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艰苦的打拉池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在现实生活中,有这样一个有趣的现象:但凡当过兵的人,大多都掌握着几手厨艺。有人擅长炒菜,从拣菜、切菜到下锅翻炒,动作娴熟;有人精通面食,发面、包包子、掌控蒸馒头的时间,样样在行;还有人则精于面点制作,擀皮、切面条、包饺子,信手拈来。而这些技能的掌握,都离不开军营里独特的“帮厨”经历。</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七十年代,我当兵的时候,军营中的帮厨,形式多样。第一种是公派帮厨。当飞行训练任务不重或者训练节奏较为宽松时,为了减轻炊事班战士的工作压力,中队干部便会安排战士们前去帮厨。遇上节假日放假,部队的作息会和当地老乡同步,改为一天吃两顿饭,上午10点和下午4点。有时,部队还会给各分队发放面粉、肉馅,让大家自己动手包饺子,从和面、擀皮到包饺子、煮饺子,全程自给自足。我就是在那个时候,学会了和面、擀皮、包饺子和包包子这些技能。</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第二种是学雷锋、做好事式的自愿帮厨,战士们怀着满腔热情,主动牺牲休息时间到炊事班帮忙。第三种则是节假日帮厨,每逢过年过节,连队会杀猪加餐,炊事员们也需要调休,这时就需要有人来帮厨。这几种形式的帮厨,我都一一体验过。当兵的头两年,承担的公差勤务特别多,帮厨、卸煤、卸菜、挑粪、种菜、喂猪、杀猪、支农、打扫厕所等等,这些活儿大多都落在了我们这些新兵“蛋子”的肩上。</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1972年冬天,有一次在机场飞行训练,吃午饭的时候,分队长高士斌在起飞线找到了我,说道:“张元恩指导员说,下午每个分队派一个人回去卸煤。你吃完饭就回去,帮炊事班把煤卸下来。”我立刻回答:“好的。”吃完午饭,我回到连队,只见一辆装满煤的卡车停在球场上。炊事班长正招待司机吃饭,看到我,便问道:“你是回来卸煤的吧?”我点点头:“是的。”“那你们人到齐了赶紧卸,人家司机下午还有事儿呢。”我等了半个小时,只有无线电分队的何忠乾回来了,其他分队的人一个都没见着。驾驶员急着要走,不停地催促我们抓紧时间卸煤。没办法,我和何忠乾只好爬上车,先干起来,边干边等。我们一干就是两个多小时,一车煤终于卸完了,可还是没见其他人回来。3点多钟,飞行结束,指导员张元恩他们从机场回来,看到我和何忠乾满脸是煤灰,狼狈不堪,便问我:“其他人呢?”“没看见。”指导员一愣,随即说道:“你们辛苦了,回去洗一洗,休息一下,下面堆煤的事儿我来安排。”晚上,全中队点名的时候,指导员在表扬我和何忠乾的同时,对那些没有按要求派人来帮厨的分队提出了批评。</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刚开始帮厨的时候,炊事班班长给我分配的任务是擦桌子、洗碗、刷盘子。我们在地勤灶吃饭,通常有两套碗筷。在营区吃饭时,大家自带碗筷,自己洗刷;到机场吃饭则是共用碗筷。只要飞行训练,每天都有七八十个碗、盘子,七八十双筷子等着洗刷,一两个人要洗刷干净,得花上两三个小时。要是洗不干净,或者损坏了碗盘,炊事班长可不会客气,不仅会批评你,还会向中队领导告状,所以大家都不敢有丝毫懈怠。冬天洗碗、刷盘子更是苦差事,那时没有胶皮手套,要是灶上能烧点热水还好,要是没有热水,只能用冷水洗,手冻得麻木,那滋味可真不好受。洗完碗、盘子,还得摘菜、洗菜,这可是更细致的活儿。要是洗不干净,被战友吃出砂子或杂物来,肯定会受到领导的严厉批评。</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1973年冬季的一天,一个炊事员调休,派我去帮厨,让我洗白萝卜。我把萝卜倒在水池中,先用棍棒搅拌了一番,然后又拿起萝卜,一个一个仔细擦洗,洗好后切成块,给炊事员备用,炊事员打算用羊肉烧白萝卜块。中午开饭时,意外发生了,战友们吃出了砂子。炊事员一口咬定是我萝卜洗得不干净。晚点名的时候,我被指导员张元恩不点名批评,他严肃地说:“有些同志帮厨都帮不好,没耐心、没细心,菜洗不干净,让同志们吃出砂子。这样的工作状态要是带到飞机维护工作中,怎么保证飞行安全?希望这位帮厨的同志认真反思。”</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受到领导不点名批评,我心里又委屈又不好受。萝卜可是我一个一个认真清洗的,砂子怎么会沾在萝卜上呢?也许指导员是借题发挥吧。第二天从机场回来后,我实在忍不住,还是去找了炊事班班长张五娃,向他说明了洗萝卜的情况。张班长说:“要是你萝卜洗干净了,那就可能是羊肉没洗干净。”我说:“羊肉不是我洗的,我不知道。”张班长又安慰我:“老顾,被领导批评是好事,说明领导重视你。这件事不批评你就批评我,算了,以后注意就行了。”</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自从挨了那次批评,炊事班的几个人对我态度特别好。我再去帮厨时,张班长就主动教我怎样切菜、炒菜,怎么掌握火候。张班长切土豆丝的功夫堪称一绝,又快又细,每根土豆丝长短粗细几乎都一样。有一次,我好奇地问他:“你怎么能切得这么细,又不伤手呢?”张班长笑着说:“我老家是甘肃定西的,那可是土豆之乡,我是吃土豆长大的,土豆我能做出十几道菜呢。”在张班长的悉心教导下,我也学会了几招用土豆烧的菜。这些年工作之余,我常常给子女们露一手,每次切土豆丝、炒土豆丝、做拉丝土豆,都能得到他们的好评。</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帮厨这件事,其实也有不少好处。通过帮厨和炊事员搞好关系,每次有好菜吃时,炊事员打菜的勺头就会“重”一些,实惠就藏在这小小的勺头里。节假日会餐帮厨,实惠就更多了,自己喜欢吃的菜可以多吃一点,酒也不限量,能喝个痛快。要是赶巧碰到发水果之类的事儿,还能给全分队带来实惠(一般都是以分队为单位分发东西)。</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本作品来自《我的军旅生涯》待续</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