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圆明园遗址

悟道

<p class="ql-block">无法想象,在一把火之后,我们失去了怎样的圆明园。它拥有3.5平方千米的面积,相当于5个故宫、3个英国皇家植物园的邱园、3.5个法国凡尔赛花园。作为“万园之园”,它是如何做到的?那是无数匠人、无数心血,是中华民族数千年园林智慧的结晶。</p> <p class="ql-block">去圆明园,不是为了看一座华美完好的皇家园林,恰恰相反,是为了凝视一片震撼人心的废墟。出发之前,对“万园之园”的金碧辉煌展开想象;真正进入园中,目光触及那些断壁残垣,触摸那凝固的民族记忆,那是一堂关于美与毁灭的露天历史课。</p> <p class="ql-block">未来之前,圆明园仅仅是历史书上西洋楼大水法前矗立的几块大理石,近代史上一个屈辱的符号。当我近距离看到一大片一大片的废墟,断垣残石杂乱无章地堆在地上,随处可见的遗迹,在生机勃勃的山水之景中显得既违和又统一,我的心情久久难以平复。</p> <p class="ql-block">沿着碎石路来到西洋楼遗址,残破的大理石柱在阳光下投下长长的影子。石柱表面布满裂痕,有的已倾斜欲倒,却依然倔强地矗立着。青绿色的小草从石缝中钻出来,嫩嫩的叶片上挂着晨露,黄色的小花在风中轻轻摇曳。</p> <p class="ql-block">圆明园共经营了150多年,它由圆明园、万春园、长春园三园组成,其中圆明园最大,它还有许多属园,建筑面积达16万平方米,园里共有100多个景点。它继承了中国历代优秀的造园艺术,汇集了全国的名园胜景,是我国园林艺术的集大成之作。同时,它也大胆吸收西方建筑形式。有一组中西合璧的“西洋楼”建筑群,兼具中、日、西欧三种风格。圆明园是一座皇家博物馆,珍藏了无数的孤本秘籍、名人字画、鼎彝礼器、金珠珍品和铜瓷古玩等,堪称人类文化的宝库。</p> <p class="ql-block">断壁残垣,是历史刻下的惊叹号,曾藏着万园之园的盛景,集世界建筑之萃,融东方园林之魂。</p> <p class="ql-block">黄花阵为乾隆时期仿建一欧式迷宫。每当中秋之夜,皇帝位于凉亭中,命令宫女、太监手持黄绸缎扎成的莲花灯,从四个门进入寻径飞跑,最先到达凉亭者会获得皇帝赏赐,皇帝在圆亭中,居高临下,四望莲花灯东游西奔,以此为乐,因所持宫灯为黄色莲花状,故命名“黄花阵”,又因其墙壁花纹为佛教“卍”字,且连接不断,成为“卍字不到头”,故又名“万花阵”。此迷宫未曾焚毁,光绪帝与慈禧太后曾三次游幸,但迷宫早已不是清代保留。</p> <p class="ql-block">这里真实地记录着几代帝王的日常生活,它曾有山有水,有鱼有鸟,有精致的亭台楼榭,有幽静的田园野趣。集天下之精华,画师与工匠们倾注毕生想象与智慧,筑就这一座世外桃源,这里汇集着南方与北方,东方与西方,以及幻想与现实。</p> <p class="ql-block">海晏堂:取意“海清河晏,国泰民安”,是曾经放置十二兽首的地方。十二铜首象征十二个时辰,每到整点,对应的兽首会喷水2小时。</p> <p class="ql-block">一把烈火,烧不尽华夏的风骨;满目疮痍,诉不完文明的重量。</p> <p class="ql-block">方外观曾是乾隆皇帝为其新疆维族爱妃——容妃(香妃)所修建的清真寺。方外观内外风格有所差异,外部花纹雕刻为欧式风格,与西洋楼协调一致,内部装修为伊斯兰清真风格。方外观前三个大坑,中间为喷泉,左右两边为花坛,周围河道为荷花池,西南方向一根残柱曾为一座八角亭,周边布局即为此。</p> <p class="ql-block">五竹亭为西式风格,五座,之间有廊道连接,重檐竹质结构。五竹亭原址为谐奇趣北部,因其高大遮挡风景,遂于乾隆三十五年(公元1770年)迁至此处。相传五竹亭表面嵌有大量珍珠宝石玛瑙翡翠,当阳光照射金光闪闪、珠光宝气,奢华美丽至极。</p> <p class="ql-block">这里陈列了自圆明园管理处成立以来回归的重要石质文物。因为天色不早,来不及细细品味,这些文物见证了中华民族的辉煌和屈辱,凝聚了中华儿女深厚凝重的情感。</p> <p class="ql-block">这些风格各异、寓意不同的景观,统统汇聚于圆明园。它们或严整,或妙趣,或缥缈,或洒脱,组成了一个包罗万象、千变万化的浪漫世界。</p> <p class="ql-block">站在这里,情绪难以真正平静。破碎的汉白玉、倒坍的拱券、荒草间的雕花残块,那段历史,仿佛从未被封存,始终摊开在日光之下。</p> <p class="ql-block">大水法是一处以喷泉为主要景观的建筑,主要由石龛式建筑和前面的大型喷水池组成,喷泉造型复杂多样,喷水时很壮观。1860年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大水法遭到严重破坏,如今只剩残垣断壁。</p> <p class="ql-block">观水法位于大水法正南,平台上曾放置皇帝宝座,在此观赏大水法喷泉,故名“观水法”。</p> <p class="ql-block">圆明园中,很多中国古代传说、典故、诗文,化作一处处景观,共同构建出一座古典浪漫之园。</p> <p class="ql-block">昔日的“万园之园”,虽然今昔只剩下断壁残垣,却默默地向世人讲述着它的前世今生。它是伤痛的印记,是警醒的坐标,每一块残石,都在诉说:铭记,是为了更好地前行;凝望,是为了不让辉煌再成绝响。</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right;">2025年9月1日拍摄于北京</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