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美篇号:396527749</p><p class="ql-block">图/文/编:东方</p><p class="ql-block">探秘景点:西昌卫星发射基地</p> <p class="ql-block">中国航天日,是为纪念中国航天事业成就,发扬中国航天精神而计划设立的一个纪念日,在每年的4月24日。</p> <p class="ql-block">中国四大卫星发射场,分别是:中国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太原卫星发射中心、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和文昌航天发射场。</p> <p class="ql-block">2025年11月7日,周五,一早随福州老顽童车友会50名群友从赤水县城驱车500多公路,于当天下午近4时至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参观嫦娥工程展览等。</p> <p class="ql-block">群友们在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西昌卫星发射中心以每人30元的团体票一睹航天城风采。</p><p class="ql-block">西昌发射中心主要承担地球同步轨道卫星、通信卫星等发射任务,是“嫦娥”探月工程等航天任务的发射地之一。</p> <p class="ql-block">当前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的发射场设施观摩处于暂停(中止)状态,但并非永久停止,具体情况如下:</p><p class="ql-block">暂停背景:2025年1月起,因景区基础设施升级、服务设施改造,官方宣布暂停旅游参观(含发射场设施观摩),原计划改造后恢复开放。</p><p class="ql-block">最新动态:2025年9月25日起,改造后的西昌卫星发射基地景区已试运营,部分发射场相关设施(如发射塔架、航天展览)重新对游客开放,但具体设施观摩项目可能受发射任务、管控要求动态调整(例如发射任务期间可能临时关闭)。</p><p class="ql-block">替代体验:同期开放的“北斗之上·星际幻城”航天元宇宙体验馆,可通过VR、球幕影院等方式体验发射场相关场景,弥补实地观摩的限制。</p><p class="ql-block">本图和下7图为展厅外通道两侧展板中的发射塔架与发射实拍图,蔚为壮观。</p> <p class="ql-block">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的发射塔架设施图:</p><p class="ql-block">该塔架是长征三号甲系列火箭(含长三乙)的主要发射平台,承担北斗导航卫星、通信卫星、探月工程等重大航天任务的发射保障工作。</p><p class="ql-block">塔架集成火箭吊装、燃料加注、发射控制等功能,是发射任务的核心设施之一。</p> <p class="ql-block">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在西昌发射场的发射准备与发射场景展示图,画面呈现火箭待发(塔架旁的火箭状态)与发射瞬间(火焰、烟雾特效)的壮丽景象。</p><p class="ql-block">长三乙与该塔架的组合,已完成北斗导航系统组网、“嫦娥”探月等重大任务,是中国高轨卫星发射的主力配置之一,充分体现该组合的航天工程价值。</p> <p class="ql-block">这是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嫦娥工程”系列任务中的嫦娥一号、嫦娥二号、嫦娥三号任务的发射场景实拍图。</p><p class="ql-block">其中,嫦娥一号是2007年发射的中国首颗绕月探测卫星,由长征三号甲火箭搭载,它的发射开启中国探月工程的序幕;嫦娥二号原本是嫦娥一号的备份星,后续拓展为深空探测任务,由长征三号丙火箭发射;嫦娥三号则是2013年发射的中国首颗实现月球软着陆与巡视勘察的探测器,搭载“玉兔号”月球车,由长征三号乙火箭执行发射任务。</p><p class="ql-block">这些任务均是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完成的,图中的发射塔架是该发射场的核心工位。这些实拍展示也成为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科普展馆里,呈现中国探月工程重大节点与技术成就的核心内容之一。</p> <p class="ql-block">嫦娥工程展厅外观,外墙标语“航天梦是强国梦的重要组成部分”,锚定航天工程的家国主题,与西昌作为探月发射地的身份高度契合,传递出宏大的精神氛围。</p><p class="ql-block">蓝天白云下的现代建筑、开阔广场,搭配简洁的展陈界面,既体现基地的工业质感,也让航天主题的展示空间更具通透感。</p><p class="ql-block">游人、工作人员的活动,让静态的展厅建筑有了动态的生活气息,体现航天科普空间的公众可及性。</p> <p class="ql-block">进入嫦娥工程展厅。</p> <p class="ql-block">西昌航天展馆探月工程主题展厅的序言展板,概述中国探月工程的初心、历程与价值,配合航天发射、月球探测的配图,为参观者建立对探月工程的整体认知。</p> <p class="ql-block">新时代北斗精神,是“追求卓越、万众一心、开放融合、自主创新”。这四个维度是新时代北斗精神的集中概括。</p><p class="ql-block">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的建设由西昌卫星发射中心承担多颗卫星的发射任务,因此该精神展示常出现在西昌发射场的科普场馆中,体现中国航天工程背后的精神内核。</p><p class="ql-block">这一精神是中国航天人在北斗系统建设过程中凝聚的理念,涵盖技术突破、协同攻坚、国际合作、自主研发等层面的导向。</p> <p class="ql-block">展厅内的长征系列运载火箭的实物比例模型,展示火箭的外观特征、分段结构,辅助理解航天发射载具的基本形态,是航天科普的重要展品类型之一。</p> <p class="ql-block">这是火箭整流罩残骸实物。整流罩是运载火箭顶部的保护结构,用于在发射过程中保护卫星等有效载荷免受气动加热、气流冲击等影响。</p><p class="ql-block">该展品是任务后回收的残骸,表面的烧蚀、破损痕迹是其经历发射、再入大气层的物理见证。</p><p class="ql-block">展示价值:直观呈现航天载具的热防护设计(如整流罩的材料与结构),体现航天任务的工程复杂性;让参观者感知火箭飞行过程中的极端环境;作为“航天工程实物证据”,增强科普的真实感与说服力。</p> <p class="ql-block">长三甲运载火箭的发动机实物(含涡轮泵、燃烧室、喷口等结构),搭配示意图说明其组成与功能,是西昌航天展馆的核心技术类展品之一。</p><p class="ql-block">长三甲系列火箭(含长三乙、长三丙)的发动机是其动力核心,采用液氢液氧推进剂,具备高比冲、适应性强的特点,支撑北斗导航、探月工程等重大任务的发射。</p><p class="ql-block">展板通过拆解涡轮泵、燃烧室、喷口等部件,解释火箭发动机的工作逻辑:涡轮泵输送推进剂,燃烧室完成燃料燃烧,喷口(拉瓦尔喷口)将高温气体高速喷出以产生推力。</p> <p class="ql-block">嫦娥一号卫星模型,搭配展板说明其外部结构,是西昌航天展馆中探月工程主题的核心展品之一。</p><p class="ql-block">嫦娥一号是中国首颗绕月探测卫星(2007年发射),由长三甲火箭在西昌发射场送入轨道,实现中国首次月球环绕探测,开启探月工程的“绕、落、回”三步走战略。</p><p class="ql-block">模型呈现嫦娥一号的黄色主体结构、载荷设备接口(如探测仪器窗口)及配套的太阳能帆板(展陈中同步展示),还原卫星的实际构型。</p> <p class="ql-block">展厅内的火箭发射场景主题展示墙,呈现西昌发射场火箭发射瞬间的场景(含火箭、发射塔架、火焰特效),搭配立体的中国国旗装饰,强化航天工程的国家战略属性。</p><p class="ql-block">其通过还原发射场景的视觉冲击感,让参观者直观感受航天发射的震撼,同时传递中国航天工程的成就与民族自豪感。</p><p class="ql-block">西昌发射场作为中国重要的航天发射基地,承担诸多国家级航天任务,该展示墙呼应展厅内的火箭、卫星等实物、模型展品,形成从设施到任务、从技术到场景的完整科普体系。</p> <p class="ql-block">西昌航天展馆内嫦娥一号任务及探月科普主题的展板,包括:月球的演化历程、人类探月大事记和嫦娥一号的探测结果由谁来接收和处理、如何获取月球表面三维影像、怎样完成“绕月、“嫦娥一号”受控撞月。</p> <p class="ql-block">西昌航天展馆内的玉兔号月球车1:1比例模型。</p><p class="ql-block">玉兔号是中国首辆月球车(搭载于嫦娥三号探测器),该模型还原其实际尺寸与结构,是展馆内探月工程“落”阶段的核心展品之一。</p><p class="ql-block">2013年嫦娥三号携带玉兔号在月球软着陆,实现中国首次地外天体巡视勘察。玉兔号的探测数据为月球地质研究提供了关键信息。</p><p class="ql-block">模型搭配展板介绍玉兔号的功能(移动、探测、数据传输等),帮助参观者直观了解月球车的形态与探月任务的“巡视”环节,与嫦娥系列卫星模型共同呈现探月工程“绕、落、回”的完整链条。</p> <p class="ql-block">这些是西昌航天展馆内围绕“嫦娥一号与探月工程”的补充类展板,包括:发射场设施类的《3号工位改造工程建设纪实》、嫦娥一号任务细节类的《“嫦娥一号”绕月探测卫星发射实况参观纪实》、《谁送嫦娥一号飞向月球?》、探月科学拓展类《还有哪些未知的秘密?》。</p> <p class="ql-block">西昌航天展馆内中国古代航天相关技术与兵器的科普展板,包括:古代火箭起源类的《中国古代火箭的由来》、古代火箭/兵器技术类的《一窝蜂》、《飞空砂筒》、《火龙出水》、《三飞箭》,古代航天相关装置类的《被褥香炉》、《万人敌》。</p> <p class="ql-block">西昌航天展馆内展示的火箭/航天器残骸实物展品。</p><p class="ql-block">这些是运载火箭(如长征系列)或航天器飞行任务后回收的残骸部件,包括箭体结构、发动机部件、防热材料等,是经历过发射、飞行、再入大气层等过程的实物遗存。</p><p class="ql-block">其直观呈现航天载具的材料与结构特征(如防热层、金属壳体);体现航天任务的工程复杂性(残骸的烧蚀、破损痕迹,是再入大气层高温、气动载荷的物理见证);帮助参观者理解航天任务“发射-飞行-回收”的完整链路。 </p><p class="ql-block">箭体结构残骸:呈现火箭箭体的金属蒙皮、连接结构,部分带有烧蚀痕迹。</p><p class="ql-block">发动机部件残骸:展示火箭发动机的喷口、泵体等核心部件形态。</p><p class="ql-block">防热材料残骸:体现航天器再入阶段的热防护设计(如烧蚀型防热层)。</p> <p class="ql-block">西昌的蓝天,纯净如洗;白云悠悠,千载依然。</p> <p class="ql-block">蓝天白云下,茵茵草场上,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的长征系列运载火箭模型群,错落有致,高高矗立。</p><p class="ql-block">其中,长征三号乙(CZ-3B)为中国高轨卫星发射的主力火箭之一,承担北斗导航、探月工程等任务,具备地球同步转移轨道大载荷发射能力。</p><p class="ql-block">长征七号(CZ-7):新一代中型运载火箭,采用无毒无污染推进剂,主要用于载人航天货运飞船(如天舟系列)发射,是中国航天新一代运载火箭的代表。</p><p class="ql-block">长征八号(CZ-8):面向商业航天的中型运载火箭,具备“快速响应、低成本”特点,可实现太阳同步轨道、地球同步转移轨道等多轨道发射,适配商业卫星组网需求。</p><p class="ql-block">其直观呈现中国不同类型运载火箭的外形差异与任务定位,体现西昌发射场作为多任务发射基地的能力覆盖(高轨、载人航天、商业航天等);作为航天科普的“可视化名片”,帮助公众了解中国运载火箭的发展谱系。</p> <p class="ql-block">参观者在巨型火箭模型前合影,渺小的个体与庞大的航天工程形成呼应,既凸显航天事业的宏大,也体现“人(航天人+普通公众)”与航天成就的情感联结。</p><p class="ql-block">游人围绕国旗、火箭合影的场景,是公众对中国航天成果的认同与自豪的具象化表达,让科技展品具有人文温度。</p><p class="ql-block">普通人能近距离接触火箭模型,是航天“可及性”的体现,也让航天探索的精神通过人与展品的互动,传递给更多人。</p> <p class="ql-block">西昌航天展馆内的航天主题互动展示区。</p><p class="ql-block">核心展品:航天员舱外航天服模型(还原实际着装形态)、长征系列火箭模型(含CZ-5等型号)。</p><p class="ql-block">背景布置:航天发射场景的喷绘背景,营造沉浸式体验氛围。</p> <p class="ql-block">参观者与航天服、火箭模型合影,将“专业航天装备”转化为可亲近的体验对象,体现公众与航天事业的情感联结。</p><p class="ql-block">航天服模型是航天员(航天人)的具象化符号,参观者与之同框,是对航天人探索精神的情感呼应。</p><p class="ql-block">通过“人+展品”的互动形式,让航天知识从“展板文字”变为“可感知的场景”,可降低科普的专业门槛。</p><p class="ql-block">作为展馆的“体验型科普节点”,既展示航天装备,也通过人的参与,传递航天工程的人文温度与公众可及性。</p> <p class="ql-block">游人在西昌卫星发射基地景区球幕影院外的景区前名称留影。</p> <p class="ql-block">这是游人对航天主题景区的主动参与,既记录个人游览体验,也体现公众对航天文化的情感认同。</p> <p class="ql-block">西昌卫星发射基地景区内的航天主题户外展板,以“九天揽月 浩瀚启航”为核心主题,呈现月球、航天员等航天元素;背景结合基地的现代建筑与山林环境,既传递航天探索的科技感,也融入景区的自然空间特质。</p><p class="ql-block">其与西昌发射基地的航天主题高度契合,将“探月、航天”的宏大叙事转化为直观的视觉美感。</p><p class="ql-block">现代建筑、山林背景与航天主题展板结合,既保留基地的自然环境质感,又通过科技感的画面设计,营造出“深山里的航天探索场”的独特氛围。</p><p class="ql-block">景区工作人员、一位美女,走过画面,让静态的主题展板具有动态的生活气息——既体现景区的日常运营状态,也让“航天主题场景”从“展示品”变为“有人参与的体验空间”,增添场景的温度与真实感。</p> <p class="ql-block">西昌,天蓝云白,山青树绿,田野青翠。</p> <p class="ql-block">景区围墙内侧,有嫦娥一号发射系列图片,与周边原生态美景交相辉映。</p> <p class="ql-block">西昌卫星发射基地的奔月楼,是周恩来与中国航天图片馆。入口对联“嫦娥奔月宇宙问,中华神九腾飞起”,强化航天主题的核心定位。</p><p class="ql-block">该馆图文体现周总理对航天的关怀,和他与航天人的开拓精神,让“航天报国”的信念以具象方式传递,兼具感染力与教育性。</p> <p class="ql-block">景区内,柿子红了。绿叶红果交互映衬,好美。</p> <p class="ql-block">这是成熟、收获的季节。</p> <p class="ql-block">祖国各地的游人,翻越万水千山到此参观,也收获满满,正是:</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丹柿盈枝映翠叶,</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秋光漫染航天城。</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远客寻踪千里至,</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满载星河摇月情。</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