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劝天公重抖擞

山痴野叟

志  气  篇 <p class="ql-block">  “听!那是大山的呼唤,地质队员的旗帜在风中飘扬;看!那是山村的期盼,勘探队员的身影在人群中穿梭。那山、那路,都充满了未知与希望。他们的故事,正是在这无尽的探索中继续”。为了保证鞍本地区的钢铁生产,(鞍山、本溪)地区的冶金地质会战开始了——</p> <p class="ql-block">  “上钻喽”!剑指1974年,刚刚变成露天开采的齐大山铁矿,随着勘探工人的一声怒吼,四百多米的钻孔要上钻了。其实,上、下钻是钻探工人的家常便饭,为啥这次显得这么隆重?因为它包含着许多泪水和希望。地质工程师们说:返红色泥浆了(一种见富矿象征)可能是打着富矿层了。在这种条件下,齐大山要是见着富矿层,那可真是天随人愿。于是,我们各就各位,脸上露出了欣喜的笑容。</p><p class="ql-block"> 班长拉升降机,四平八稳、耳听八方;机械岗位改叉垫叉、上下翻飞把住井口;泥浆工、小心翼翼,塔上扶挪钻杆;而记录员则在做着下一钻的准备工作,我、由于刚参加工作不久,只有塔下摆扶钻杆的份了。一时间只见提引器上下翻飞。而下钻时的操作,则会让你心惊肉跳,四百多米钻孔,四十几分钟他们就把钻杆“扔”井里了。总之,两个多小时左右我们就完成了整个上下钻的实际操作。</p> <p class="ql-block">  “511、511,木塔拉折了腿,铁塔拉弯了腰”……我只记得那时的511#钻机,机长是窦锡坤。也是一个下雪的冬天,我们坐在通勤车上听人讲:511#钻机要换铁塔了!原因是自打出了“夹钻”事故后,木塔腿已拉断了、不能承重,只有换成铁塔打“吊锤”。(一种处理事故的方法)谁知:铁塔换好后,机长一时心血来潮,以为能拉上来。结果把刚换上的铁塔都拉弯了腰,也沒有拉上来。最后还是打的吊锤才处理上来的。也由此产生了这句顺囗溜儿。</p><p class="ql-block"> “西山癞蛤蟆叫,东山野狼嚎”。说来还有一段传奇的趣事呢?东山底下的老道口安装着510#钻机,西山口的老牛圈安装着511#钻机。一东一西两台钻机相隔500米左右,而西山上钻机的用水要经过东山下的钻机。(因为水泵在山下)时间长了,两台钻机就达成了一种默契:山上的钻机一有人呼叫,山下钻机的人就准时回应并通知送水。更有“好事儿”的人,给他安在了两个人身上。当然了弄的有鼻子有眼,叫“西山癞蛤蟆叫、东山野狼嚎”。直叫得西山上的人都不好意思了。</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我们那时候使用的钻机都是北京(800#)转盘钻机,刚扔掉了老式的苏联(500#)号钻机。一律转盘改管,大大的提高了工作效率,改善了体力劳动的强度。听老钻探工人说:他们以前使用的是苏联500#钻机叫“撅腚式”,上下钻时必须手脚并用、人工改管,一撅一扬的。我们来时,钻探设备以更新换代,清一色的铁塔和北京800#钻机。你还别说:在一次处理事故时,我还真领教了苏联老500#钻机的功力。见识不用多?一回就够。</p><p class="ql-block"> 一般班上配制是五人。班长,带领全班日常工作;副班长,平时负责串班顶岗;记录员,当班工作记录、岩芯编录换钻头等,机械岗位,钻机保养维修、擦洗保洁,工具泥浆岗位,负责工具、泥浆搅拌和塔上工作。一群山里霸王临时大姥爷,三山五岳任我行。秃山峻岭我说了算!再看我们班的人员配制,真是让人羡慕嫉妒恨:外号“小老虎”带着机械工、记录员对着泥桨工,在“野狼嚎”的带领下群山中起舞,摆出了一副势与天公比高低的架式。</p> <p class="ql-block">  我劝天公重抖擞!十里矿山摆战场,百里钢城为铁忙。现在的齐大山铁矿,已是全国著名的大型露天开釆型铁矿了。那时的我、这时的你,走过的每一歩都是我们战天斗地的结晶,每一座矿山都洒下了我们辛勤劳动的汗水。欲与天公试比高,我们赢了!赢得漂亮、赢得骄傲——“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p><p class="ql-block">文字:山痴野叟(8899878)</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图片:山痴野叟(网络修图)</span></p><p class="ql-block">配乐:《咱们工人有力量》新版</p><p class="ql-block">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