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一名有“法”力的教师——记罗东博士关于中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师法律知识及法治思维讲座的收获与启发

任盼

法治思维,赋能课堂 <p class="ql-block">今天是“省培计划”研修学习的第五天,一场硬核大餐——罗东博士的《法律知识及法治思维》专题讲座如期而至。作为一线的德法教师,我们深知肩上的责任:不仅要传授知识,更要在孩子们心中播下法治的种子。今天,就让我们回归学生身份,全方位“充电赋能”,夯实自己的法律基石,刷新法治思维,为打造更有深度、更有力量的道德与法治课堂做好准备!</p> <p class="ql-block">罗东 法学博士,安康学院讲师、陕南乡村振兴研究中心研究人员、西北政法大学法治与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研究中心客座研究员、陕西恒典律师事务所兼职律师。受聘为安康市委党内法规专业人才库成员、安康市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研究会监事。主要研究领域为宪法与国家建设、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西藏社会治理等。主持省部级课题1项,厅局级课题4项,参与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国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标项目子课题、国家民委委托项目等国家、省部委级课题6项。在《西南民族大学学报》《湖北民族大学学报》《法学教育研究》等核心刊物上刊发民族学、西藏研究、人权研究方面的论文9篇。</p> 讲座内容梳理 <p class="ql-block">本次讲座围绕核心主题,系统阐述了教师应具备的理论基础与教学指向。</p><p class="ql-block">讲座首先从理论法学的宏观层面切入,追溯了“法”的起源与词源,揭示了其阶级性与社会性相统一的本质,并明确了法是由国家制定、依靠强制力保证实施的特殊行为规范。在此基础上,重点解析了“法治”与“法制”的根本区别,强调“依法治国”的核心在于树立宪法法律至上、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权利义务相统一的现代法治观念。</p><p class="ql-block">继而,讲座深入到宪法学与部门法的具体领域,以《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等与生活息息相关的法律为例,生动剖析了法律关系的主体、内容(权利与义务)以及法律事实等核心概念,使抽象的法律原则具体化。同时,系统梳理了从宪法到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的法律效力层级与适用规则。</p><p class="ql-block">最后,讲座将所有这些法律知识与法治理念精准落地于中小学教学实践。根据不同学段学生的认知特点,设定了清晰的教学目标:低年级侧重规则认知与纪律意识培养;中高年级则逐步引导其树立宪法意识、平等观念,并理解法律如何具体保护日常生活,最终旨在培养学生的守法意识,并懂得运用权利与义务相统一的原则维护自身权益与国家安全。</p> 精彩瞬间 <p class="ql-block">讲座现场学习氛围热烈。老师们认真记录,并在互动环节与罗东博士展开了深入探讨。针对教学中的实际案例和法律难点,罗博士给予了关键点拨,使大家在思维的碰撞中对法治知识有了更透彻的理解,可谓收获满满。</p> 感悟与收获 <p class="ql-block">聆听罗东博士讲座,如沐春风,受益匪浅。罗博士将抽象的法律知识与鲜活的法治思维巧妙融合,既有理论高度,又紧贴教学实际。此次学习不仅夯实了我的法律基础,更让我深刻领悟到,作为一名德法教师,肩负着在学生心中播撒法治种子的重任。未来,我定将所学化为所教,努力做一名有法治信仰、有专业底蕴的引路人。</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right;">2025年11月6日</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