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六章 1978年的春天

玉兰飘逸

<p class="ql-block">1978 年的春节,仿若一场精心筹备、酝酿许久的盛大庆典,在成都的双流军队院子里,热热闹闹地拉开了帷幕。袁朝的姥姥 —— 一位地地道道的山东单县老人,早早地就为这个年忙得脚不沾地,院子里满是那令人沉醉的年味儿。​ 单县人过年,向来透着十足的实在与讲究。在单县老家,逢年过节要走亲访友,要是端上一碗热气腾腾、香气四溢的羊肉汤,那便是最热忱、最地道的待客礼节。</p><p class="ql-block">虽说如今身处他乡,姥姥依旧遵循着家乡的老传统,心心念念着要让俞明威这个单县人品尝到家乡的味道。这不,为了熬制这锅羊肉汤,姥姥可费了不少心思。她天不亮就起身来到集市上,在熙熙攘攘的肉摊前,仔细甄别着每一块羊肉。手指轻轻按压,眼睛专注端详,非得挑出那肉质最为鲜嫩、纹理清晰漂亮的羊腩、羊骨不可。</p><p class="ql-block">摊主手起刀落,一块羊肉被整齐地切好,装进袋子时还冒着腾腾热气。羊杂也不能落下,心肝肚肺,每一样都精心挑选了一些,想着回去仔仔细细清洗、慢慢炖煮,熬出的汤才会浓郁醇厚,才有家乡的风味。​</p><p class="ql-block">除了羊肉汤的食材,姥姥早就把“当家菜”买回家中。在那个物资不算充裕的年代,大白菜可是过年包饺子、炖菜的中流砥柱。姥姥当时让食堂的炊事班长,从集市上帮助拉回一小车白菜,在院子里一棵一棵耐心地码放整齐。外层有些发蔫的叶子,她轻轻剥下,舍不得扔掉,留着喂院子里的小鸡小鸭。</p><p class="ql-block">里面鲜嫩的部分,则用厚厚的棉被捂得严严实实,就怕坏了影响口感。墙角还堆着萝卜,青的脆嫩,白的水灵,切成细丝凉拌,酸甜爽口,正好能化解过年时大鱼大肉带来的油腻。​</p><p class="ql-block">厨房里,姥姥早就备下了自己做的豆酱,还买了郫县豆瓣和涪陵各种口味的泡菜。单县人对葱蘸酱有着别样的执着,这面酱非得是自家亲手酿造的,才够那纯正的味儿。</p><p class="ql-block">新蒸出的馒头,热气腾腾,就着一口咸香浓郁的面酱,再狠狠咬下一大截翠绿鲜嫩的大葱,吃得人鼻尖冒汗,浑身通透,那叫一个畅快淋漓。</p><p class="ql-block">与此同时,锅里正 “噼里啪啦” 地翻炒着花生、瓜子,这欢快的声音和着姥姥被烟熏的偶尔的咳嗽声,却怎么也掩盖不住她嘴角那抹满足的笑意。这些炒货,可是除夕夜守岁、平日里唠嗑必不可少的 “灵魂伴侣”,一颗颗饱满香脆,被姥姥分门别类地装满了大大小小的陶罐里。​</p><p class="ql-block">袁朝这几日同样忙得不可开交,心里头始终惦记着家中的老小。哪怕工作让她分身乏术,可一想到三个孩子这一年跟着吃苦受累,就暗下决心,过年一定得让他们好好乐和乐和。</p><p class="ql-block">趁着难得的闲暇,袁朝特意跑去了成都市最热闹的宽窄巷子,她在书店、商店里穿梭徘徊,一家一家仔细逛着,只为给孩子们挑到心仪的礼物。给两个儿子们选了好几本崭新的连环画,在那个娱乐匮乏的年代,孩子们课余生活单调,一本连环画便能让他们在小伙伴面前威风好一阵子。</p><p class="ql-block">画册上的英雄人物画得栩栩如生,孩子们拿到手准保如获至宝,一头扎进那些奇妙的故事里,度过一个欢乐又充实的寒假。​</p><p class="ql-block">女儿的心思,袁朝也揣摩得透透的。知道她爱美,喜欢漂亮衣服和精致头饰,袁朝在货柜上一眼就相中了那根红底碎花的绸带和一件漂亮的茜红色的外衣。手指轻轻触碰,柔滑细腻,在阳光的映照下还闪烁着星星点点的微光。</p><p class="ql-block">想象着过年时女儿扎上这根头绳,穿上这件漂亮衣服,一蹦一跳的模样,两条小辫子欢快晃悠,活脱脱就像年画里走出来的喜庆娃娃。</p><p class="ql-block">此外,袁朝还买了两盒彩色蜡笔和两个图画本,这对双胞胎对画画有着与生俱来的热爱,有了这些宝贝,他们俩就能尽情在纸上挥洒,涂抹出他心中那个五彩斑斓的梦幻世界。​ 她给姥姥和爱人俞明威在购置新衣服上,袁朝更是费了一番苦心。他深知姥姥一辈子勤俭持家,平日里总不舍得给自己添置哪怕一件新衣。</p><p class="ql-block">于是,袁朝走进成衣店,在众多款式中反复挑选,最终选定了一套黑丝绒的衣服。那料子,触手生温,质感上乘,袁朝仿佛已经看到姥姥穿上新衣后,脸上洋溢着的自豪与满足,逢人便念叨着外孙女的孝顺。</p><p class="ql-block">给爱人俞明威选的是一件开身的卡其色毛衣,款式简约大方又不失时尚。袁朝脑海中浮现出爱人穿着新毛衣,在厨房忙碌帮衬时那温婉动人的身影,心间瞬间涌起一股暖流。​ 除夕夜的脚步越来越近,袁朝带着孩子们在院子里支起了小桌子,摆上从集市上精心淘来的花炮。有 “窜天猴”,一点着火,“嗖” 的一声便直飞云霄,在墨蓝色的夜空中瞬间炸开一朵绚丽夺目的火花;还有摔炮,孩子们攥在手心,瞅准地面用力一摔,“啪” 的一声脆响,吓得女儿佯装嗔怒,两个儿子则哈哈大笑起来。</p><p class="ql-block">袁朝笑看着孩子们嬉闹,随后给每个孩子都递上压岁钱,崭新的一元一元的票子,每人十张,用喜庆的红纸包得方方正正。孩子们接过压岁钱,眼睛亮晶晶的,满是惊喜与期待,小心翼翼地把红包塞进兜里,那是他们一年当中感觉最富足、最幸福的时刻。​</p><p class="ql-block">除夕夜,一家人围坐在热气腾腾的饭桌前。桌上摆满了姥姥忙活了好些天的成果,羊肉汤白如奶汁,香气扑鼻而来,羊肉、羊杂堆得冒尖,再撒上一把翠绿鲜嫩的葱花、香菜,光瞧着就让人垂涎欲滴。</p><p class="ql-block">粉条炖白菜,软糯入味,吸饱了羊肉汤的鲜香醇厚,有萝卜馅的饺子,还有凉拌萝卜丝、炸藕合、红烧鱼…… 每一道菜都承载着单县浓浓的年俗风情,每一口滋味都饱含着家人之间深沉的爱意与深情。​</p><p class="ql-block">大家吃着、笑着,孩子们迫不及待地分享着新收到的礼物,袁朝则起身,郑重地给姥姥和爱人敬酒,言语间满是对她们一年来默默操劳的感激。</p><p class="ql-block">电视里播放着喜庆欢快的节目,尽管屏幕上时不时闪烁着雪花点,可没人在意这些小瑕疵。窗外,鞭炮声此起彼伏,烟花竞相绽放,将夜空照得亮如白昼,整个大院里沉浸在一片欢乐祥和的节日氛围之中。​</p><p class="ql-block">这一年,国家也正站在改革的十字路口,袁朝一家老少四代,如同千千万万个中国家庭一般,在传统与希望交织的氛围中迎接新年的曙光。而就在这个特殊的春节,还有一份额外的惊喜降临。</p><p class="ql-block">袁朝的女儿临盆在即,她却强忍着肚子的疼痛,一直坚持到天亮。一家人匆匆忙忙将她送往医院,仅仅一个多小时后,伴随着新春的第一缕曙光,新生命呱呱坠地,为 1978 年的这个春节,画上了一个满是憧憬与希望的句号。</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