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乙巳年立冬日,学校退管会党委组织退休党员游上海世博文化公园、登双子山,倒也别致。</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世博文化公园,有一段时间没有来了。上次来,双子山还在建设中。</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立冬再来初登山,七笺小记乙巳见。</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一、山笺</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上海的不少公园里有山,都是人造山。小时候玩得最多的是长风公园里的铁臂山,其次是成年后鲁迅公园里的北山。</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上海的山,都在西面,有古人造的、有自然形成的,估计体型规整一点的都是人为的,如出土一众文物的青浦名山。</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双子山,名字源于其由两座高度不等的山体组成的形态,而山,则源于当地曾经存在的钢渣山。这地方曾经是上海第三钢铁厂,虽然,在办2010年上海世博会时这里的钢渣山被搬走了,但在2017年建世博文化公园时又有人根据曾经有“山”的历史而提出建山了,据说,这个建议是由一名上钢三厂的退休老职工提出的,让后山可以回溯历史又能登顶饱览浦江两岸美景,这一想法最终被采纳,遂有如今双子山。山有两峰,主峰高48米,次峰高37米。</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中国地界上,有双峰的山不少,最有名的是乾陵,唐高宗李治与武则天一前一后入此为安,至今无损。</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还有的地方直接叫双峰。但叫子的,好像罕见稀听。到过一些地方,当地人对山的理解深刻,几百米以上的叫山,山上有峰有坡;几十米的叫堆,比如大名鼎鼎的三星堆。</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上海少山,隆起的都是山。如上海人进嘴吃的、喝的、嚼的、嗦的、咬的、啃的都叫喫。</p> 双子山,真的不高,普遍低于附近的楼;这山,不仅无仙可名,而且历史奇短。但是,这山的名气之大,非许许多多真正的山可比,不仅上海人都知道,自开放之后一直需要预约才能上,还一度预约很难、难于上青天。因为是上海市里的山,上海周边的地方也知道了,周末,舍弃真山来沪攀爬假山的大有人在,已经陆陆续续的传向更远的地方,甚至国外了。也难怪,毕竟,这山已经是上海的一个新景点了,出道即高峰,无仙胜有仙,不出名也难。 双子山虽然不高,但山路还是弯了几道弯,上山有道、下山有路,更有多级瀑布,让上山有停留,下山多有趣,堪比人在名山游,好似误入九寨沟。 <p class="ql-block">上到山顶,妙趣横生,不仅一览众楼皆不小,只叹此山自己更渺小。人道是: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人又道:双子山上不忍看,此山归去不再上。但也必须一提,登上双子山,可以看见外滩的标志性建筑。所以,老话说: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新话说:山不在高,无仙亦名,须见外滩三件套。</p><p class="ql-block">二、水笺</p> <p class="ql-block">说实在的,双子山用的子字还是挺文气、古朴的,令人不免想起春秋战国时期的那些名人,都是以子为名或叫号的,老子、孔子、孙子、墨子、庄子……,一众名子,硬生生的让人忘记了他们的国君主人名字。对比山名,世博文化公园里的湖叫中心湖,等于没有名字,不如没有名字。大上海的湖,水面还不小,叫这名字实在是不应该,有负这山这水、这片土地与上海人。取一个对应名双子山的湖名,上海不知有多少人可以。余虽非适,抖献一名,独秀湖。以独对双、以近代人中的杰出代表之名对一众古人的某子,以湖对山,如此,既可以纪念中国共产党第一次代表大会在上海举行,中国共产党在上海诞生,意义非凡大气,又可以独秀双关,独特奇秀。而且,独秀湖对双子山,平仄对称,对仗工整。</p><p class="ql-block">三、桥笺</p> <p class="ql-block">世博文化公园里的桥,尤其是十一孔桥,确实不错,我上午走了一遍。桥孔采用双向拱圈组合叠加,桥头及桥栏望柱以市花白玉兰为主题,桥面雕刻“十二花神”,与岁月有关,桥水相连、与山呼应,确实是此地一个靓点。当然,公园外的高架桥也自然入景,有古人造园的借景生情之妙。</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四、雨笺</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立冬的雨,下的有情有义有心,细雨绵绵,不需要伞,而且在上午九点就停止了。当然,一众游人都在昨天群里聊天做好了准备,下雨天、游客天,冒雨游山也莫嫌,却缘山色雨中添。下雨天、诗画天,诗情尽在山道上,“晓风干,泪痕残。欲笺心事,独语斜阑”(李清照)。画意多在花草中,“过尽飞鸿,锦笺谁为寄愁去“(南宋•周密)。雨天看花,不少小花的花瓣竟然都是疏水的,如三色堇,根据我们的多年研究,其表面不是具有脂肪类涂层,就是具有天然的纳米沟纹超疏水结构,类同荷叶表面、蝉翼透明结构,或者,两种兼备。</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五、荷笺</p><p class="ql-block">立冬日,我走近荷塘,人在湿地,半湿半干处,与残荷两两对视,各各有语,只是,它语我不解、随风而摆,我语意难达,随拍而记。</p> 荷塘,其实是这个公园的界河。上海的公园,设界河的不多,但浦东的两个最大、最好的公园都有,另外一个就是世纪公园,不知是不是一个人设计的。记得,有历史的四川大学门口也有界河,里面也是荷塘。世博文化公园里的荷塘和外面的河是联通的,现在是枯水期,水位很低,所以一些残荷已经倒在了干涸的草地上,而非水中。但这荷塘的水质很好、富氧,湿地里已经长出了不少青草。 荷非常有意思,一年之中霸榜超过半年,与各种文化均有关联,文艺、文学,宗教、哲学,工程、科学,……,皆可相关。即使待到残荷时光,它的多姿多态,依然风情万种,它是造型大师、行为艺术家、几何学家,一池荷叶,此倒彼伏皆不同,其构型,AI不能描述,轨迹方程难以建立,科学工具不能有解,文字描述不能确切。 这张荷叶表面的沧桑,风吹雨打留痕,人不能模仿,天不能再生,唯一、独特。 这一组组的上下结构,虚虚实实、疏疏密密,谁能仿制?就是拍照也难复制。 当年,苏东坡在荷塘边上看到“荷尽已无擎雨盖”,估计他没有看见擎雨盖翻掉落水了,成了水中盖。 还有这一把把的擎雨盖,漏风又漏雨,擎不住雨、盖不住风,是擎雨秀。 <p class="ql-block">立冬日的残荷,风景雅致,荷叶无边,荷脉细纤,宛如一幅幅雅致的绣花纹饰。从那镂空的网格里,一眼深邃,仿佛可以穿透时光,可参禅宗、可悟人生。荷虽残,意却坚,风吹不倒、任凭东西南北风,雨打不动,荷自岿然不动。</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年年看残荷、岁岁思新荷。荷必当初?荷不当初!荷日君再来?荷去荷从!</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荷塘不能久留,我欲乘雨归去,又恐风月无边,近水皆无言。起来留清影,宛似在叶间。</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六、花笺</p><p class="ql-block">新建的世博文化公园里,花花草草自然品种丰富。</p> <p class="ql-block">立冬逢雨,是升温所导致的,意味着立冬不入冬。但淅淅沥沥的雨,还是像一层层清寒的露网,罩在了公园的花花草草上。</p><p class="ql-block">雨中赏花,几缕桂花香,似有似无的飘着,似秋日挽歌、别秋离曲。</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下山道上,木芙蓉开不逢时,边开边残、边残边落,一花三态。</p> <p class="ql-block">有意思的事,木芙蓉的颜色也是一日三变的。晨间初绽的白瓣沾了雨水,晕出淡淡的粉色,像少女蒙着轻纱的脸庞;午后渐深的嫣红色被雨珠浸润,愈发浓艳欲滴,似少妇着妆、胭脂染透,让清寒雨天添了几分暖意;还有些半开的花苞,白里透红,裹着晶莹的雨珠,宛如徐娘半老,有生有熟,可上可下。更有花瓣上的雨珠,格外乖巧,顺着层层叠叠的花脉缓缓滚动,时而聚成一颗剔透的明珠,时而轻轻滑落,滴在肥厚的叶片上,溅起细碎的水花,而后顺着叶脉蜿蜒而下,在叶尖凝成又一颗水晶,仿佛是在说花雨私语,藏着说不尽的缱绻。</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七、鹅笺</p><p class="ql-block">中心湖,名字不雅,但湖中的黑天鹅喜人。</p> <h3>也许是早上有雨少游客,当我在湖畔走近它们时,有四只竟然排成一列悠悠游来,绕过一盘盘大王帘,向我而来,似在欢迎我。</h3></br><h3>说来也怪,现在的湖里,若有天鹅,基本上是黑的,我在不少公园、大学看见的都如此,不知什么原因?唯有上海动物园,有双色的鹅,成了稀罕。我记得,芭蕾舞《天鹅湖》中,黑天鹅是反面角色,难道现在变了?</h3></br><h3>这里的黑天鹅,还是正面的,游客喜欢,中心湖喜欢。</h3></br><h3>乙巳立冬,再游世博文化公园,让我难忘2010年,我曾经16次到访此地上海的世博会。</h3></br> 看新景旧点,物有是有非而人已非。巍巍者山、泱泱者水,悠悠者鹅、依依者荷,淡淡者桥、彩彩者球,花花者雨、草草者风,历历往事,幕幕如歌。 <p class="ql-block"><a href="https://mp.weixin.qq.com/s/Rs6eWce-w0uOm6f2g5B0uw" target="_blank">查看原文</a> 原文转载自本人微信公众号,著作权归作者所有</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