照見五蘊皆空 一、何為五蘊(“色、受、想、行、识)

紅火球

<p class="ql-block">照见五蕴皆空</p><p class="ql-block">观世音菩萨为我们留下的《心经》,后来又经过释迦牟尼佛的印证,流传下来。</p><p class="ql-block">《心经》仅260个字,却与《大般若经》600卷其意相同。</p><p class="ql-block">文字精美,含义深奥,揭示了宇宙真相,大道之理至精至简。</p><p class="ql-block">我们修行人生生世世地精进修行,就是为了求解脱。</p><p class="ql-block">解脱什么?解脱苦难。</p><p class="ql-block">苦难由何而生?自心而生。</p><p class="ql-block">为何自己给自己造苦难?</p><p class="ql-block">只有迷惑颠倒的人才会如此。</p><p class="ql-block">被何所迷?被五蕴所障。</p><p class="ql-block">如能照破五蕴,云散日出,心不再迷,不再造苦,何苦之有?</p><p class="ql-block">则能度一切苦厄,无苦则极乐。</p><p class="ql-block">因此,“照见五蕴皆空”是《心经》的核心。</p> <p class="ql-block">一、何为五蕴?</p><p class="ql-block">五蕴又称五阴,蕴是积聚之意,是指五种妄想聚积不散,象阴云一样遮住了我们智慧的光明,使我们本来具有的真智慧不能显现,不能发挥作用。</p><p class="ql-block">五蕴为“色、受、想、行、识”。</p><p class="ql-block">1、色,</p><p class="ql-block">是指一切有形有相的阳性物质和一切无形无相的阴性物质,以及人们对事物认识产生的各种法,都统称谓“色”。</p><p class="ql-block">2、受,</p><p class="ql-block">是指人们的眼、耳、鼻、舌、身对万事万物接触后的感受。</p><p class="ql-block">由于每个人多生多劫以来,对各种事物认识不同,养成的习气不同,因此,对同一事物会有不同程度的感受。</p><p class="ql-block">人们把感受分别为苦受、乐受、舍受三种。</p><p class="ql-block">人们对某一事物感受后认为是一种享乐,这即是乐受。</p><p class="ql-block">如果感受后认为是一种痛苦,即是苦受。</p><p class="ql-block">如果认为无所谓苦乐,则称谓舍受。</p><p class="ql-block">例如:爱吃辣椒的人,吃辣椒就是乐受;</p><p class="ql-block">不爱吃辣椒的人,如果到了四川,样样菜都是辣的,他就认为是苦受。</p><p class="ql-block">吃辣椒既不认为是享受,也不认为是受罪的人,属于舍受。</p><p class="ql-block">又如:喜爱运动锻炼身体的人,就认为运动锻炼是一种享受,不爱锻炼的人,就认为是一种吃苦受累。</p><p class="ql-block">婴儿刚刚出生时,为什么都只哭不笑?</p><p class="ql-block">人们都不知其中的奥秘。</p><p class="ql-block">婴儿当时不会说话,长到会说话时又早已忘了。</p><p class="ql-block">其实,这就是受。</p><p class="ql-block">婴儿刚刚离开母体,皮肤突然接触空气,还未适应,会有一种剥皮似的痛疼感。</p><p class="ql-block">因此,婴儿此时是因皮肤痛疼而哭。</p><p class="ql-block">但是,这时的婴儿心理并不会分别,却不认为这是苦受。</p><p class="ql-block">因此,他们此时的哭,只是对皮肤疼痛的一种自然反应。</p><p class="ql-block">由此可见,任何事物的本身是没有好坏、苦乐的,而苦受和乐受完全是人们根据自己的需求、欲望、习气,由分别心里生出来的。</p> <p class="ql-block">3、想,</p><p class="ql-block">由于人们分别出苦受和乐受之后,就产生了享乐离苦的欲望,总想少吃苦,多享乐。</p><p class="ql-block">就这样不断地产生了想。</p><p class="ql-block">由于人的欲望是无止境的,因此,人们的大脑每时每刻都在想,而且已经形成了习气,使大脑永不停息地想下去,甚至夜里睡觉作梦也在想。</p><p class="ql-block">4、行,</p><p class="ql-block">只有想是办不成事的。办事也须阴阳互根,必须把想的事借助于行动来完成。</p><p class="ql-block">就产生了争取乐受,避开苦受的各种行为。</p><p class="ql-block">5、识,</p><p class="ql-block">在色、受、想、行的过程中,人们的大脑思维对事物产生了一定的认识和经验,从而形成了一种固定的概念和习气。</p><p class="ql-block">这就是所谓的“识”。</p><p class="ql-block">例如,最初时,人们看到树上掉下的苹果(色),先尝一尝,感觉红苹果很好吃(乐受);</p><p class="ql-block">尝了尝又小又青的苹果,感觉有些酸涩不好吃(苦受);</p><p class="ql-block">想上树多摘一些苹果来吃(想);</p><p class="ql-block">然后就上树摘苹果(行),通过这一系列的过程,人们对苹果产生了“苹果能吃”的认识和概念,</p><p class="ql-block">并产生了“长熟的苹果好吃,没长熟的苹果不好吃”的经验,最后形成了识。</p>