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张志和有首词《渔歌子》:</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span></p><p class="ql-block">西塞山:有说是今浙江湖州市,又或是湖北省大冶市。</p><p class="ql-block">鳜鱼:“鳜”字音“桂”,鳜鱼就是桂鱼。</p><p class="ql-block">箬(ru)笠:是用竹叶、竹篾编成的宽边防雨帽子。</p><p class="ql-block">西塞山前白鹭在飞翔,桃花盛开,春水中的鳜鱼肥美。头戴青色的箬笠,身披绿色的蓑衣,身在这斜风细雨中怡然忘归。</p> <p class="ql-block">《射雕英雄传》里,一灯大师身边的渔、樵、耕、读四位高手的名号代表了古代读书人对田园生活的全部理想——隐居在一个山清水秀的地方,平日里打鱼、砍柴、种地、读书,自给自足,自得其乐,浪漫多彩。</p><p class="ql-block">但是,如果你真的去问渔夫、樵夫和农民,恐怕谁也不觉得自己的生活有半分浪漫,纯粹是一种非常困苦单调的体力劳动。</p><p class="ql-block">张志和能做到享受渔夫的生活,一个重要原因是,他16岁考中明经,当过官,又经历过贬官,知道做官也就是那么回事。他家里亲人也有在做官,能给他提供物质帮助,而且他还认识不少大人物。</p><p class="ql-block">其实,古人说的“耕读传家”跟我们想的不一样。比如,诸葛亮躬耕于南阳,不是说诸葛亮需要亲自下地种田,实际是说,诸葛亮家是南阳的大地主,每年可以收到很多地租,用这些地租来供养诸葛家的孩子读书。</p><p class="ql-block">历史上只有陶渊明是真正意义上的隐居田园,他真的住在乡下,有自己的田,并且亲自耕种。不过种田不但是个体力活,还是个手艺活,陶渊明种田种得很糟糕,那点收成养不活一家人,过得太清苦,乃至时常需要有贵人的接济。</p><p class="ql-block">所以,很多文人墨客向往的潇洒的田园生活,绝不是自己面朝黄土背朝天,而是粗活一概有下人打理,主人家尽情享受美景和禅意,谁也不愿意真像陶渊明那样披星戴月、扛着锄头去种田。</p> <p class="ql-block">我们现代人也向往田园的隐居生活,前几天跟朋友去吃饭,他们还说,自己老了要去农村老家住在小院子里。比古人幸运的是,我们身处一个物质空前丰裕、选择空前多元的时代,这反而让我们有了模仿古人“返璞归真”的资本和条件。我们不必再像陶渊明那样<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span>般艰辛,就能在相当程度上获得他所追求的精神自由。</p><p class="ql-block">过去几十年,我国积累了庞大的公共财富,尤其体现在众多近乎免费的公共资源上——例如图书馆、公园、博物馆、高铁、地铁、高速公路、机场、景区、网络和基本医疗保障等。这些基础设施往往投入巨大,动辄数以亿计,而普通人却能够以极低成本,甚至免费使用。</p><p class="ql-block">我们可以在图书馆安静阅读,享受免费的空调与热水;可以去公园漫步,欣赏自然与人文景观;可以借助安全便捷的公共交通去往许多地方,而不必过分担心治安问题。</p><p class="ql-block">实际上,生活的基本成本并不高,人们总能找到符合基本需求的平价选择。即便是住房,在部分四五线城市,无论是租房还是购买二手房,价格都已相当亲民。不过度追求物质层面的高品质,普通人完全能够以较低成本维持基本生活,从而获得一种以往难以想象的自由。</p><p class="ql-block">除了物质生活的便利,我们更身处一个科技与思想高度发达的时代。普通人能够轻易接触到顶尖的知识资源,享受古人无法企及的学习条件。</p><p class="ql-block">在满足基本生存之余,人们可以更自由地追求精神世界的丰盈,这或许是我们这个时代最为珍贵的“隐形福利”。</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