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ont color="#ed2308">张锋原创精短诗文选(1427)</font> <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776</div> 人类发展史或文明发展史表明,过去传统观念中无论是宗教、道德、革命的动人之处,总体呈不断萎缩的趋势和热度锐减的态势,唯有符合人性的爱在一直长大。<br> 个中缘由,无非就是人们明白了人生的目标不是别的,正是对好生活的追求,而好生活的基础则是懂得如何去爱。这种爱,包括自然的爱情、基本的情爱、直至崇高的博爱。爱就是生活的表达,其载体不居于星空,只存在于人间。<br> 从这一意义上说,美好生活的定义,可以概括为一句话:播种爱,收获爱。<br><br><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777</div> 世界袪魅,诸神退位。说的是人类历史上曾经的自然科学领域袪宗教迷信之魅,以及社会科学领域袪统治者的人为神化之魅。<br> 袪魅之日,人们理解世界的方式便发生了革命性的变革,所有“皇帝的新装”就会被自然的褪去。这,方是社会走向进步和人类进入文明的标志。<br><br><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778</div> 关于人人平等的概念,其实是三个不同的历史阶段。<br> “在上帝面前人人平等”,说的是人与天的距离;“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说的是人与人的距离;“在真理面前人人平等”,说的是人与权力的距离。<br> 制造在上帝、法律、真理面前有特权的人,就是在制造垄断,是在说只有他离上帝、法律、真理的距离最近,也只有他有解释权。其结果必然扼杀其他一切人的自由和创造,也必然阻碍历史的向前发展和向善进步。<br> 平等既是人类追求的目标,又是漫长的进程,更是野蛮与文明的分水岭。<br><br><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779</div> 看过维克多·雨果在《沉睡的布兹》诗中的几句话:“年轻固然俊朗/沧桑尤显崇高/老者总是走向源头之源头/在永恒与不居之间/年轻的眼睛燃着火/而年迈的深眸闪着光。”<br> 这里的“火”与“光”,应该代表的是视域、视野、视界。拓宽视域,拓广视野,拓展视界,从“小我”走向“大我”,从“独乐”追求“众乐”,从“自爱”转为“博爱”,就会让自己更接近生活的这个世界的全部,一个人才会成为一个人,一个独一无二真正的自己。<br><br><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780</div> 历史会影响我们的未来,现实会决定我们的未来。<br> 经得起疑问、质问、追问的历史,最终才会去伪存真,成为信史。<br> 让历史成为一种前行的动能,而不是一种负重的包袱,不管是正面的还是负面的。<br> 学会扬弃才会转换成动能,只会反复念叨辉煌的不会重复昔日辉煌,光去揭示自身伤痕也不会实现身体健康。<br> 只有以历史为烛照,用我们当下坚持的立场、坚强的意志、坚定的选择和坚决的行动,才会使未来更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