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易》“玩索而有得”

欣丽美育

<p class="ql-block">  今天再读萃卦主要是讲聚,突然觉得聚与损有很大关系,明白损的智慧,才会有更有意义的聚。</p><p class="ql-block"> 《易经》的卦序排列和卦义本身就是一个充满辩证法的系统。“损”卦(第四十一卦)和“萃”卦(第四十五卦) 中间虽隔几卦,但其内是紧密的因果与体用关系。</p><p class="ql-block"> 萃卦之聚,非乌合之众</p><p class="ql-block"> 萃卦(䷬,泽于地上)讲的是汇聚、聚集。但它的卦辞强调“王假有庙”、“利见大人”,意思是君王以至诚之心来到宗庙祭祀,利于出现大德之人。这告诉我们,萃聚的本质,不是物质的堆砌或利益的勾结,而是精神、人心与德行的共鸣。 这种“聚”是有核心、有秩序、有向心力的。</p><p class="ql-block"> 损卦之损,乃聚之基石</p><p class="ql-block"> 那么,如何达成这种高质量的“聚”呢?答案就在“损”卦的智慧里。</p><p class="ql-block"> 1. 损以聚心: 要聚集人心,领导者必须先“自损”。萃卦的“王假有庙”,其背后的心态正是损卦六五的“或益之十朋之龟,弗克违,元吉”。领导者减损自我的傲慢、私欲(自损),展现出谦卑与诚信,才能感召贤者,汇聚人心(聚人)。这是“损上以益下”,最终天下归心。</p><p class="ql-block"> 2. 损以聚精: 要汇聚精华,必须先损其冗余。萃卦的聚集是精粹的聚集,而不是杂乱的收集。这需要运用损卦六三“三人行,则损一人”的专一之道。减损那些三心二意的念头、不必要的社交、无关的干扰,才能让真正的志同道合者(“得其友”)和核心事业聚集起来。</p><p class="ql-block"> 3. 损以成礼: 萃卦中有祭祀之象,而祭祀的核心精神,恰恰被损卦卦辞“二簋可用享” 一语道破。它告诉我们,聚集的仪式(聚会、典礼、合作)其价值不在于排场和花费,而在于内心的诚敬。主动减损形式的浮华(损),才能增益实质的诚敬(聚), 这样的聚集才有精神力量。</p><p class="ql-block"> 用一个比喻来理解,想象要举办一场真正有意义的高端聚会(萃)。</p><p class="ql-block"> 我们不会不加选择地邀请所有人,而是会筛选(损 去不合适的宾客),只邀请志趣相投的朋友。</p><p class="ql-block"> 也不会准备铺张浪费、华而不实的宴席,而是会用心准备恰到好处的精致餐点(“二簋”之象),将重心放在真诚的交流上。</p><p class="ql-block"> 作为主人,也不会高高在上,而是会放下身段(自损),真诚地与每位客人交谈,从而让大家感到宾至如归,凝聚力更强。</p><p class="ql-block"> 这个过程,就是 “损”以实现高质量“萃” 的完美体现。</p><p class="ql-block"> 从“减法”到“加法”的人生智慧,将两卦的智慧串联了起来:</p><p class="ql-block"> “损”是做减法,是“舍”;“萃”是做加法,是“得”。</p><p class="ql-block"> 但无智慧的“得”,是负担;无目的的“聚”,是散乱之源。</p><p class="ql-block"> 唯有通过“损”的智慧——损私欲、损浮华、损冗余——我们才能为真正有价值的人、事、物腾出空间,实现有生命力、有向心力的“萃”。</p><p class="ql-block"> 这不仅是领导与管理哲学,更是个人修身的根本。不断减损自身的缺点(损其疾),才能汇聚更多的美德与善缘;减少物质的贪恋,才能汇聚更丰富的精神财富。</p><p class="ql-block"> 这正是读《易》“玩索而有得”的乐趣所在!</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