或被偷来抢去、或被骗走占有、或被毁灭殆尽的水深火热之中。</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比如:那尊全世界最美的 《断臂维纳斯》大理石雕塑,1820年2月希腊农民伊奥尔科斯在爱琴海的希腊米洛斯岛一座古墓遗址旁挖掘出女神雕塑,当时法国驻米洛领事路易斯·布勒斯特要以高价收买,但农民却把神像卖给了希腊商人并装船运走。法国领事当即决定以武力截夺。英国得知消息也派舰艇赶来凑热闹,混战中雕塑的双臂被砸断,维纳斯成了断臂女神。引来的几路"英雄"救美,却把美给弄残缺了。 时至今日,维纳斯也没有找到自己的那两只美丽的臂膀;如今,在法国巴黎的卢浮宫里,维纳斯恬静地向世人展示着这个星球上独一无二的残缺美。由于维纳斯们的进驻,博物馆俨然成为了艺术圣殿。</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比如,在意大利佛罗伦萨,二百多年美第奇家族和他的反对者之间多次争斗与战争杀戮中,米开朗基罗用四年创作的《大卫》,瞬间被反对者砸坏了胳膊,在美第奇家族再次复兴重返佛罗伦萨得以重新修复,昔日文明没有断层而重新得到关怀。如今,在意大利的佛罗伦萨学院美术馆里,米开朗基罗的《大卫》,无比伟岸的站在艺术舞台的中央,向世人展示着力与美的完美结合。</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至此,博物馆从皇室私藏到公共教育机构的演变,成为了真正意义上的“典藏人文自然遗产等的文化教育机构”。 </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如今,博物馆已变了模样,靠疯狂掠夺的时代已成为了历史,文明的精神风貌已成为常态,被有观点称博物馆是一座巨大的坟墓场里的团团妖雾已然散去,现代博物馆的增容与扩建,已没有了兵荒马乱与刀光剑影,以文明姿态出现的人类合作精神逐渐发扬光大。</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比如,20世纪60年代,埃及的距今已有2000多年历史的“丹铎神庙”,在修建阿斯旺水坝时,无力保护大量珍贵文物,于是决定将这些文物赠予美国。美国得到这些文物后,如获至宝,立即将它们整体搬迁至纽约大都会博物馆,历经十年,使得这些文物得以完好保存并供世人欣赏。</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比如,1978-1980年,美国阿斯特基金会投资130万美元,把中国苏州园林“明轩”完整地建造在纽约大都会博物馆的中国古典庭院里。被誉为中美文化交流史上的一件永恒展品。</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再看看下面这组数据:</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2023年9月28日,据新华社报道,美国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馆长马克斯·霍尔莱因表示,将向相关国家归还更多来自非法渠道的馆藏艺术品。 </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2024年5月28日,据美联社报道,美国28日向意大利归还约600件文物,其中包括古代青铜雕像、金币、镶嵌画和手稿,价值6000万欧元。其他一些被归还的文物来自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和一些知名的纽约慈善家,这些慈善家向博物馆捐赠的文物后来被证明是赃物。 </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2024年7月3日,美国大都会博物馆(MET)正式向柬埔寨政府归还了14件文物。</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这些举措,标志着博物馆已步入人类文明进步的正确轨道。</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现代博物馆的模样,长得越来越像艺术圣殿了,她不惧喧闹、不怕拥挤,伫立于大都市中心的繁华地带,与有活力的城市同呼吸、共发展。巨大的艺术洪流密不透风地融入进喧闹的城市生活之中,就像美国的哈佛大学、麻省理工(MIT)等学府,没有校门和围墙,她就散落在都市里的每个角落,与市民亲密无间,覆盖和笼罩整座城市,学术和艺术无处不在。</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印象中,有些国度及省份的博物馆和大学学府,大都会远离都市中心,在市郊找几块安静的地方,盖个大大的楼,安顿那些无价之宝。再给学府重新安装上钢铁校门和坚硬围墙,戒备森严的保安设置令人生畏。博物馆里没有了熙熙攘攘、没有了人头攒动,只有安静加安静,仿佛你也变成了出土文物;被结结实实围起来的大学也远离了市井、远离了烟火气。学术和艺术空气在城市的上空很稀薄。这是把她们弄走、躲得远远的结果…</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而地处闹市的博物馆,到访者会络绎不绝,人们会像逛公园般不停歇去看遍馆藏。历史、人文、艺术等巨大的信息量会不停歇袭来,人类文明进步的光芒会照耀四方。</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现在,世界上众多博物馆馆藏的许多艺术珍品背后都有一个个血淋淋的故事、都有不断被折腾的历史,为了国家的荣耀,国家的脸面,艺术和美被迫生活在不光彩的掠夺中……</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人类最多的故事一定深藏在那一座座古老、雄伟、神秘的博物馆里…</span></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注:1、部分文字.资料取自互联网;2、本篇图片为笔者在“美国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和“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拍摄的部分馆藏作品)</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笔者2025年8月1日拍摄于美国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附:《断臂维纳斯》笔者2016年7月15日拍摄于法国巴黎卢浮宫博物馆</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附:米开朗基罗的《大卫》(笔者2025年7月11日拍摄于意大利佛罗伦萨学院美术馆)。</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笔者2025年8月1日拍摄于美国纽约现代艺术MOMA博物馆)</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笔者2025年8月1日拍摄于美国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梵高《星月夜》</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笔者2025年8月1日拍摄于美国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 / 毕加索《亚维农的少女》/ 巴勃罗·毕加索(Pablo Picasso,1881年10月25日~1973年4月8日) / (西班牙画家、雕塑家,是现代艺术的创始人,西方现代派绘画的主要代表)。</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笔者2025年8月1日拍摄于美国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馆藏.高更的作品)</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笔者2025年8月1日拍摄于美国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梵高《星月夜》</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笔者2025年8月1日拍摄于美国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笔者2025年8月1日拍摄于美国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下图):《克里斯蒂娜的世界》作者:(美国)安德鲁·怀斯(Andrew Wyeth1917-2009)创作时间:1948年。</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笔者2025年8月1日拍摄于美国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毕加索作品 / 毕加索是当代西方最有创造性和影响最深远的艺术家,是20世纪最伟大的艺术天才之一。</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笔者2025年8月1日拍摄于美国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笔者2025年8月1日拍摄于美国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笔者2025年8月1日拍摄于美国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莫内的《睡莲》</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笔者2025年8月1日拍摄于美国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笔者2025年8月1日拍摄于美国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笔者2025年8月1日拍摄于美国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笔者2025年8月1日拍摄于美国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笔者2025年8月1日拍摄于美国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笔者2025年8月1日拍摄于美国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法国画家亨利·马蒂斯于1910年创作的布面油画《舞蹈》。</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笔者2025年8月1日拍摄于美国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笔者2025年8月2日拍摄于美国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笔者2025年8月1日拍摄于美国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笔者2025年8月1日拍摄于美国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笔者2025年8月1日拍摄于美国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笔者2025年8月1日拍摄于美国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笔者2025年8月1日拍摄于美国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笔者2025年8月2日拍摄于美国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笔者2025年8月1日拍摄于美国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笔者2025年8月1日拍摄于美国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笔者2025年8月2日拍摄于美国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笔者2025年8月1日拍摄于美国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笔者2025年8月1日拍摄于美国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笔者2025年8月1日拍摄于美国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笔者2025年8月1日拍摄于美国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笔者2025年8月1日拍摄于美国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 / 达利的作品《记忆的永恒》。萨尔瓦多·达利 (1904年-1989年) 著名的西班牙加泰罗尼亚画家,因为其超现实主义作品而闻名,他与毕加索和米罗一同被认为是西班牙20世纪最有代表性的3个画家。</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笔者2025年8月1日拍摄于美国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笔者2025年8月1日拍摄于美国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达利的作品《记忆的永恒》,也叫《记忆的坚持》、《软钟》。是西班牙著名画家萨尔瓦多·达利的代表作之一,完成于1931年,目前收藏在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笔者2025年8月1日拍摄于美国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笔者2025年8月1日拍摄于美国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笔者2025年8月1日拍摄于美国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笔者2025年8月1日拍摄于美国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笔者2025年8月1日拍摄于美国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笔者2025年8月1日拍摄于美国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毕加索的《镜前少女》。</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笔者2025年8月1日拍摄于美国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笔者2025年8月1日拍摄于美国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笔者2025年8月1日拍摄于美国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馆藏.马蒂斯的作品)</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笔者2025年8月1日拍摄于美国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笔者2025年8月1日拍摄于美国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笔者2025年8月1日拍摄于美国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笔者2025年8月1日拍摄于美国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笔者2025年8月1日拍摄于美国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笔者2025年8月1日拍摄于美国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笔者2025年8月1日拍摄于美国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笔者2025年8月1日拍摄于美国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笔者2025年8月1日拍摄于美国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笔者2025年8月1日拍摄于美国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笔者2025年8月1日拍摄于美国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笔者2025年8月1日拍摄于美国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笔者2025年8月1日拍摄于美国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笔者2025年8月1日拍摄于美国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笔者2025年8月1日拍摄于美国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笔者2025年8月1日拍摄于美国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笔者2025年8月1日拍摄于美国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笔者2025年8月1日拍摄于美国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 / 莫内的《睡莲》。</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笔者2025年8月1日拍摄于美国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 / 笔者在莫内的《睡莲》前。</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笔者2025年8月1日拍摄于美国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笔者2025年8月1日拍摄于美国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 / 从1962年开始,安迪·沃霍尔创作了著名的“金宝汤罐头”系列。</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笔者2025年8月1日拍摄于美国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笔者2025年8月1日拍摄于美国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笔者2025年8月1日拍摄于美国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 </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安迪·沃霍尔曾经谈到过可口可乐的伟大,称其是一种平等的饮料,因为街头的工人和美国总统,喝到的可口可乐都是同一个味道。梦露也是如此,不管是谁所看到的,都是那如花的笑颜。在沃霍尔的心中,艺术理应自由且平等。在无数的重复中,在成堆的头像、罐头、可乐瓶中,艺术逐渐人人有之。</span></p> <p class="ql-block">笔者2025年8月1日拍摄于美国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梵高《星月夜》</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笔者2025年8月1日拍摄于美国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笔者2025年8月1日拍摄于美国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笔者2025年8月1日拍摄于美国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笔者2025年8月1日拍摄于美国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笔者2025年8月1日拍摄于美国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笔者2025年8月2日拍摄于美国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笔者2025年8月1日拍摄于美国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笔者2025年8月1日拍摄于美国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笔者2025年8月1日拍摄于美国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笔者2025年8月1日拍摄于美国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笔者2025年8月1日拍摄于美国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笔者2025年8月1日拍摄于美国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笔者2025年8月1日拍摄于美国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笔者2025年8月1日拍摄于美国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 / 安迪·沃霍尔 (ANDY WARHOL,1928—1987) 对艺术界产生了重要的影响,他预示着我们对大众传媒形象的视觉感知会发生根本性的转变。在对名望和财富的追求中,沃霍尔把自己也塑造成一个大众传媒的超级明星</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笔者2025年8月1日拍摄于美国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 / 安迪·沃霍尔因梦露之死,创作了一系列梦露头像,其高识别性的图像,成为“波普艺术”的代表作。作品表达出了波普艺术的核心观念:即流行、吸睛,也模糊高雅艺术和大众消费的界限,让大众了解到了波普艺术。“我以商业艺术家的身份开始,而我也想以商业艺术家的身份结束。我曾经也做过那些被叫做“艺术”的东西,然后我进入了商业艺术界。做生意的成就本身,就是最令人着迷的艺术。” ——安迪·沃霍尔</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笔者2025年8月1日拍摄于美国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笔者2025年8月2日拍摄于美国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笔者2025年8月2日拍摄于美国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笔者2025年8月2日拍摄于美国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馆藏。(下图):《华盛顿横渡特拉华河》是德裔美国画家埃玛纽埃尔·洛伊茨于1851年完成的布面油画,描绘1776年12月25日美国独立战争中乔治·华盛顿率军夜渡特拉华河突袭特伦顿英军驻地的历史场景。</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笔者2025年8月2日拍摄于美国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笔者2025年8月2日拍摄于美国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笔者2025年8月2日拍摄于美国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笔者2025年8月2日拍摄于美国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笔者2025年8月2日拍摄于美国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笔者2025年8月2日拍摄于美国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笔者2025年8月2日拍摄于美国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笔者2025年8月2日拍摄于美国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笔者2025年8月2日拍摄于美国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笔者2025年8月2日拍摄于美国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笔者2025年8月2日拍摄于美国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笔者2025年8月2日拍摄于美国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笔者2025年8月2日拍摄于美国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笔者2025年8月2日拍摄于美国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笔者2025年8月2日拍摄于美国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笔者2025年8月2日拍摄于美国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笔者2025年8月2日拍摄于美国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笔者2025年8月2日拍摄于美国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笔者2025年8月2日拍摄于美国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笔者2025年8月2日拍摄于美国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笔者2025年8月2日拍摄于美国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笔者2025年8月2日拍摄于美国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笔者2025年8月2日拍摄于美国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笔者2025年8月2日拍摄于美国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笔者2025年8月2日拍摄于美国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笔者2025年8月2日拍摄于美国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笔者2025年8月2日拍摄于美国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笔者2025年8月2日拍摄于美国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馆藏绘画作品。</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笔者2025年8月2日拍摄于美国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馆藏绘画作品.梵高的《自画像》</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笔者2025年8月2日拍摄于美国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馆藏绘画作品。</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笔者2025年8月2日拍摄于美国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馆藏绘画作品。</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笔者2025年8月2日拍摄于美国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馆藏绘画作品)</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梵高的《向日葵》。梵高曾在给弟弟的信中说:“向日葵是属于我的花,我想画上半打的《向日葵》来装饰我的画室,让纯净的或调和的铬黄,在各种不同的背景上,在各种程度的蓝色底子上,从最淡的维罗内塞的蓝色到最高级的蓝色,闪闪发光;我要给这些画配上最精致的涂成橙黄色的画框,就像哥特式教堂里的彩绘玻璃一样。”</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笔者2025年8月2日拍摄于美国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馆藏绘画作品.莫内的《鲁昂大教堂》</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笔者2025年8月2日拍摄于美国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哈特谢普苏特狮身人面”。</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笔者2025年8月2日拍摄于美国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笔者2025年8月2日拍摄于美国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笔者2025年8月2日拍摄于美国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笔者2025年8月2日拍摄于美国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笔者2025年8月2日拍摄于美国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笔者2025年8月2日拍摄于美国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笔者2025年8月2日拍摄于美国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笔者2025年8月2日拍摄于美国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笔者2025年8月2日拍摄于美国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笔者2025年8月2日拍摄于美国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笔者2025年8月2日拍摄于美国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笔者2025年8月2日拍摄于美国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笔者2025年8月2日拍摄于美国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笔者2025年8月2日拍摄于美国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笔者2025年8月2日拍摄于美国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笔者2025年8月2日拍摄于美国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笔者2025年8月2日拍摄于美国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笔者2025年8月2日拍摄于美国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笔者2025年8月2日拍摄于美国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笔者2025年8月2日拍摄于美国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笔者2025年8月2日拍摄于美国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笔者2025年8月2日拍摄于美国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笔者2025年8月2日拍摄于美国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笔者2025年8月2日拍摄于美国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馆藏雕塑《亚当》。</span></p> <p class="ql-block">笔者2025年8月2日拍摄于美国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馆藏雕塑《夏娃》。</p> <p class="ql-block">笔者2025年8月2日拍摄于美国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馆藏雕塑。</p> <p class="ql-block">笔者2025年8月2日拍摄于美国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馆藏.罗丹的雕塑《思想者》。</p> <p class="ql-block">笔者2025年8月2日拍摄于美国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馆藏.罗丹的雕塑《思想者》。</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笔者2025年8月2日拍摄于美国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笔者2025年8月2日拍摄于美国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笔者2025年8月2日拍摄于美国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笔者2025年8月2日拍摄于美国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笔者2025年8月2日拍摄于美国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笔者2025年8月2日拍摄于美国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笔者2025年8月2日拍摄于美国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笔者2025年8月2日拍摄于美国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笔者2025年8月2日拍摄于美国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笔者2025年8月2日拍摄于美国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笔者2025年8月2日拍摄于美国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笔者2025年8月2日拍摄于美国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笔者2025年8月2日拍摄于美国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笔者2025年8月2日拍摄于美国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笔者2025年8月2日拍摄于美国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笔者2025年8月2日拍摄于美国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笔者2025年8月2日拍摄于美国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笔者2025年8月2日拍摄于美国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笔者2025年8月2日拍摄于美国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笔者2025年8月2日拍摄于美国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笔者2025年8月2日拍摄于美国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笔者2025年8月2日拍摄于美国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笔者2025年8月2日拍摄于美国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笔者2025年8月2日拍摄于美国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笔者2025年8月2日拍摄于美国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笔者2025年8月2日拍摄于美国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笔者2025年8月2日拍摄于美国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笔者2025年8月2日拍摄于美国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笔者2025年8月2日拍摄于美国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笔者2025年8月2日拍摄于美国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笔者2025年8月2日拍摄于美国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笔者2025年8月2日拍摄于美国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笔者2025年8月2日拍摄于美国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笔者2025年8月2日拍摄于美国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笔者2025年8月2日拍摄于美国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笔者2025年8月2日拍摄于美国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笔者2025年8月2日拍摄于美国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笔者2025年8月2日拍摄于美国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笔者2025年8月2日拍摄于美国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笔者2025年8月2日拍摄于美国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笔者2025年8月2日拍摄于美国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丹铎神庙”建于公元前15年,由罗马帝国埃及总督在尼罗河畔主持修建,专门献给奥古斯都。这座神庙以砂岩精心雕刻而成,长度约25米,高度约8米,其上雕刻着大量精美的浮雕与文字,每一处都散发着艺术的光芒。</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笔者2025年8月2日拍摄于美国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丹铎神庙”以砂岩精心雕刻而成,长度约25米,高度约8米,其上雕刻着大量精美的浮雕与文字,每一处都散发着艺术的光芒。</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笔者2025年8月2日拍摄于美国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1963年,举世瞩目的阿斯旺水坝建设工程将导致尼罗河的水位上升,将导致包括丹铎神庙在内的大量埃及文明遗迹被河水湮没。国际社会的文物保护专家聚集在一起,商量怎样将大部分瑰宝保护下来。许多遗迹被整体迁移。这次事件甚至促成了后来的世界遗产组织的成立。</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笔者2025年8月2日拍摄于美国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为了感谢美国在其中作出的贡献,埃及政府于1965年决定,将丹铎神庙赠送给美国。美国当然欣然接受。神庙被暂时分解,总共800吨的材料被分装在640个集装箱中,运送到了美国。</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笔者2025年8月2日拍摄于美国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按照最初的计划,神庙将被置放在华盛顿或波士顿的河畔,以露天方式呈现给公众。但考虑到神庙主体的砂岩容易受到风吹雨蚀的侵扰,时任美国总统约翰逊于1967年,在一系列听证会之后,决定将其永久陈列在纽约的大都会艺术博物馆。</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笔者2025年8月2日拍摄于美国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经过十年的建设,丹铎神庙在1978年正式向公众开放。获得了新生。</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笔者2025年8月2日拍摄于美国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笔者2025年8月2日拍摄于美国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笔者2025年8月2日拍摄于美国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哈特谢普苏特狮身人面像,造于哈特谢普苏特与其继子图特摩斯三世联合执政时期。女法老于公元前1458年过世以后,图特摩斯三世将这尊作品砸碎,连同德尔巴哈里神庙中哈特谢普苏特的其他雕像一起丢弃在采石场里。在1920年代,大都会博物馆的考古发掘者找回雕像碎片并进行复原。找回的六尊狮身人面像中有四尊大小不一,从前应该是单独伫立在神庙的庭院里。这件作品重达14900磅(6759公斤),可能是一对守护大门的狮身人面像之一,与之成对的那尊雕像的残余碎片目前仍在开罗。</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笔者2025年8月2日拍摄于美国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笔者2025年8月2日拍摄于美国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笔者2025年8月2日拍摄于美国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笔者2025年8月2日拍摄于美国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笔者2025年8月2日拍摄于美国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笔者2025年8月2日拍摄于美国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笔者2025年8月2日拍摄于美国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笔者2025年8月2日拍摄于美国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笔者2025年8月2日拍摄于美国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笔者2025年8月2日拍摄于美国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笔者2025年8月2日拍摄于美国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笔者2025年8月2日拍摄于美国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笔者2025年8月2日拍摄于美国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笔者2025年8月2日拍摄于美国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笔者2025年8月2日拍摄于美国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笔者2025年8月2日拍摄于美国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笔者2025年8月2日拍摄于美国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笔者2025年8月2日拍摄于美国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笔者2025年8月2日拍摄于美国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笔者2025年8月2日拍摄于美国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笔者2025年8月2日拍摄于美国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笔者2025年8月2日拍摄于美国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笔者2025年8月2日拍摄于美国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笔者2025年8月2日拍摄于美国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笔者2025年8月2日拍摄于美国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笔者2025年8月2日拍摄于美国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笔者2025年8月2日拍摄于美国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 / (下图): 山西广胜寺的中国元代壁画《药师经变图》作于约1319年,长15.12米 最高7-52米.面积约100多平方米 / (被美国人以1600银元买走)。</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笔者2025年8月2日拍摄于美国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笔者2025年8月2日拍摄于美国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笔者2025年8月2日拍摄于美国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笔者2025年8月2日拍摄于美国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 </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1978年,美国博物馆代表团首次来访中国。期间,提出之前收集的许多中国明代家具,想找到合适方案陈列,最终采用了中国园林专家陈从周教授的建议,仿照苏州网师园殿春簃建造一座中国明式古典庭院“明轩”,将这一苏州园林移筑到美国。</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笔者2025年8月2日拍摄于美国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 </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1978年美国阿斯特基金会出资筹建明代家具陈列庭院,由苏州园林设计所设计的方案送到美国,经贝聿铭等专家审定顺利通过。</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笔者2025年8月2日拍摄于美国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 </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苏州古典园林建筑公司于1979年开始承建,经国务院特批,工程所用楠木全部从四川采伐,并专为此工程恢复了苏州陆墓御窑烧制砖瓦。5个月后,整整193箱庭院构件飘洋过海。1980年3月,“明轩”终于成功地落户于纽约大都会博物馆。</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笔者2025年8月2日拍摄于美国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中国古典庭院-明轩”)</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笔者2025年8月2日拍摄于美国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总投资130.29万美元的“明轩”建造在纽约大都会博物馆二楼的恒温展示空间的玻璃天棚内,里面阳光灿烂,四季如春,光亮、温度、湿度都被严格控制。“明轩”庭院全长30米,宽13.5米,四周是7米多高的风火山墙,建有楠木轩房、曲廓假山、碧泉半亭、花界小景等,俨然是殿春簃的孪生姐妹。</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笔者2025年8月2日拍摄于美国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明轩”的建成在美国引起了轰动,当时的美国总统尼克松、国务卿基辛格博士等要员数度前往参观,美国和世界各地前来参观者更是络绎不绝(笔者便是其中之一)。</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笔者2025年8月2日拍摄于美国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笔者2025年8月2日拍摄于美国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庭院根据博物馆内现场条件以及使用要求,专门设计。庭院的设计运用空间过渡、视觉转移等处理手法、并吸收明画山水小品特色,使全园布局紧凑,疏朗相宜。淡雅明快、集中反映了苏州古典园林的精华。布局设计吸取苏州古典园林网师园殿春簃小院的精华,建造精巧完美,是境外造园的经典之作。</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笔者2025年8月2日拍摄于美国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中国明代家具.</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笔者2025年8月2日拍摄于美国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明轩”成功地开创了中国古典园林走向世界的先河,1986年在加拿大温哥华建造的逸园、1992年在新加坡建造的蕴秀园、1998年在美国纽约建造的寄兴园、世纪之交在美国波特兰建造的兰苏园等,可以说都是当年建造明轩的延续和发展。</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笔者2025年8月2日拍摄于美国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中国苏州园林.明式古典庭院建筑“明轩”被赞誉为中美文化交流史上的一件永恒展品,载入现代造园史册。</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