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昵称:沟畔畔zhang</p><p class="ql-block">美篇号:74018614</p><p class="ql-block">探秘景点:天津民园体育场</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天津现在的民园广场,位于天津市和平区重庆道83号,但在2012年前是著名的民园体育场,天津很多大型足球赛事都是在这里进行。如今改造成民园广场已经过去13年,外人很难想到它昔日的风光和沉甸甸的足球历史,幸亏北门与民园邮局之间立有一座人物铜像,展示的是足球运动员的身姿,或许会给细心人些许启迪。</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我虽然不是足球粉丝,但是对民园体育场的辉煌足球历史和足球文化崇敬尤佳,为此特意请旁边的保安帮助我在铜像前拍下这张有纪念意义的照片。</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现在请让我带着大家昔日民园体育场做个追溯:民园体育场建于1920年代,是英租界工部局为满足侨民及市民体育需求而建。最初起名为“民园”,是因这个体育场当年是由天津的中外民众共同集资修建的。1926年体育场正式开放,设有田径场、足球场、跑道等设施,成为民国时期天津重要的体育活动场所。</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为寻回当年的记忆,我先围绕广场走了一圈,真是幸运,在广场僻静的角落里竟然有一个“天津市体育博物馆”,我误以为博物馆是为纪念昔日民园体育场而设立,进去后才发现不是足球博物馆,而是综合性的对整个天津体育历史文化的回顾,有关民园足球历史的画面不多,但也很知足了。</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首先让我知道了民国初年的苏格兰后裔李爱锐,他于1902年出生于天津,童年在天津度过,后去英国求学,1924年巴黎奥运会时李爱锐获得400米跑金牌,在民园体育场升级改造时,李爱锐参照伦敦斯坦福桥运动场参与了设计意见,重建后,民园体育场增设了看台,成为当时远东地区功能最全、最标准的国际运动场地,各种国际赛事均在民园举行。1929年天津民园举办了万国田径赛,李爱锐参加400米跑,并战胜了世界纪录保持者德国人奥托·费尔萨夺得金牌。这应该是他为中国、为自己的出生地天津送上的大礼,也使天津至今记得那个苏格兰飞人李爱锐。</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如今的民园广场内虽然还保有一大片漂亮的绿茵场,但已是供游人席地歇息的地方,而非当年龙腾虎跃如同战场的足球场。</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新中国成立后,首届全国足球比赛就是于1951年12月1日在民园举办的,历时9天鏖战,人才济济的东北队获得冠军,亚军是华东队,季军八一队。赛后从中选拔出新中国第一批国脚。1956年民园更名为“天津市民园体育场”并增添了灯光设备,成为中国第一座灯光球场。此后这里成为天津足球比赛的主要场地。</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这张照片是在博物馆里发现的,非常珍贵,是51年全国首届足球赛中选出的第一批国脚、他们代表中国足球队1952年参加第15届赫尔辛基奥运会的集体照。其中有被称为“远东第一铁门”的著名门将张邦纶、技术全面,擅长中场组织的陈成达、上海足球名宿方纫秋和教练员李凤楼等,共计十六人。</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更耀眼的一幕是在1957年,苏永舜、曾雪麟、严德俊、李元魁等14名队员组成的中国足球队白队来到天津,民园体育场成为他们的主场。1958年,白队代表天津获得了联赛和足协杯的双料冠军,从此开启了民园与天津足球的不解之缘。</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在民园这块体育场上,为天津足球做出过突出贡献的足球教练很多,其中较突出的有李朝贵,他作为新中国第一代国家足球队主力,1956年到天津执教,组建了天津青年队,培养出大批优秀球员。他带领球队在第一届全运会获亚军,第二届全运会夺冠。他被誉为天津足球运动发展的开拓者之一。</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还有一位是严德俊。1957年随国家白队落户天津。退役后执教天津队,1980年率队夺得全国足球甲级联赛冠军,1983年获第五届全运会铜牌,为天津足球的辉煌时期做出了重要贡献。</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当年天津市长李瑞环非常喜欢观看足球比赛。这张是李瑞环与严德俊的合影。从市长微笑的表情看得出对天津在足球上取得的成绩很满意。</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1926年,民园体育场建成初期有一圈500米的跑道,1943年才改为400米跑道。所以民园体育场的400米标准跑道是天津最早建设的一条。</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看到这些漂亮的彩色足球我也有种亲切感,我同事的老公也当过天津泰达足球队的主教练,曾经给我孩子搞过几个这样的足球,上面好友不少泰达足球明星的签名,小男孩拿着爱不释手,舍不得踢。</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八、九十年代家住与民园体育场近在咫尺的河北路时,傍晚那条路上常常人流如潮,那一定是民园有球赛,天津人爱球懂球,还能调动球员的积极性。<span class="ql-cursor"></span></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泰达俱乐部时,最受天津球迷追捧的是左家两兄弟:左二、左三,比赛时一旦没见他们上场,观众席上就会响起“左二”,或“左三”的喊声,声音之大,场外都听得很真。那时我也常去观看,左家兄弟在场上确实气场很大,尤其是左三,不见得他技术有多高,但那死士般的勇猛是绝无仅有的,不是说“两军相遇勇者胜”吗,左三上场常常能调动起泰达队球员必胜的斗志和信心,使对手门前危机四伏而导致进球。这也是那时的天津球迷呼唤左家兄弟的原因吧。</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后来民园的绿茵场上又涌现出张效瑞、施连志、于根伟等一批出色的足球人才,虽然天津的足球业绩再没有五十年代那么优秀,但民园绿茵场上给天津球迷留下的印象记忆,使天津球迷对足球的热情至今未减。</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上述往事已成历史,如今的民园体育场已成为民园广场,变化巨大,但今天这里依然人气旺盛,因为它是天津“五大道旅游”的景点之一。虽然人潮涌动的足球比赛不在了,可广场正门与民园邮局之间那座足球塑像和广场东南角的天津市体育博物馆还是能唤起人们的不少记忆和想象空间:如体育博物馆一进门向游人展示的就是天津足球的历史和今天。民园有值得回忆的历史,有值得天津人骄傲的足球故事和文化,希望人们永远记住它。</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span class="ql-cursor"></span></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