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立冬节气一过,冬天就来了。一大早就烟雨朦胧,隔着雾气,城市慢慢融化在雨里。</p><p class="ql-block"> 到一家老店,吃了一份唯有太原人才能独享的头脑。这是傅山老先生发明的古老药膳,成了现代人冬日养生的必备早餐。</p><p class="ql-block"> 按中医的理论讲,头脑里的黄酒,羊肉,莲藕和长山药,能温中驱寒生阳气。配点醋和韭菜,则能收住阳气,全身温暖。</p><p class="ql-block"> 二十四节令,就是阳气由地表向地下,再由地下向地表的升降浮沉。夏至地表阳气最盛,冬至地表阳气最弱,春分秋分则是平分秋色。</p><p class="ql-block"> 天之大宝,唯有一轮红日,人之大宝,只此一息真阳。步入老年,才懂得冬天要保暖的意义,那是要守住身体里的阳气。</p><p class="ql-block"> 此刻,想起了年轻的时候,母亲的唠叨:只要三个地方暖和,身体就不会冷,那就是脚,后腰,脖子。所以要穿背心,厚袜子,戴围脖。年轻的时候,阳气足,不怕冷,把这话当耳旁风,随着年龄的增长,阳气弱了,才知道这话的份量,保暖也是守阳气。</p><p class="ql-block"> 在快节奏的时代,要找到慢下来的出口。冬天更需要不急不躁的生活,保持自在舒畅的心情。多些灵魂上的慰藉,少些肉体上的欲望。这是“冬藏守阳”的最佳方法。</p><p class="ql-block"> 生理的肉身,只需很少的食物就能活着,而灵魂的慰藉,则需要山川河流、音乐艺术,读书运动,还有月亮、星星、花花草草的滋养,补足精神之阳,才能守住身体之阳。</p><p class="ql-block"> 吃完头脑后,撑伞冒雨走在大街上,感受初冬雨中行的乐趣。</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